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中的 IoC 容器

本文深入浅出地介绍了Spring框架中IoC容器的基本概念、核心组件及其实现原理,包括BeanFactory与ApplicationContext的区别、资源定位、BeanDefinition的载入与注册、依赖注入等关键流程。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概述

对于 Java 后端开发而言,Spring 框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 Spring 中最核心的无非就是 IoC 和 AOP。

相关的概念不再赘述,网上可以找到很多对它们的介绍。

这里想说的是,IoC 只是一种设计思想,它的原理在不同语言有多种实现,同一种语言也有多个产品,Spring 是 Java 语言实现中最著名的一个。

刚开始接触 IoC 这个概念的时候对这些不是太清楚,以为是 Spring 独有的,后面发现并不是。

很多小伙伴平时的工作中只知道怎么去用,但不知道 Spring 是如何实现 IoC 的。本文以及接下来的几篇文章打算从源码的角度研究和分析一下 Spring IoC 的实现原理(AOP 要不要写后面再看心情吧)。

作为爱好学习的猿媛们,怎么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呢?而且面试还是很有可能问到的哦。

Spring IoC 总览

描述

Spring IoC 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容器」来实现的。

起初对「容器」这个概念不是很理解:听起来「容器」像是装东西的,但它究竟装的是什么东西、怎么装的呢?似乎还是有些抽象。

其实可以把「容器」类比成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比如水杯。水杯装的什么?当然是水。Spring 的 IoC 容器呢?装的就是 Java 对象。

Spring 中的容器主要可以分为两个系列:BeanFactory 系列和 ApplicationContext 系列。前者是最基本的容器,而后者是功能比较丰富的容器。

用水杯来打比方:可以认为 BeanFactory 只是一个最简单、最原始的水杯(甚至连把手都没有),而 ApplicationContext 是比较高级的水杯,比如有把手的水杯,或者保温杯等更高级的水杯。

继承结构

BeanFactory 的主要接口继承结构如下:

ApplicationContext 的主要接口继承结构如下:

可以看到 ApplicationContext 接口也继承自 BeanFactory。本来就是嘛!再高级的水杯它不还是个水杯?

那我们平时用的是哪种呢?

当然是高级的咯!有了法拉利,还要什么自行车!

ApplicationContext 的几个主要实现类,以及它们相对完整的继承结构如下(好像稍微有点复杂,其实看看就行,这几个图都是 Intellij  IDEA 自动生成的,有兴趣也可以自己去搞一下):

ApplicationContext 比较常用的几个实现类有:

  • ClassPathApplicationContext

  • FileSystemXmlApplicationContext

  • XmlWebApplicationContext

  • 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

  • AnnotationConfigWebApplicationContext

下面以 ClassPathApplicationContext 为例进行分析(其实这几个实现类的原理都是类似的)。

代码演练

两个普通 Java 类

准备两个普通的 Java 类如下:

  • Person.java

public class Person {
    private int id;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Dog pet;
    
    // 省略了 getter、setter、toString 方法    
}
  • Dog.java

public class Dog {
    private int age;

    private Person owner;

    // 省略了 getter、setter、toString 方法
}

Spring 配置文件

在 classpath 目录下创建一个 Spring 的配置文件 application-ioc.xml,如下: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beans xmlns="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si:schemaLocation="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spring-beans.xsd">

    <bean id="person" class="com.jaxer.spring.ioc.Person">
        <property name="pet" ref="dog"/>
    </bean>

    <bean id="dog" class="com.jaxer.spring.ioc.Dog">
        <property name="age" value="1"/>
        <property name="owner" ref="person"/>
    </bean>

</beans>

PS: 这里悄悄埋了一个伏笔,就是常见的循环依赖问题,后面再来填坑。

测试类

public class IocTests {
    @Test
    public void test01() {
        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 =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ioc.xml");
        System.out.println(context.getBean("person"));
        System.out.println(context.getBean("dog"));
    }
}

/*
 * 输出结果:
 *  Person{id=12, name='Jack-12'}
 *  Dog{age=1}
 */

这个例子比较简单,看起来我们把配置文件交给了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就能从它那里拿到 Person 和 Dog 的对象,那它究竟做了什么呢?

IoC 相关流程和类

Spring IoC 的实现其实还是有些复杂的,当初看了好几遍还是云里雾里(可能是我智商不够)。

在分析实现原理之前,先大概了解下它的主要流程(先整体后局部,不是嘛?)。

主要流程

还是以水杯来做对比。如果我们想从水杯中取水,主要流程如下:

  1. 找到水源在哪里

  2. 把水装到杯子里

  3. 从水杯中取水

Spring IoC 容器跟这个过程是类似的。如果我们想从 Spring IoC 容器获取 Java 对象,那么:

  1. 找到对象在哪里(在哪里呢?扎心了)

  2. 把对象放入 IoC 容器

  3. 从 IoC 容器获取对象

哈哈,这里忽然想起了把大象放到冰箱有几个步骤,是不是有点像?

这三个步骤可以用 Spring 的术语描述如下:

  1. Resource 定位

  2. BeanDefinition 的载入和注册

  3. 依赖注入

Spring IoC 容器把它管理的对象称为 Bean,定义 Bean 的原始信息称为 Resource,BeanDefinition 是 Spring 内部保存对象定义的数据结构(就像 JVM 类加载后,方法区保存的类型信息那样)。

Resource 定位

Resource

Resource 是 Spring 对用户定义 Bean 文件的统一封装。

比如 FileSystemResource、ClassPathResource 等,有木有跟相应的 ApplicationContext 对应起来?

  • Resource 常见实现类的继承结构如下:

ResourceLoader

为了读取 Resource,Spring 还设计了 ResourceLoader,可真是个暖心 boy,不得不说 Spring 把面向对象(OOP)的设计思想表现的淋漓尽致,这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 ResourceLoader 常见实现类的继承结构如下:

BeanDefinition 的载入、注册

  • BeanDefinition 载入

所谓的载入,其实就是把 Resource 中的内容解析出来,转换成 Spring 内部定义的数据结构 BeanDefinition。

比如上面的 application-ioc.xml 文件,配置了我们定义的 Java 类型信息,Spring 要读取和解析该文件,并把类信息转换为 BeanDefinition。是不是有点像 JVM 的类加载?

BeanDefinition 的常见实现类和继承结构如下:

与之对应呢,BeanDefinition 也有 BeanDefinitionReader:

  • BeanDefinition 注册

BeanDefinition 的注册其实比较简单,就是把前面已经载入的 BeanDefinition 注册到注册中心 BeanDefinitionRegistry。

直白一点,其实就是把 BeanDefinition 放入注册中心的 Map 中。

依赖注入

其实就是从 Spring IoC 容器获取对象的过程。

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其实还是有些复杂的……后面再慢慢聊。

小结

本文先从整体上介绍 Spring IoC 以及主要接口的继承体系,后面再进一步分析它的实现原理。

啊啊啊!写到这里脑汁又被挤干净了……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元气。

### IntelliJ IDEA 中通义 AI 功能介绍 IntelliJ IDEA 提供了一系列强大的工具来增强开发体验,其中包括与通义 AI 相关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帮助开发者更高效地编写代并提高生产力。 #### 安装通义插件 为了使用通义的相关特性,在 IntelliJ IDEA 中需要先安装对应的插件: 1. 打开 **Settings/Preferences** 对话框 (Ctrl+Alt+S 或 Cmd+, on macOS)。 2. 导航到 `Plugins` 页面[^1]。 3. 在 Marketplace 中搜索 "通义" 并点击安装按钮。 4. 完成安装后重启 IDE 使更改生效。 #### 配置通义服务 成功安装插件之后,还需要配置通义的服务连接信息以便正常使用其提供的各项能力: - 进入设置中的 `Tools | Qwen Coding Assistant` 菜单项[^2]。 - 填写 API Key 和其他必要的认证参数。 - 测试连接以确认配置无误。 #### 使用通义辅助编程 一旦完成上述准备工作,就可以利用通义来进行智能编支持了。具体操作如下所示: ##### 自动补全代片段 当输入部分语句时,IDE 将自动提示可能的后续逻辑,并允许一键插入完整的实现方案[^3]。 ```java // 输入 while 循环条件前半部分... while (!list.isEmpty()) { // 激活建议列表选择合适的循环体内容 } ``` ##### 解释现有代含义 选中某段复杂的表达式或函数调用,右键菜单里会有选项可以请求通义解析这段代的作用以及优化意见。 ##### 生产测试案例 对于已有的业务逻辑模块,借助于通义能够快速生成单元测试框架及初始断言集,减少手动构建的成本。 ```python def test_addition(): result = add(2, 3) assert result == 5, f"Expected 5 but got {result}" ```
评论 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