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在AD中丝印层一般是Top-Overlayer
丝印是什么
在 PCB 设计中,丝印(Silkscreen)是覆盖在 PCB 表面的一层油墨标识,主要用于标识元器件位置、型号、极性、测试点、公司 Logo 等信息,方便生产、焊接、调试和维护。其设计要求需兼顾可读性、生产可行性和功能性,具体如下:
一、基本信息标识要求
-
元器件标识
- 需清晰标注元器件的位号(如 R1、C2、U3 等),且与原理图完全对应,避免错标、漏标。
- 极性元件(如二极管、电容、IC)必须标注极性符号(如二极管的正负极、电容的 “+” 极、IC 的 Pin 1 标识)。
- 对于特殊元器件(如晶振、连接器、开关),可补充型号或功能说明(如 “X1 12MHz”“J1 USB”)。
-
辅助信息标识
- 板上需标注PCB 版本号(如 V1.0)、生产日期或批次信息,方便追溯。
- 关键测试点、接口定义(如电源正负极 “+5V”“GND”)需明确标注,便于调试。
- 可添加公司 Logo、产品型号等,提升辨识度。
二、可读性要求
-
字符大小与字体
- 字符高度通常推荐 0.8mm~1.2mm(最小不低于 0.6mm),宽度与高度比例为 1:5~1:6(如高度 1mm,宽度 0.2mm),确保焊接后仍清晰。比赛中没有具体要求时,我一般习惯设置为:线宽/高度=5/40,单位mil。
- 字体优先选择无衬线字体(如 Arial、PCB 专用字体),避免使用复杂艺术字,防止丝印模糊。
- 字符间距(字与字、行与行)不小于 0.2mm,避免重叠。
三、位置与布局要求
-
避开关键区域
- 丝印不得覆盖焊盘、过孔、贴片焊盘(SMD Pad),否则会影响焊接质量(如焊盘上的丝印会导致焊锡不附着)。
- 远离元器件本体:丝印与元器件(尤其是 IC、电容)边缘的距离不小于 0.2mm,避免被元器件遮挡。
- 禁止在金属屏蔽罩区域、散热片覆盖区或机械安装孔上印丝印,防止被遮挡或磨损。
- 禁止放置在元器件中间,防止被遮挡。
-
对应元器件位置
- 位号需紧邻对应元器件,优先放置在元器件的上方或右侧(遵循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的阅读习惯),避免跨多个元器件放置。
- 极性符号需与元件极性方向一致(如二极管的符号箭头指向负极,与元件本体极性对应)。
-
整体布局规范
- 丝印方向统一(如全部正向或按区域统一旋转),避免杂乱无章(特殊情况如边缘元器件可旋转,但需保证可读性)。
- 大面积丝印(如 Logo)需避免连续覆盖,可采用 “镂空” 设计,防止油墨堆积导致 PCB 变形。
四、生产工艺适配要求
-
与丝印工艺匹配
- 若采用丝网印刷,需考虑网版精度(最小线宽、间距需≥0.15mm),避免设计过细的线条或过小的字符。
- 若采用激光打标(精度更高),可支持更小字符(如 0.6mm),但需确认厂家设备能力。
- 丝印油墨需符合 RoHS 等环保要求,且耐高温(焊接时需承受 260℃以上温度,不脱落)。
-
与 PCB 层数匹配
- 双面 PCB 的丝印需区分顶层(Top Silkscreen)和底层(Bottom Silkscreen),底层丝印通常镜像处理(方便从底部观察时正向读取)。
- 多层板的内层无丝印,仅顶层和底层需要。
如何操作?
单击丝印,右键选择【查找相似对象】
string type下拉选择【same】,点击【确认】,点击【应用】,此时会自动选中PCB中所有的丝印位号。
在右侧的propeties中修改高度(Text Hight)和线宽(Stroke Width)(40/5),单位mil。到这里修改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