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la 2.8提供包对象(package object)的新特性。
什么是包对象呢?按我的理解,根据Scala“一切皆对象”设计哲学,包(package)也是一种对象。既然是对象,那么就应该有属性和方法,也可以在包对象内声明某个类型的别名。举个例

可以看到,定义包对象跟定义一个普通的伴随对象(companion object)在写法上的唯一区别就是在关键字object 前加上 package 。然后我们可以像使用伴随对象那样使用包对象,比如

如果包对象的作用仅仅限于伴随对象那样,那scala 2.8完全没有必要引入这种特性。实际上包对象最重要的用途是兼容旧的类库,或者为某些数据类型提供增强版本。
比如在scala 2.7.7中,List是定义在scala包下的一个不可变集合类。这样做的目的是每次使用List的时候不需要显式地导入包名,因为List是一个使用很频繁的类。
在Scala中,包java.lang,包scala和伴随对象Predef里的所有数据类型,属性和方法会被自动导入到每个Scala文件中
然而另一方面,List由于具有不可变的特性,它应该归入scala.collection.immutable包中。因此在scala 2.8中,List被挪到scala.collection.immutable包下里,但这样一来2.8版本如何兼容2.7.7版本。于是Scala 2.8引入“包对象”这个特性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查阅Scala 2.8版本的API文档或源码,你会发现它定义了一个包对象:


也就是说scala.List相当于指向了scala.collection.immutable.List,从而保证升级到Scala 2.8版本不会对原有的程序造成影响。
可能有些读者会问,通过定义一个伴随对象scala 能否解决兼容的问题?但细想一下就发现不妥,因为scala包下的一切都要搬到这个伴随对象scala中去了,这似乎不太现实。实际上,Scala编译器会在scala包下创建一个叫package的类,这个类里面的内容就是package object scala中的东西, scala.List被翻译成scala.package.List, 但对于程序员来说是透明的 。同样道理也会在com.ggd543包和com.aiguozhe包下分别创建一个package类.
有了包对象这个新特性,我们不但解决了新旧版本的兼容性问题,还可以对旧的类库或第三方接口做一些包装或改进,而不需要额外创建一些类或接口(虽然实际上还是创建了一个类package,但这是编译器帮我们完成的)。比如在Play-scala module的0.8版本(http://www.playframework.org/modules/scala-0.8.zip)中,就对一些JPA接口进行了封装和改进

包对象底层生成了2个类 package.class package$.class

最后,我自己是一名从事了多年开发的JAVA老程序员,今年年初我花了一个月整理了一份最适合2019年学习的java学习干货,可以送给每一位喜欢java的小伙伴,想要获取的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并在后台私信我:交流,即可免费获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