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请求时会自动创建一个options请求

原因:浏览器在某些请求中,在正式通信前会增加一次HTTP查询请求,称为"预检"请求preflight)。

浏览器先询问服务器,当前网页所在的域名是否在服务器的许可名单之中,以及可以使用哪些HTTP动词和头信息字段。只有得到肯定答复,浏览器才会发出正式的XMLHttpRequest请求,否则就报错。

本地环境请求接口的时候,每次请求接口之前都会多一次OPTIONS请求。

由此延申了解到浏览器江CORS请求分为两类:简单请求(simple request)和非简单请求(not-so-simple request)。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就是简单请求:

1) 请求方法是以下三种方法之一:

HEAD

GET

POST

2HTTP的头信息不超出以下几种字段:

Accept

Accept-Language

Content-Language

Last-Event-ID

Content-Type:只限于三个值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multipart/form-datatext/plain

简单请求

对于简单请求,浏览器直接发出CORS请求。具体来说,就是在头信息之中,增加一个Origin字段。

Origin字段用来说明,本次请求来自哪个源(协议 + 域名 + 端口)。服务器根据这个值,决定是否同意这次请求。

如果Origin指定的源,不在许可范围内,服务器会返回一个正常的HTTP回应。浏览器发现,这个回应的头信息没有包含Access-Control-Allow-Origin字段(详见下文),就知道出错了,从而抛出一个错误,被XMLHttpRequest的onerror回调函数捕获。注意,这种错误无法通过状态码识别,因为HTTP回应的状态码有可能是200。

如果Origin指定的域名在许可范围内,服务器返回的响应,会多出几个头信息字段。都以Access-Control- 开头:

(1)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该字段是必须的。它的值要么是请求时Origin字段的值,要么是一个*,表示接受任意域名的请求。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要发送Cookie,Access-Control-Allow-Origin就不能设为星号,必须指定明确的、与请求网页一致的域名。同时,Cookie依然遵循同源政策,只有用服务器域名设置的Cookie才会上传,其他域名的Cookie并不会上传,且(跨源)原网页代码中的document.cookie也无法读取服务器域名下的Cookie。

(2)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该字段可选。它的值是一个布尔值,表示是否允许发送Cookie。默认情况下,Cookie不包括在CORS请求之中。设为true,即表示服务器明确许可,Cookie可以包含在请求中,一起发给服务器。这个值也只能设为true,如果服务器不要浏览器发送Cookie,删除该字段即可。

(3)Access-Control-Expose-Headers

该字段可选。CORS请求时,XMLHttpRequest对象的getResponseHeader()方法只能拿到6个基本字段:Cache-Control、Content-Language、Content-Type、Expires、Last-Modified、Pragma。如果想拿到其他字段,就必须在Access-Control-Expose-Headers里面指定。

非简单请求

非简单请求是那种对服务器有特殊要求的请求,比如请求方法是PUT或DELETE,或者Content-Type字段的类型是application/json。

我工作中写的所有页面拉的接口都是非简单请求。

非简单请求的CORS请求,会在正式通信之前,增加一次HTTP查询请求,称为"预检"请求(preflight)。

浏览器先询问服务器,当前网页所在的域名是否在服务器的许可名单之中,以及可以使用哪些HTTP动词和头信息字段。只有得到肯定答复,浏览器才会发出正式的XMLHttpRequest请求,否则就报错。

在页面域名与接口域名不一致的情况下,就出现了每次请求前先发送一个options请求的问题。

OPTIONS请求头信息中,除了Origin字段,还至少会多两个特殊字段:

(1)Access-Control-Request-Method

该字段是必须的,用来列出浏览器的CORS请求会用到哪些HTTP方法。

(2)Access-Control-Request-Headers

该字段是一个逗号分隔的字符串,指定浏览器CORS请求会额外发送的头信息字段。

至于其他乱七八糟的字段,现在的我还用不到也不懂,将会慢慢深入了解。

服务器收到预检请求后,检查了Origin、Access-Control-Request-Method和Access-Control-Request-Headers字段以后,确认允许跨源请求,就可以做出回应。

上面的HTTP回应中,关键的是Access-Control-Allow-Origin字段,表示http://lizard.qa.nt.ctripcorp.com可以请求数据。该字段也可以设为星号,表示同意任意跨源请求。

如果浏览器否定了"预检"请求,会返回一个正常的HTTP回应,但是没有任何CORS相关的头信息字段。这时,浏览器就会认定,服务器不同意预检请求,因此触发一个错误,被XMLHttpRequest对象的onerror回调函数捕获。控制台会打印出如下的报错信息。

XMLHttpRequest cannot load http://lizard.qa.nt.ctripcorp.com

Origin http://lizard.qa.nt.ctripcorp.com is not allowed by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其他字段中Access-Control-Max-Age 用来指定本次预检请求的有效期,单位为秒。该字段可选。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luanxiyuan/article/details/100137496

<think>好的,用户问的是关于HTTP请求方法中的OPTIONS和POST的区别。首先我要回忆一下HTTP的各种方法,确保自己理解正确。OPTIONS方法用于获取目标资源所支持的通信选项,比如服务器支持的请求方法,或者CORS相关的信息。而POST方法则是用来提交数据到指定的资源,通常会导致服务器端的状态变化,比如创建新资源。 接下来需要确认用户的需求。用户可能是在开发Web应用或者API时遇到了问题,需要明确两者的区别。可能他们遇到了CORS预检请求的问题,或者想了解不同请求方法的使用场景。需要解释清楚两者的用途和典型应用场景,避免混淆。 然后要组织回答的结构。先分别介绍OPTIONS和POST,再对比它们的用途、触发场景、请求体有无、是否幂等、安全性等特性。同时,可能需要举一些例子,比如OPTIONS在CORS中的使用,POST在表单提交中的应用。 还要注意用户之前提到的格式要求,比如行内公式用$...$,独立公式用$$...$$,但这个问题可能不涉及数学公式,所以重点放在清晰的中文解释和结构上。使用列表或分段来使信息更易读。 检查是否有常见的误解需要澄清。例如,OPTIONS方法是否真的不会修改资源,POST是否总是非幂等的,以及CORS预检请求的具体流程。确保回答准确无误,避免误导用户。 最后,确保语言简洁明了,符合技术文档的风格,同时保持口语化,方便用户理解。可能需要提醒用户在实际开发中的注意事项,比如正确设置CORS头信息,或者处理POST请求时的安全性问题。</think>以下是关于HTTP请求方法OPTIONS与POST的对比解析: --- ### **一、OPTIONS方法** 1. **核心用途** - 用于**探测目标资源支持的HTTP方法** - 在跨域资源共享(CORS)中作为**预检请求**(Preflight Request) - 示例: ```http OPTIONS /api/data HTTP/1.1 Host: example.com Access-Control-Request-Method: POST ``` 2. **关键特性** - **无请求体**:不携带实际数据 - **安全且幂等**:不会修改服务器资源 - **响应头包含支持的方法**:如`Allow: GET, POST, OPTIONS` --- ### **二、POST方法** 1. **核心用途** - **提交数据到指定资源**(如表单提交、文件上传) - 通常触发**服务器端状态变更**(如创建新记录) - 示例: ```http POST /api/users HTTP/1.1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name": "张三", "age": 25} ``` 2. **关键特性** - **有请求体**:携带实际传输的数据(如JSON、表单数据) - **非幂等**:次相同请求可能产生不同结果(如重复创建资源) - **非安全方法**:可能修改服务器状态 --- ### **三、核心差异对比** | 特性 | OPTIONS | POST | |---------------------|------------------------------------|-----------------------------------| | **用途** | 探测支持方法/CORS预检 | 提交数据并触发操作 | | **请求体** | 无 | 有(携带数据) | | **幂等性** | 幂等 | 非幂等 | | **安全性** | 安全(不修改资源) | 非安全(可能修改资源) | | **典型响应码** | 200 OK(包含`Allow`头) | 201 Created / 200 OK | --- ### **四、实际场景示例** - **CORS预检流程**: 浏览器先发送`OPTIONS`请求检测是否允许跨域POST: ```http OPTIONS /api/data HTTP/1.1 Origin: https://client.com Access-Control-Request-Method: POST ``` 服务器响应确认后,才会发送实际POST请求。 - **表单提交**: 用户提交注册表单时,浏览器自动生成POST请求: ```http POST /register HTTP/1.1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username=test&password=123456 ``` ---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HTTP方法(如GET/PUT/DELETE)的区别,可随时提出补充问题。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