主动引导对设计检查的影响研究
1. 研究背景与变量设定
在软件设计检查中,为了衡量不同阅读技术方法下个体检查程序的性能,我们采用了因变量进行评估。依据实证研究的标准做法,重点关注时间变量和性能指标。具体而言,记录检查时间(包括准备时间和检查时间,以分钟为单位)以及检查过程中发现的缺陷数量。
对于性能指标,我们根据所应用的阅读技术,研究主动引导对检查有效性和效率(每小时发现的缺陷数量)的影响。同时,特别关注缺陷的严重程度等级。专家将缺陷分为三个严重程度等级:关键缺陷(A 类)、主要缺陷(B 类)和次要缺陷(C 类)。为了评估目的,着重关注发现 A 类或 A + B 类(包括 A 类或 B 类缺陷)的重要缺陷。
2. 研究假设
2.1 检查工作量假设
检查工作量包括检查准备和检查持续时间,作为个体检查过程的一部分。这里不涵盖专家在整体检查准备中的工作,如用例排序、指南生成、检查表制定等。
- CBR - gc 检查员需要根据每个检查表项目多次遍历文档,以实现文档的全面覆盖,因此预计其总体检查工作量最高。
- CBR - tc 检查员使用主动引导,但需要进行额外的定制环节,以分析需求和系统功能,包括优先级排序,这会增加准备时间。
- H1 :Effort (CBR - tc) < Effort (CBR - gc),即通过主动引导(CBR - tc),检查员能更好地理解应用领域和被检查文档,预计工作量更低。
2.2 检查有效性假设
在本文中,有效性定义为在三个不同严重程度等级(关键、主要和次要)下发现的缺陷数量与每个严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