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微程序控制单元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微程序控制单元实验...

该实验报告详细介绍了西华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2011级学生蒋俊进行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微程序控制单元。实验目标是熟悉微程序控制器原理及掌握微程序编制。实验中使用了8位微地址寄存器、微程序存储器和微程序锁存器等组件,并通过微代码控制微操作信号,实现了指令的执行流程。微程序的入口地址由指令操作码编码决定,最多可对应256条指令。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西华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

指导教师:祝昌宇

实验名称:微程序控制单元实验

年级:2011级 姓名:蒋俊 学号:312011080611118 实验成绩: 实验日期:2013-12-15

1-862-png_6_0_0_352_454_270_466_892.979_1262.879-499-0-1268-499.jpg

一、目的

1.熟悉微程序控制器的原理

2.掌握微程序编制、写入并观察运行状态

二、实验原理

(1)微程序控制单元的构成

8位微地址寄存器由2片74LS161组成;3片6264为微程序存储器;24位微程序锁存器由3片74LS374组成。如图 1

图1 微程序控制单元布局图

(2)微程序控制单元原理

1.由于本系统中指令系统规模不大、功能较简单,微指令可以采用全水平、不编码的

方式,每一个微操作信号由1位微代码来表示,24位微代码至少可表示24个不同

的微操作控制信号。如要实现更多复杂的操作可通过增加一些译码电路来实现。

2.增量方式来控制微代码的运行顺序,每一条指令的微程序连续存放在微指令存储器

连续的单元中。

3.每一指令的微程序的入口地址是通过对指令操作码的编码来形成的。在本系统指令

码最长为8位,那么最多可形成256条指令。

4.在微程序存储器的0单元存放取指指令,在启动时微地址寄存器清0,执行取指指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