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24——差分对

  学习日志——分享AD中处理差分对。

在比赛或者实际运用中需要用到差分对,这一篇讲讲AD中的差分对

目录

什么是差分对?

为什么要用差分对?

哪些属于差分对?

怎么设置差分对?

布线规则

1.强功率信号线

2. 高频时钟信号或高速单端信号线

3. 射频(RF)模块或天线

4. 噪声源元件

差分对的阻抗特性(100欧与90欧)

一、100Ω 与 90Ω 差分对的核心区别

二、100Ω 与 90Ω 的典型应用场景

1. 100Ω 差分对的主要应用

2. 90Ω 差分对的主要应用

三、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总结


什么是差分对?

差分对可以理解成“一对形影不离的信号线”,他们就像双胞胎一样,总是并排走,而且携带的信号具有幅度相等,极性相反。比如:一根信号线是“高电平”时,另一根信号线就是“低电平”。

接收端不会单独看其中一根线的信号,而是计算这两根线的电压差,用这个差值来判断信号的含义。

为什么要用差分对?

  1. 核心优势是 “抗干扰能力强”
  2. 共模干扰抑制。两根线靠得近,外界的干扰(比如其他信号的电磁辐射)会同时影响两根线,相当于给两根线 “加了同样的杂音”。但接收端只关心 “两根线的差值”,这些同时加上的杂音会被抵消掉,就像数学里的 “(A + 杂音) - (B + 杂音) = A - B”,干扰被去掉了。
  3. 磁场耦合抵消。
  4. 支持高速传输

哪些属于差分对?

比如:

以太网:TX+(发送数据)、RX-(接收数据)。

HDMI芯片:TXP(发送数据正电平)、TXN(接收数据负电平)

USB接口:D+、D-

等等

怎么设置差分对?

核心目标:保证对称性和一致性

例如:要求设置差分对规则:特性阻抗100欧:5/6/5线宽/线距/线宽),单位mil。

1.规则中设置线宽线距


在规则中选择DiffPairRouting 

将线宽/线距/线宽依次修改,最后点击【应用】,【确定】。

2.打开右下角PCB选择difference...,添加网络

右下角的Panels选择PCB,打开差分对网络,点击【从网络建立】

需要修改网络特征以便找到差分对,最后点击【执行】,这样就设置好了。

3.快捷键UI(AD24的快捷键是UI,也可以自己设置快捷键)

布线规则

因为要保证 “同时受干扰、信号对称”,设计差分对时要注意:

  1. 线长匹配(避免信号延迟不一样):差分对的两根线长度必须尽可能一致,误差通常控制在信号波长的 1% 以内(高频信号可能要求更严格,比如几毫米内)。如果长度差异过大,会导致两根线的信号出现 “时间差”( skew),接收端计算电压差时会产生误差,影响信号识别。如果自然布线无法等长,可在较短的一根线上增加 “蛇形线”(Serpentine)来补偿长度,但蛇形线的弧度和间距要适中,避免引入额外干扰。(等长调节
  2. 保持平行,间距均匀(确保信号特性稳定):两根线必须紧密平行,全程保持均匀的间距(称为 “差分阻抗” 的关键参数)。间距变化会导致差分阻抗不稳定,信号传输时会发生反射,影响完整性;同时,不均匀的间距会破坏对称性,降低抗干扰能力。
  3. 阻抗匹配:差分对的 “差分阻抗” 需满足设计规范(常见如 90Ω、100Ω,由芯片手册或传输标准定义)。
  4. 减少层间穿越 :尽量在同一 PCB 层完成差分对布线,避免通过过孔(Via)切换层。
  5. 参考地平面连续:差分对下方应有完整、连续的接地平面(参考地),且避免被其他信号线、过孔或分割区域打断。
  6. 尽量远离其他干扰源。特殊处理:若无法远离,可在差分对与干扰源之间增加 “隔离地线”(接地的导线),利用地线吸收部分干扰。
  7. 屏蔽与包围(看情况做):对超高频或高敏感的差分对(如 10G 以上高速信号),可采用 “接地屏蔽”—— 在差分对两侧各布一根地线,形成 “屏蔽走廊”,进一步隔离外界干扰。注意:屏蔽地线需多点接地,且不能影响差分对的阻抗和对称性。

对于差分线的干扰源有哪些:

1.强功率信号线

电源/地线,(12V、5V功率线,地线中的回流路径(尤其是高频大电流回流时,会产生较强的磁场)。电机/驱动,连接电机、继电器、电磁阀等设备的控制线(设备工作时电流突变大,电磁辐射强)。功率开关总线:比如DC-DC转换器的开关节点、MOS管的驱动线,高频开关动作会产生强电磁干扰。

2. 高频时钟信号或高速单端信号线

时钟线:CPU的系统时钟、外设的同步时钟。高速单端信号线:一些未采用差分传输的高速数据总线(如某些 SPI、UART 在高速模式下),信号边缘陡峭,容易耦合干扰。

3. 射频(RF)模块或天线

射频信号(如 Wi-Fi、蓝牙、蜂窝通信模块)的工作频率高(通常几百 MHz 到数 GHz),且发射功率集中,辐射范围广,容易对差分对产生干扰。

例如:蓝牙模块的天线、Wi-Fi 的射频信号线,即使距离稍远,也可能通过空间辐射影响差分对。

4. 噪声源元件

振荡器/晶振;变压器/电感;继电器/接触器;未屏蔽的连接器

差分对的抗干扰能力依赖于 “两根线受到的干扰相同”(通过差值抵消),但如果干扰源距离过近,可能导致两根线受到的干扰 “不对称”(比如一根线离干扰源更近,耦合更强),此时干扰无法完全抵消,就会影响信号质量(比如出现误码、信号变形)。

因此,设计时通常会通过 “物理隔离”(如保持距离、用地线隔开)或 “屏蔽”(如给干扰源加屏蔽罩)来减少影响。

差分对的阻抗特性(100欧与90欧)

一、100Ω 与 90Ω 差分对的核心区别

  1. 定义来源不同
    两者的数值差异源于不同的信号协议规范,是协议根据传输速率、抗干扰需求、功耗等因素 “定制” 的阻抗标准,而非随意设定。

  2. 物理结构差异
    为实现不同的阻抗值,PCB 布线的物理参数(线宽、间距、与参考平面距离等)需调整:

  • 若其他条件相同(如介电常数、线厚、参考平面距离),90Ω 差分对的线宽通常比 100Ω 更宽,或线间距更小(因耦合更强时阻抗更低)。
  • 例如:相同基材下,100Ω 可能需要线宽 5mil、间距 5mil,而 90Ω 可能需要线宽 6mil、间距 4mil(具体需通过阻抗计算器验证)。
  1. 信号反射与损耗特性
    • 阻抗越低(如 90Ω),信号在传输中的衰减可能略大(因线宽增加导致高频损耗上升),但对反射的敏感度稍低(需匹配终端阻抗)。
    • 100Ω 在高频下(如 10GHz 以上)的损耗略低于 90Ω,更适合长距离传输。

二、100Ω 与 90Ω 的典型应用场景

1. 100Ω 差分对的主要应用

100Ω 是高速数字信号中最常见的阻抗标准,适用于中高频、中等传输距离的场景,典型协议包括:

  • PCIe(全系列,从 1.0 到 5.0):主板与显卡、SSD 的高速接口。
  • SATA/SAS:硬盘数据传输接口。
  • Ethernet(以太网):10GBASE-KR(背板)、100GBASE-CR4 等。
  • USB 3.2(部分):超高速数据传输模式。
  • DDR4/DDR5:内存数据总线(部分差分信号)。

原因:100Ω 在阻抗匹配、损耗控制和抗干扰之间的平衡较好,且协议制定时更易实现兼容性(不同厂商的设备可通用)。

2. 90Ω 差分对的主要应用

90Ω 多见于高频、短距离或特定协议场景,典型应用包括:

  • HDMI(全系列,从 1.4 到 2.1):音视频传输接口(TMDS 差分对)。
  • DisplayPort:显示器与主机的高速接口。
  • 某些射频(RF)信号:如毫米波模块的差分线(需与射频芯片阻抗匹配)。

原因:这些协议更注重信号的高密度布线(线宽可略宽,降低制造难度),且短距离传输中 90Ω 的损耗差异可忽略,同时能通过耦合增强抗干扰能力(线间距更小)。

三、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1. 严格遵循协议要求:阻抗值由信号标准强制规定,不可随意替换(如 HDMI 必须用 90Ω,否则会因反射导致信号失真)。
  2. 阻抗匹配优先级:终端阻抗(如芯片引脚、连接器)需与差分对阻抗一致,例如 100Ω 差分线需搭配 100Ω 终端电阻,否则会引发反射。
  3. 制造容差:实际生产中阻抗允许 ±10% 的误差(如 100Ω 允许 90-110Ω),但需在设计时通过参数优化(如线宽 ±0.5mil)确保落在容差范围内。

总结

特性100Ω 差分对90Ω 差分对
典型协议PCIe、SATA、以太网(部分)HDMI、DisplayPort
线宽 / 间距线宽较窄,间距适中线宽较宽,间距较小
适用场景中高频、中等距离、通用协议高频、短距离、特定音视频协议
核心优势兼容性强,损耗控制均衡高密度布线友好,抗干扰性略强

基于C2000 DSP的电力电子、电机驱动和数字滤波器的仿真模型构建及其C代码实现方法。首先,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创建电力电子系统的仿真模型,如三相逆变器,重点讨论了PWM生成模块中死区时间的设置及其对输出波形的影响。接着,深入探讨了C2000 DSP内部各关键模块(如ADC、DAC、PWM定时器)的具体配置步骤,特别是EPWM模块采用上下计数模式以确保对称波形的生成。此外,还讲解了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流程,从MATLAB中的参数设定到最终转换为适用于嵌入式系统的高效C代码。文中强调了硬件在环(HIL)和支持快速原型设计(RCP)的重要性,并分享了一些实际项目中常见的陷阱及解决方案,如PCB布局不当导致的ADC采样异常等问题。最后,针对中断服务程序(ISR)提出了优化建议,避免因ISR执行时间过长而引起的系统不稳定现象。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电子、电机控制系统开发的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希望深入了解C2000 DSP应用细节的研发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掌握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电力电子设备仿真的技巧;②学会正确配置C2000 DSP的各项外设资源;③能够独立完成从理论设计到实际产品落地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但不限于数字滤波器设计、PWM信号生成、ADC采样同步等。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大量实用的代码片段和技术提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相关知识点。同时,也提到了一些常见错误案例,有助于开发者规避潜在风险。
### Altium Designer 差分对布线规则及设置教程 在电子设计自动化领域,Altium Designer 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工具,支持复杂的 PCB 设计需求。对于差分对的设计和布线,其提供了专门的功能来满足严格的电气特性要求。 #### 一、差分对的概念与重要性 差分信号传输是一种常见的高速信号处理方式,在通信接口(如 USB 或 HDMI)中广泛使用。为了确保差分信号的质量,必须严格控制两条导线之间的长度差异和间距一致性[^1]。这不仅有助于减少电磁干扰 (EMI),还能提高信号完整性。 #### 二、创建并应用差分对规则 在 Altium Designer 中,可以通过定义特定的规则来管理差分对的行为: 1. **打开规则编辑器** 进入 `Design` -> `Rules...` 菜单项,启动设计规则对话框。 2. **新增差分对规则** 在左侧树形结构中找到 `Routing` 类别的子选项——`Width` 和 `Clearance`,分别设定宽度和平面层间隙参数;接着切换到 `High Speed` 下拉菜单下的 `Differential Pairs Routing` 部分,点击右键选择 “New Rule”。在此处可以指定最大偏移量 (`Max Offset`) 及最小/最宽距离等约束条件[^4]。 3. **保存自定义规则集** 完成上述配置之后记得命名当前方案以便后续调用,并确认所有更改已生效。 #### 三、执行交互式差分对布线 当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后即可着手实施具体线路铺设工作: - 启动自动或手动模式均可实现高效精准的操作流程; - 利用软件内置辅助提示功能帮助判断最佳路径走向; - 如果中途遇到障碍物,则可借助绕越机制调整轨迹方向直至顺利完成整个过程为止[^2]。 ```python # Python伪代码示例展示如何模拟简单的路由算法逻辑 def route_differential_pair(start_point, end_point): path = [] while start_point != end_point: next_step = calculate_next_optimal_move(path[-1], obstacles) ensure_length_matching(next_step, other_trace_in_pair) append_to_path_and_update_status(next_step) return path ``` 以上脚本片段仅用于概念说明目的,并不代表真实可用语法形式。 #### 四、验证最终成果质量 最后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进行全面测试评估以保证达到预期目标水平: 利用 DRC (Design Rule Check) 功能扫描项目文件查找潜在违规情况报告出来供修正参考之用[^3]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tytoa811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