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 学后感,【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心得体会】_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心得_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感想...

本文记录了作者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中的体验与感悟,从初次使用quartus软件设计CPU遇到挑战,到深入理解寄存器、三态门的工作原理。实验过程中,作者强调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的问题,以及自己在指导过程中的反思。实验内容包括算术逻辑运算器的使用,如ALU(74ls181)的工作原理、数据传送通道的理解,以及进位控制在算术运算中的作用。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知识的准确性,同时作者也总结了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经验教训,如进位标志的清零、三态门的控制等。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感想一

这周辅导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验课。之前没用过quartus,也没自己动手用仿真软件设计过cpu,所以,还是挺challenging的。

自己先提前熟悉了一下软件,参考网上的一些资料,设计了一些部件,基本上能handle学生基本的问题。

今天下午,遇到了第一个有点儿tough的问题。一个学生从网上找了个寄存器的实现图,然后用它再实现一个寄存器组。我问他网上那个设计他看懂没,他说没 有,只是觉得应该是对的,然后验证了一下,基本上是对的,但是连成寄存器组就不对了。然后我就开始给他找bug。先是发现quartus里面的三态门是 en高电平导通的,而那个设计是低电平导通。然后就是怎么就都还是不对了。整整一个下午,感觉到我的胃里都有蝴蝶了。然后实验室关门,我很心有不甘的让他 走了。

回到自己办公室,有些凉,头脑仿佛也清醒些了,问了自己给一个最最基本的问题,为什么那个图里都是latch,不是d-flipflop呢?然后去帮助里 double check了一下,latch果然没有存数的功能,当en低电平有效的时候,是将输入端原封不动的送到输出端,所以根本就不能用来做寄存器。

我下午还跟学生说不要完全相信网上那些人post出来的解答,而我自己的怀疑精神就还不够。检讨一下!

我觉得现在学生最有问题的地方,就是缺乏自己主动思考、去找答案的态度,然后就是缺乏相应的能力。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感想二

(一)算术逻辑运算器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目的:1.掌握算术逻辑运算器单元alu(74ls181)的工作原理

2.掌握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道

3.验算由74ls181等组合逻辑电路的运算功能发生器运算功能

4.按给定数据,完成实验指定的算术/逻辑运算

要求:实验前,要求做好实验预习,掌握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道和alu的特性,并熟悉本实验中所用的模拟开关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进行实验操作,仔细思考实验有关的内容,把自己想得不太明白的问题通过实验去理解清楚,争取得到最好的实验结果,达到预期的实验教学目的。

实验完成后,要求每个学生写出实验报告。

二、 实验方案

1.按要求在实验仪上接好线,仔细检查正确与否,无误后才接通电源。每次实验都要接一

些线,先接线,后打开电源,养成不带电接线的习惯,这样可以避免烧坏实验仪。

2.用二进制数据开关分别向dr1寄存器和dr2寄存器置数。

3.通过总线输出寄存器dr1和dr2的内容。

4.验证74ls181和算术和逻辑运算功能(采用正逻辑)。

三、.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练习一:b

练习一:b

练习三:

选项

dr1

dr2

s3 s2 s1 s0

逻辑运算

(m=1、cn任意)

算术运算(m=0)

cn=1(无进位)

cn=0(有进位)

b

aa

55

0001

f=(00000000)

f=(11111111)

f=(00000000)

j

ff

ff

1001

f=(11111111)

f=(11111110)

f=(11111111)

o

55

01

1110

f=(01010101)

f=(01010100)

f=(01010101 )

练习四:

选项

操作

alu-b

sw-b

s3 s2 s1 s0

m

cn

dr1

dr2

运算关系及结果显示

3

按位加

0

1

0110

1

x

66

66

dr1+dr2→dr2(66)

7

加法(算术加)

0

1

1001

0

1

66

67

dr1加dr2→dr2(cd)

8

减法

0

1

0110

0

0

66

67

dr1减dr2→dr2(ff)

练习五:b

四、.实验结果分析

经过实验证明,输出的结果与理论值一致。

五、结论

(1)sw-b=0时有效,sw-b=1时无效,因其是低电平有效

alu-b=0时有效,alu-b=1时无效,因其是低电平有效

s3,s2,s1,s0高电平有效

(2)做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时应设以下各控制端:

alu-b sw-b s3 s2 s1 s0 m cn dr1 dr2

(3)输入三态门控制端sw-b和输出三态门控制端alu-b不能同时为“0”状态,否则存在寄存器中的数据无法准确输出。

(4)s3,s2,s1,s0是运算选择控制端,有它们决定运算器执行哪一种运算;m是算术逻辑运算选

择,m=0时,执行算术运算,m=1时,执行逻辑运算;cn是算术运算的进位控制端,cn=0(低电平),表示有进位,运算时相当于在最低位上加进位1,cn=1(高电平),表示无进位。逻辑运算与进位无关;、alu-b是输出三态门控制端,控制运算器的运算结果是否送到数据总线bus上。低电平有效。sw-b是输入三态门的控制端,控制“input device”中的8位数据开关d7~d0的数据是否送到数据总线bus上。低电平有效。

(5) dr1、dr2置数完成后之所以要关闭控制端lddr1、lddr2是为了确保输入数据不会丢失。

(6) 如果把sw-b置为“0”和alu-b置为“1”,那么数据总线的灯会改变为原来的数据。

(7)a+b是逻辑运算,控制信号状态000101;a加b是算术运算,控制信号状态100101

(8)cn进位控制端与算术运算有关

(9) 进位cn与减法运算有关,cn是0

(10) 在接下去的运算需要用到求反后的数据,而接下去的运算是对dr1运行

六、实验总结

(1)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算术逻辑运算器单元alu(74ls181)的工作原理,掌握了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道,了解了由74ls181等组合逻辑电路的运算功能发生器运算功能,能够按给定数据,完成实验指定的算术/逻辑运算。自己能够更清楚了算术逻辑运算器的功能,同时更明白逻辑加与算术的区别,也加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2)实验开始的时候,接入线路还蛮顺利的,开始的实验证明也能很快验证。但在练习一

中,就遇到问题了,因为结果和旁边的同学不一样,自己多次调试,还是自己的结果。最后问老师,老师说是机器的问题,这证明自己的实验步骤没有错。后面的练习,其实都是前面练习的延续,可以说只要弄懂了其中的原理,都可以顺利的做下去。不过同时也需要耐心和细心。

七、思考题

(1)   a

(2)   a

(3)   a

(4)   d

(5)    b

(6)   c

(7)   a

(8)   b

(9)   a

(10)   b

(二)算术逻辑运算器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目的:1、验证带进位控制的算术运算功能发生器的功能

2、按指定的数据完成几种指定的算术运算

要求:实验前,要求做好实验预习,掌握进位控制运算器的原理。

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进行实验操作,仔细思考实验有关的内容,把自己想不太明白的问题通过实验去理解清楚,争取得到最好的实验结果,达到预期实验教学目的。

实验完成后,要求每个学生写出实验报告。

二、实验方案

1.实验连线:在实验仪上连接好导线后,仔细检查正确与否,无误后接通电源。

2.验证带进位算术及进位锁存功能。

(1)用二进制数据开向dr1和dr2存入数据

(2)存数完成后,在对进位标志清零

(3)做算术加法运算

三、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练习一:b

练习一:ab

四、实验结果分析

经过实验证明,输出的结果与理论值一致。

五、结论

(1)如果不在进位运算操作前先对进位标志清零就无法确定是不是这次运算得到的进位。

(2)清零后,实验仪上进位指示灯灭,说明这时高位上无进位,然后进行运算,如果高位进位,这时cy灯亮,就能正确显示实验结果,否则实验结果会受到影响。

(3)cy灯所表示的进位是高位的进位,而cn进位控制端所表示的是在最低位上的进位。

(4)dr1加dr2加1的结果中高位没有进位,则cy灯不会亮。

(5)dr1加dr2加1的结果中高位有进位,则cy灯会亮。

六、实验总结

(1)通过这个实验,我掌握了带进位控制的算术运算功能发生器的功能,掌握了按指定的数据完成几种指定的算术运算。而且真切地知道了实验真得很需要耐心和细心,特别是这个实验要在操作前先对进位标志清零,否则整个实验就全部失败了。

(2)在之前的实验基础上,对一些实验出现的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了。所以这个实验进行得比较顺利。

七、思考题

(1)     b

(2)    b

(3)     a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感想三

一、实验目的:

1、深入了解am2901运算器的功能与具体用法; 2、深化运算器部件的组成、设计、控制与使用等知识。

二、实验设备与器材:

tec-xp+实验系统

三、实验内容:

在脱机方式下,对于给定指令分析其执行过程中运算的步骤,通过对am2901运算器所需控制信号的设置,使之完成运算,并核对运算结果。

四、实验要求:

1、实验前,认真了解am2901运算器的基本结构,预习所需实验的内容,对于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进行预期性的分析,以提高实验效率;

2、实验过程中,要按正确流程操作,防止损坏设备,分析可能遇到的各种现象,判断结果是否正确,记录运行结果;

3、实验之后,认真写出实验报告,包括对遇到的各种现象的分析,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五、实验说明:

脱机运算器实验,是指让运算器从教学计算机整机中脱离出来,此时,它的

全部控制与操作均需通过两个12位的微型开关来完成,这就谈不上执行指令,只能通过开关、按键控制教学机的运算器完成指定的运算功能,并通过指示灯观察运算结果。

六、实验步骤:

在脱机方式下,通过设置sw1、sw2、sw3各微码字段和数据开关,可实现多种运算。以实现aaaah->r1为例说明操作过程。

1、按照表2.2.8中的微码和数据开关,对运算器的功能进行设置。操作步骤如下: (1)将教学机左下方的6个拨动开关置为1xx000(单步、16位、脱机、mach);先按一下reset按键,再按一下start按键,进行初始化。 (2)通过16个数据开关设置立即数aaaah。 (3)通过sw1、sw2、sw3设置各微码。

2、按一次start键,立即数xxxxh置入r1,通过显示灯察看按start键后的输出。

若要进行其他操作:

(1)重新设置sw1、sw2、sw3、数据开关,通过显示灯观察输出。 (2)然后按start键执行操作,通过显示灯观察按下start键后的输出,检查运算结果是否正确。

3、完成表中的各种运算,记录按start键前和按start键后的alu输出及标志位c、z、v、s的值。

倾情奉献,完全可以照抄。实验一 运算器实验实验二 移位运算实验实验三 存储器读写和总线控制实验附加实验 总线控制实验实验五 微程序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运算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 了解4位函数发生器74LS181的组合功能,熟悉运算器执行算术操作和逻辑操作的具体实现过程; 3. 验证带进位控制的74LS181的功能。 二、预习要求: 1. 复习本次实验所用的各种数字集成电路的性能及工作原理; 2. 预习实验步骤,了解实验中要求的注意之处。 三、实验设备: EL-JY-II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一套,排线若干。 ... ... ... 八、行为结果及分析: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DR1 DR2 S3S2S1S0 M=0(算术运算) M=1 Cn=1无进位 Cn=0有进位 (逻辑运算) 理论值 实验值 理论值 实验值 理论值 实验值 04H 06H 0 0 0 0 F=(04) F=(04) F=(05) F=(05) F=(05) F=(05) 04H 06H 0 0 0 1 F=(0A) F=(0A) F=(0B) F=(0B) F=(FC) F=(FC) 04H 06H 0 0 1 0 F=(FD) F=(FD) F=(FE) F=(FE) F=(00) F=(00) 04H 06H 0 0 1 1 F=(FF) F=(FF) F=(00) F=(00) F=(FD) F=(FD) 04H 06H 0 1 0 0 F=(04) F=(04) F=(05) F=(05) F=(F9) F=(F9) 04H 06H 0 1 0 1 F=(0A) F=(0A) F=(0B) F=(0B) F=(F9) F=(F9) 04H 06H 0 1 1 0 F=(FD) F=(FD) F=(FE) F=(FE) F=(FD) F=(FD) 04H 06H 0 1 1 1 F=(FF) F=(FF) F=(00) F=(00) F=(00) F=(00) 经过比较可知实验值与理论值完全一致。 此次实验的线路图的连接不是很难,关键是要搞清楚运算器的原理,不能只是盲目的去连线。在线路连接完成后,就按照要求置数,然后查看结果,与理论值比较。如果没有错误就说明前面的实验中没有出现问题;否则,就要重新对照原理图检查实验,找出错误,重新验证读数。 九、设计心得、体会: 这次课程设计我获益良多,平时我们能见到的都是计算机的外部结构,在计算机组成原理习中,逐步对计算机的内部结构有了一些了解,但始终都停留在理论阶段。而在本次实验,让我们自己设计8位运算器并验证验证运算器功能发生器(74LS181)的组合功能,让我对运算器的内部结构有了更深的了解,并且对计算机组成原理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这次课程设计还锻炼了我的实验动手能力,也培养了我的认真负责的科态度。 这次课程设计要求连线仔细认真,不能有半点错误,在刚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就由于粗心没有正确的设置手动开关SW-B和ALU-B,导致存入的数据不正确。 我在连线过程中也自己总结出了避免出错的方法,就是在接线图上将已经连接好的部分作上记号,连接完后再检查一遍各个分区的条数是否和实验接线图上的一样,如果一样就可以进行下面的实验步骤,就算出错了,改起来也容易多了。
### 南京邮电大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示例 #### 实验背景 南京邮电大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旨在通过实验强化生对硬件架构和指令执行流程的理解。该课程通常涉及多个核心模块的习,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通路设计、控制器实现以及存储器管理等内容[^3]。 #### 报告结构建议 一份完整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应至少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 **实验目的** 明确本次实验的目标是什么,比如验证某条机器指令的功能或者测试特定逻辑单元的工作状态等。 2. **所需工具与环境准备** 列举完成本实验所需的软硬件条件,例如FPGA开发板型号、Verilog HDL编辑调试平台(如Quartus II或Vivado),以及其他辅助程序库支持情况说明。 3. **基本理论介绍** 对即将操作的技术概念做简要阐述,使读者能够理解后续具体实施细节背后的科依据。 4. **设计方案描述** 提供详细的电路图绘制方案及其对应的RTL级描述代码片段;如果适用的话还可以加入高层次综合(HLS)方法论的应用实例分析。 5. **功能验证过程记录** 描述如何构建激励信号来驱动待测实体(DUT),并捕获响应波形用于评估正确性的全过程文档化工作成果展示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通过文字叙述配合截图示意也可以采用表格汇总关键参数对比等方式呈现出来。 6. **性能指标评测** 基于实测得到的数据计算各项定量评价标准数值,并讨论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及优化方向。 7. **心得体会分享** 结合个人经历谈一谈参与此次实践活动后的收获感想,特别是针对遇到困难时采取的有效解决方案进行反思总结以便未来更好地应对类似挑战情境发生时能迅速找到突破口快速突破瓶颈期达到预期效果最大化程度提升自我价值创造更多可能性空间探索未知领域前沿动态保持持续进步成长态势迎接更加辉煌灿烂明天的到来! ```verilog module adder(input wire a, input wire b, output reg sum); always @(*) begin sum = a ^ b; // XOR operation to produce the sum bit. end endmodule ``` 以上仅为简化版示范,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具体内容填充量以满足术规范要求。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