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掌握AIX系统管理与操作技巧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AIX操作系统是IBM的Unix系统,广泛应用于Power Systems服务器。本手册详细介绍了AIX系统的关键操作和管理,包括系统安装、存储管理、高可用性集群多处理(HACMP)以及硬盘更换等核心主题。读者将学习到如何安装和配置AIX系统,如何管理和维护存储资源,如何利用HACMP提供服务的高可用性和灾难恢复,以及如何在硬盘更换中保持数据和服务的连续性。本手册还涵盖了系统管理、网络配置、备份与恢复,以及性能优化等方面的实用知识,旨在帮助读者成为一位全面的AIX系统管理员。
AIX系统操作手册(详细全面)

1. AIX系统安装与配置

1.1 AIX系统概述

AIX(Advanced Interactive eXecutive)是由IBM开发的一种Unix操作系统,它以其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闻名,特别适用于企业级应用和大型数据库。AIX系统设计用于高效处理大量并发任务,且拥有广泛的硬件支持,尤其是在IBM的Power系列服务器上。

1.2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在安装AIX系统之前,需要准备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 确保硬件平台兼容并符合AIX系统的要求。
- 下载合适的AIX安装介质和许可证文件。
- 制定安装计划,包括磁盘分区、网络配置等。

1.3 AIX安装步骤

安装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启动安装程序 :将AIX安装介质插入服务器光驱,启动服务器,进入安装引导菜单。
2. 磁盘分区 :根据系统需求,选择合适的磁盘,并进行必要的分区操作。
3. 网络配置 :设置网络接口,确保安装过程能够访问安装介质和许可证服务器。
4. 系统配置 :输入系统名称、时区等信息,并配置用户账户和安全设置。
5. 软件安装 :选择安装包,进行AIX系统的安装。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具体取决于系统和安装包的大小。

在安装过程中,建议仔细阅读每个选项,了解其含义,确保系统配置满足企业的需求。对于有经验的IT专业人员来说,AIX系统的安装提供了灵活性和控制度,以适应多样化的业务需求。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AIX系统的配置与优化,以及如何进行存储管理。

2. 存储管理技术与实践

在现代IT系统中,存储管理是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它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同时也是提供高可用性和容错能力的关键。本章将深入探讨AIX系统下的存储管理技术,包括磁盘管理、SAN配置以及存储管理案例分析。

2.1 AIX系统的磁盘管理

2.1.1 LVM的配置与管理

逻辑卷管理(Logical Volume Manager,LVM)是一种在操作系统层面上对硬盘进行管理的方法,它允许用户将多个硬盘或者硬盘上的不同区域聚合为一个大的逻辑卷。在AIX系统中,LVM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方式来管理存储,这在处理大型数据库或需要动态扩展存储时尤为重要。

配置LVM首先需要了解AIX的物理卷(PV)、卷组(VG)和逻辑卷(LV)这三个基本概念。物理卷对应实际的硬盘分区,卷组是物理卷的集合,逻辑卷则是可以在卷组上创建的用来安装文件系统的空间。

配置LVM的步骤:
  1. 创建物理卷(PV):
    bash smitty mk 스스use

  2. 创建卷组(VG):
    bash smitty cruspuse

  3. 创建逻辑卷(LV):
    bash smitty cruspvol

  4. 扩展逻辑卷(LV):
    bash smitty extspvol

  5. 删除逻辑卷(LV):
    bash smitty rmspvol

每个步骤都需要对命令进行详细的解释,并且在实际环境中执行时需要考虑逻辑卷的大小、性能要求以及未来可能的扩展性。例如,在创建卷组时,可以使用 mkvg 命令,并指定卷组名称、包含的物理卷以及卷组大小:

mkvg -y <vg_name> -s <PPsize> hdisk<n>

其中 <vg_name> 是新卷组的名称, <PPsize> 是预分配大小(通常是4MB), hdisk<n> 是包含在该卷组中的硬盘。在实际配置中,还需要考虑系统中已有资源的使用情况。

LVM管理的扩展性讨论:

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原有的存储空间可能不足以满足需求,此时可以扩展卷组或逻辑卷。例如,如果需要增加逻辑卷的大小,可以先扩展卷组的大小,然后再扩展逻辑卷:

extendvg <vg_name> hdisk<n>

扩展卷组后,就可以使用 extendvg 命令增加逻辑卷的大小:

extendlv <lv_name> <size>

其中 <lv_name> 是逻辑卷名称, <size> 是需要扩展的大小。

2.1.2 文件系统的创建与维护

在LVM管理好后,下一步就是创建和维护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是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组织方式,它定义了数据如何被存储和访问。在AIX系统中,常见的文件系统类型有JFS2和JFS等。

创建文件系统的命令为 mkfs ,其中 -j 参数可以用来创建JFS2类型的文件系统:

mkfs -j /dev/lv00

在此过程中,需要为新文件系统指定一个挂载点,并使用 mount 命令将其挂载到系统中:

mount /dev/lv00 /mnt

在此, /mnt 就是挂载点。

文件系统的维护包括定期进行文件系统检查(fsck)、监控和调整文件系统性能参数等。文件系统检查可以通过 fsck 命令进行,而监控和性能调整则需要使用 fsck lsfs 等命令来查看和修改文件系统属性。

2.2 存储区域网络(SAN)的配置

2.2.1 SAN环境的理解与设置

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SAN)是一种高速网络,它连接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提供数据存储、备份和恢复等功能。SAN可以支持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Internet SCSI(iSCSI)等技术,提供高吞吐量和低延迟的存储访问。

在配置SAN之前,需要了解SAN的基本架构,包括光纤交换机、存储阵列、主机总线适配器(HBA)等组件。配置步骤一般包括:

  1. 安装和配置光纤交换机。
  2. 设置存储阵列。
  3. 在服务器上安装HBA卡,并配置光纤网络。
  4. 将服务器连接至光纤交换机,确保光纤路径正常。

配置光纤网络时,还需要考虑到设备的兼容性以及网络拓扑的设计。例如,光纤交换机之间的连接方式、Zoning配置等。

2.2.2 多路径软件配置

为了提供更高的可用性和容错能力,通常需要在服务器和存储之间配置多条物理路径。多路径软件可以实现数据路径的冗余,当某条路径出现问题时,数据可以自动切换到备用路径。

在AIX系统中,多路径软件通常为AIX MPIO功能,该功能允许操作系统识别多个物理路径到同一存储设备,并可以智能地切换这些路径。

配置多路径软件需要在系统上安装MPIO软件包,并且根据存储设备的要求配置多路径策略。例如,可以使用 lsdev 命令来查看可用的存储设备:

lsdev -Cc disk

使用 chdev 命令来配置特定设备的多路径属性:

chdev -l hdisk<n> -a pathgroup=pg1

其中 <n> 是磁盘编号, pg1 是路径组名称。

通过以上配置,AIX系统就可以识别多个路径,并在出现路径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其他路径。

2.3 存储管理案例分析

2.3.1 常见存储问题与解决方案

在存储管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例如磁盘空间不足、性能瓶颈、数据丢失等。

解决磁盘空间不足的问题,除了扩展存储设备之外,还可以通过整理文件系统中的空闲空间来提高空间利用率。例如,可以使用 defragfs 命令来整理文件系统的碎片。

当遇到性能瓶颈时,需要通过性能监控工具来分析瓶颈所在,可能的解决办法包括优化存储设备配置、调整文件系统参数或者升级硬件设备。

在数据丢失的情况下,应立即使用备份文件进行恢复。如果备份文件也不可用,则需要考虑数据恢复服务,通常这种服务是由专业的数据恢复公司提供的。

2.3.2 性能调优技巧

存储性能调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多个层面。在AIX系统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优化存储性能:

  1. 调整硬盘队列深度。硬盘的队列深度决定了它可以接受多少未完成的I/O请求,调整这个参数可以优化磁盘吞吐量。通过 lsattr chdev 命令可以查看和修改队列深度:
lsattr -El hdisk<n>
chdev -l hdisk<n> -a q_depth=<value>
  1. 使用异步I/O。异步I/O可以减少应用程序等待I/O操作完成的时间。在AIX系统中,可以通过文件系统属性设置来启用异步I/O:
chfs -a async=<value> /path/to/filesystem

通过分析系统日志和使用性能监控工具如 topas ,可以发现瓶颈并进行针对性的优化。

2.4 总结

本章深入探讨了AIX系统下的存储管理技术,包括磁盘管理、SAN配置以及多路径软件的配置。在存储管理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管理工具和配置方法,可以极大地提升存储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通过案例分析,我们了解了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性能调优技巧,这些都是确保数据安全和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所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数据量的增加,存储管理将变得更加复杂和重要,这就要求IT管理员必须掌握先进的管理技能和最佳实践。

3. 高可用性集群多处理(HACMP)实现

3.1 HACMP基础理论与架构

3.1.1 HACMP的功能与组件

高可用性集群多处理(HACMP)是一种在AIX操作系统上使用的高可用性解决方案。它支持物理和虚拟服务器环境,为关键业务应用提供故障转移和恢复能力。HACMP利用硬件冗余和软件配置来监控系统健康状况,实现快速故障转移和恢复。

HACMP的主要功能包括:
- 故障检测: HACMP能够检测到单点故障并触发故障转移。
- 数据一致性: 在故障转移期间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 动态网络重配置: 自动更新网络配置信息,保持通信的连贯性。
- 资源管理: 管理各种资源如IP地址、文件系统等。

HACMP系统由以下几个核心组件构成:
- Cluster Manager: 监控集群节点和资源的状态。
- Cluster Repository: 存储集群配置和状态信息。
- Event Manager: 根据事件类型调用相应的处理程序。
- Resource Group Manager: 管理资源组及其成员,包括故障转移和恢复。

3.1.2 集群环境的设计原则

集群环境的设计原则关注于提供高可用性解决方案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易管理性。以下是集群设计时应考虑的关键原则:

  • 单一故障点消除: 避免单个组件的失效导致整个集群不可用。
  • 负载均衡: 确保资源在集群节点间均衡分配,提高系统整体性能。
  • 快速故障检测与转移: 减少故障转移时间,最小化对业务的影响。
  • 数据冗余与保护: 保护关键数据,防止数据丢失。
  • 易于扩展与升级: 集群应允许动态添加新的节点,支持集群的无缝升级。

3.2 HACMP安装与配置步骤

3.2.1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在安装HACMP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环境检查、硬件选择、软件规划等。

环境检查
  • 操作系统版本: 确保所有节点上运行的AIX版本相同且支持HACMP。
  • 网络配置: 验证网络设置,确保集群节点间可以通信。
  • 硬件兼容性: 检查所有硬件组件是否与HACMP兼容。
硬件准备
  • 冗余磁盘: 为数据一致性选择合适的冗余存储方案。
  • 双网卡绑定: 确保每个节点都有至少两块网卡用于网络冗余。
软件规划
  • HACMP软件选择: 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HACMP版本和功能模块。
  • 备份策略: 制定有效的备份策略以支持快速恢复。

3.2.2 配置过程详解

配置HACMP涉及多个步骤,这包括创建资源组、定义资源监控规则、配置网络通信和故障转移策略等。

创建资源组

资源组是集群管理的基本单位,包含了相关的资源和节点信息。创建资源组的步骤如下:

mkrg -name rg0 -nodes node1,node2 -resources res0
  • -name: 指定资源组名称。
  • -nodes: 指定资源组涉及的节点。
  • -resources: 指定资源组管理的资源列表。
定义资源监控规则

资源监控规则用于确定资源的健康状态。例如,可以监控磁盘的读写状态或网络服务的可用性。

graph TD
    A[开始] --> B[定义监控规则]
    B --> C[指定资源和状态]
    C --> D[设置监控频率]
    D --> E[配置故障检测动作]
    E --> F[结束]
配置网络通信

集群节点间需要配置网络通信以实现信息的实时交换。

mknetdev -dev ent0 -address 192.168.1.10/24
  • -dev: 指定要配置的设备名。
  • -address: 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
故障转移策略配置

设置故障转移策略,明确故障时的资源转移行为。

mkhacmp -setaction -resource rg0 -action_name failover_action
  • -setaction: 设置故障转移动作。
  • -resource: 指定受影响的资源组。
  • -action_name: 定义故障转移动作的名称。

3.3 HACMP故障转移与恢复

3.3.1 故障转移策略与实施

故障转移是HACMP的核心功能之一,它允许在检测到故障的情况下自动或手动将服务从一个节点转移到另一个节点。

故障转移策略

故障转移策略包括自动故障转移和手动故障转移。

  • 自动故障转移: 当检测到故障条件时,系统自动执行故障转移。
  • 手动故障转移: 管理员可以手动触发故障转移过程。
故障转移实施步骤
ha蚀刻 -failover -resource rg0
  • -failover: 指定故障转移操作。
  • -resource: 指定要转移的资源组。

3.3.2 恢复步骤与注意事项

系统恢复是指在原主节点恢复正常后,将资源组再次转移到该节点的过程。

恢复步骤
ha蚀刻 -takeover -resource rg0
  • -takeover: 指定恢复操作。
  • -resource: 指定要恢复的资源组。
注意事项
  • 数据一致性: 在恢复过程中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 网络配置: 恢复节点时要确保网络设置正确。
  • 测试: 在实际业务环境中测试故障转移和恢复流程。

请注意,上述命令示例和步骤需要根据实际环境进行适配和调整。在配置HACMP之前,务必充分理解每个命令及其参数,并在非生产环境中进行充分的测试。

4. 硬盘更换流程与数据恢复

硬盘作为数据存储的物理介质,承担着关键的数据保存任务。在企业级应用中,硬盘的可靠性和响应速度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不幸的是,硬盘是IT系统中最脆弱的组件之一,随时面临着损坏的风险。因此,硬盘更换流程与数据恢复变得尤为重要。本章将详细探讨硬盘更换前的准备工作、硬盘更换操作流程和数据恢复策略。

4.1 硬盘更换前的准备工作

硬盘更换前的准备工作是整个过程的关键一步,它直接关系到后续操作的顺畅与否以及系统的稳定性。

4.1.1 硬件兼容性检查

在更换硬盘之前,首先要确认新硬盘与当前系统硬件的兼容性。兼容性不仅涉及到物理尺寸和接口类型(如SATA, SAS, NVMe等),还涉及到电子信号和电气特性,以及固件版本的匹配。比如,某些硬盘可能需要特定的RAID卡支持,或者需要特定的固件版本才能被识别。

操作步骤:

  1. 查阅系统硬件手册,确认新硬盘类型和接口是否与现有硬件兼容。
  2. 与硬盘制造商确认固件版本与服务器型号的兼容情况。
  3. 如有必要,更新固件,以确保兼容性。

4.1.2 数据备份方案

在更换硬盘之前,务必要执行数据备份。备份不仅是为了防止更换过程中的数据丢失,更重要的是,若更换后的硬盘出现故障,备份的数据将用于恢复系统。

操作步骤:

  1. 使用企业级备份软件进行全量数据备份。
  2. 确认备份数据的完整性。
  3. 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异地或使用磁带等离线存储介质保存,以避免火灾、水灾等灾难性事件导致的数据损失。

4.2 硬盘更换操作流程

一旦准备工作完成,可以开始硬盘的更换操作。

4.2.1 安全拆卸与安装硬盘

硬盘拆卸和安装过程中必须注意防静电,确保在操作过程中硬盘不受到物理损害。

操作步骤:

  1. 关闭服务器电源并断开电源线,预防静电和短路风险。
  2. 打开服务器机箱,找到需要更换的硬盘位置。
  3. 轻轻拔出老硬盘,注意不要强行弯曲硬盘或线路。
  4. 清理硬盘接口和连接线路,确保无灰尘和杂物。
  5. 将新硬盘插入硬盘位,确保连接稳固。
  6. 重新封闭机箱,连接电源线,上电测试新硬盘。

4.2.2 系统配置与测试

更换硬盘后,需要配置系统以识别新硬盘,并进行测试以确认硬盘运行正常。

操作步骤:

  1. 重启服务器,进入BIOS或系统配置菜单检查新硬盘是否被正确识别。
  2. 在操作系统中检查新硬盘的分区和文件系统。
  3. 运行硬盘诊断工具(如smartctl),确保硬盘健康。
  4. 使用实际工作负载测试新硬盘性能,确保其稳定性。

4.3 数据恢复策略与实践

硬盘在更换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数据恢复策略与实践是保障系统平稳运行的关键。

4.3.1 数据恢复工具的使用

在硬盘发生故障时,选择合适的数据恢复工具进行数据恢复是恢复数据最快捷的方法。

操作步骤:

  1. 选择适合的操作系统和硬盘类型的恢复工具。
  2. 确保恢复工具的版本是最新的,以避免兼容性问题。
  3. 通过恢复工具,扫描受损的硬盘,查找并恢复数据。

示例代码块:

# 使用dd_rescue工具来恢复损坏的分区
dd_rescue /dev/hdx /path/to/backup.image

4.3.2 恢复流程详解与案例分析

详细的恢复流程和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操作步骤:

  1. 根据不同的故障类型选择相应的恢复策略。
  2. 在测试环境中模拟故障和恢复流程。
  3. 记录恢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4. 分析案例,提炼经验,形成文档。

案例分析表格:

故障类型 恢复策略 成功与否 遇到的问题 解决方案
系统分区损坏 使用dd_rescue进行分区恢复 成功 分区表损坏 使用分区修复工具进行恢复,如TestDisk
硬盘物理损坏 使用专业的数据恢复服务 成功 无法识别硬盘 使用硬盘厂商提供的数据恢复服务进行恢复
系统误删除重要文件 使用文件恢复软件进行恢复 成功 文件已覆盖 无有效方案,需提前做好备份

通过本章的介绍,读者应能掌握硬盘更换前的准备工作、硬盘更换操作流程、以及数据恢复策略与实践。这对于保证IT系统的连续运行和数据安全至关重要。

5. 日常系统管理与维护任务

5.1 用户与权限管理

在任何IT环境中,用户与权限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确保了系统资源的安全,还为确保业务连续性提供保障。AIX系统的用户与权限管理,要求管理员能够熟练地创建和管理用户账户,以及执行权限控制和安全策略。

5.1.1 用户账户的创建与管理

在AIX系统中,创建一个新用户账户通常涉及到使用 smitty 工具,这是IBM提供的一个文本菜单界面,用于简化系统管理任务。创建用户时,通常需要指定用户ID、主组、附加组、登录shell以及用户的全名等信息。

smitty user

执行上述命令后,系统会弹出一个菜单,你可以选择”Add a User”来添加用户。接下来,你将被提示输入用户的详细信息,包括:

  • USER ID(uid): 用户的登录名。
  • USER NAME(烽火): 用户的真实姓名。
  • USER AUTHENTICATION: 用户的认证方式,例如密码。
  • INITIAL GROUP(主组): 用户登录时所属的默认组。
  • ADDITIONAL GROUPS(附加组): 用户可以加入的其他组,以便访问额外的资源。
  • HOME DIRECTORY: 用户的家目录,通常为 /home/username
  • LOGIN SHELL: 用户登录时使用的shell,例如 /bin/bash

通过这种细致的配置,管理员可以精确控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

5.1.2 权限控制与安全策略

权限控制是保障系统安全的核心部分。在AIX系统中,管理员可以利用文件系统的权限位来控制文件和目录的访问。权限位包括读(r)、写(w)和执行(x),分别对应所有者(owner)、组(group)和其他用户(others)。

ls -l filename

使用上述命令,可以查看名为 filename 的文件权限。要改变文件权限,可以使用 chmod 命令:

chmod 644 filename

这个例子将文件的所有权权限设置为读写(6),组权限设置为读(4),其他用户权限也设置为读(4)。另外, chown 命令可以用来修改文件的所有者和组:

chown newowner filename

这个命令将 filename 的所有者更改为 newowner

安全策略在日常系统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些策略包括密码管理、账户锁定机制以及审计策略。例如,可以设置密码最小长度,定期更换密码,以及在用户多次尝试失败登录后锁定账户。

通过这些措施,管理员能够有效地减少非法访问和数据泄露的风险,同时确保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6. 网络配置、故障排查和多路径I/O(MPIO)

6.1 网络配置基础与高级技巧

网络是连接系统与外部世界的关键纽带,一个良好的网络配置对于AIX系统的运行至关重要。本节将介绍AIX系统中网络配置的基础知识,以及一些高级配置技巧。

6.1.1 基本网络设置与验证

AIX系统安装后,第一步通常是设置网络接口。这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和DNS服务器等信息。通过 smitty tcpip 命令可以进入网络配置界面,并进行相应设置。完成设置后,使用 netstat -rn 命令查看路由表确保配置正确。

# 查看网络接口配置
netstat -in

6.1.2 高级网络配置方法

对于需要特殊网络配置的环境,如VLAN、bonding或高级网络过滤策略,需要深入理解AIX的网络配置文件。例如,编辑 /etc/rc.net 文件可以调整网络的启动行为;使用 chdev 命令可以更改网络设备属性。

# 更改网络设备属性示例
chdev -l en0 -a mtu=9000

6.2 故障排查流程与案例研究

在任何网络系统中,故障排查是一项基本且重要的技能。本节将介绍故障排查的基本步骤,并通过案例研究深入分析排查过程。

6.2.1 故障诊断的基本步骤

当网络出现故障时,诊断过程可能包括以下步骤:

  1. 检查物理连接,确认网线、接口和硬件设备工作正常。
  2. 使用 ifconfig 命令检查网络接口状态。
  3. 使用 ping 命令测试本地网络连接。
  4. 使用 traceroute 命令测试路由连通性。
  5. 检查网络配置文件是否有误。

6.2.2 实际故障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

假设在一个生产环境中,发现服务器无法访问外部网络。通过检查网络配置文件,发现默认网关设置错误。修改配置文件并重启网络服务后,问题得到解决。

# 修改默认网关并重启网络服务
chdev -l en0 -a tcpip_start='1'

6.3 多路径I/O(MPIO)的理解与应用

MPIO是一种在存储区域网络中实现冗余和提高数据访问可靠性的技术。本节将探讨MPIO的基本概念、配置和性能优化。

6.3.1 MPIO的基本概念与配置

MPIO允许系统通过多个路径访问同一个存储设备,以实现负载均衡和故障切换。配置MPIO需要在AIX系统上安装MPIO软件包,并正确配置设备别名,通常通过 smitty mPIO 命令进行配置。

6.3.2 MPIO环境下的性能优化

在MPIO环境中,性能优化的重点是确保正确的负载均衡策略和故障切换机制。这涉及到多方面的考量,如路径优先级的设置、I/O调度算法的选择等。AIX提供了多种工具来监控和优化MPIO性能。

# 监控MPIO性能的命令示例
mpstat -M mpio

通过这些方法,系统管理员能够确保网络配置的正确性和高效性,以及在故障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和解决问题。同时,对于MPIO的深入理解和配置可以大大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访问速度。在本章内容的基础上,我们鼓励读者在实际环境中进行实践,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技术。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AIX操作系统是IBM的Unix系统,广泛应用于Power Systems服务器。本手册详细介绍了AIX系统的关键操作和管理,包括系统安装、存储管理、高可用性集群多处理(HACMP)以及硬盘更换等核心主题。读者将学习到如何安装和配置AIX系统,如何管理和维护存储资源,如何利用HACMP提供服务的高可用性和灾难恢复,以及如何在硬盘更换中保持数据和服务的连续性。本手册还涵盖了系统管理、网络配置、备份与恢复,以及性能优化等方面的实用知识,旨在帮助读者成为一位全面的AIX系统管理员。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