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I、LuCI、go-uci概述和相关资料
1. 前言
知道OpenWrt/LEDE应该知道利用frp做内网穿透,而frp是go语言开发的,内网穿透可以将OpenWrt的配置web方便穿透到外网,这样的话远程配置、控制和维护基于OpenWrt的设备在某些情况下就变得容易了,此外,自带路由功能也可以对这样的设备做更多的扩展,它可以作为一个路由器,也可以作为中继设备,加上轮子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带WiFi的机器人。
基本上只要接触OpenWrt的话,那么UCI是绕不过去的,所以这里对相关概念和资料做下总结,默认路由器没有复杂业务的话一般使用LuCI开发的配置web就足够了,简单的增加配置web的功能也可以基于该框架,但为了美观或者其它考量会替代该框架重新开发web,而目前我们通过go语言开发网关web来替换原有的web以便于扩展更复杂的业务配置,但基于uci对网关的配置一般都是会保留的,因此我们找到了go-uci,所以这里也一起做下简单的总结。
2. 相关概念和资料
uci
UCI:可以在官网资料查看相关内容,比如这里对UCI的说明:https://openwrt.org/zh/docs/techref/uci
Unified Configuration Interface:UCI
是一个用 C ([shell script](https://en.wikipedia.org/wiki/shell script)-已封装) 写的功能组件,为了 集中化 管理运行OpenWrt系统的设备的配置文件。 UCI 是在OpenWrt历史版本 White Russian 中存在的基于 NVRAM 的配置文件的 替代版本 和 其附带的标准配置文件程序的 封装, 例如 /etc/network/interfaces
, /etc/exports
, /etc/dnsmasq.conf
, /etc/samba/samba.conf
等。
他们可以通过任何文本编辑器、命令行功能组件 uci
、各种编程API (类似 Shell, Lua 和 C)实现更改。 luci这中网页用户界面就是用Lua对它们进行操作的。
主要功能是由 uci
and libuci
这两个包提供的。libuci-lua
包也是可用的。
包名 | 大小(字节) | 描述 |
---|---|---|
uci | 7196 | 统一配置接口 (UCI) 的功能组件 |
libuci | 18765 | 统一配置接口 (UCI) 的C语言库 |
libuci-lua | ~6000 | C语言库文件的LuaLua插件库, 例如 luci就用到了这个库 |
luci
luci:https://openwrt.org/zh/docs/techref/luci
LuCI 成立于 2008 年 3 月,名称为“FFLuCI”,作为从 OpenWrt 分支White Russian到其后继分支Kamikaze创建 Freifunk-Firmware 端口的努力的一部分。
该项目的最初原因是缺乏免费、干净、可扩展且易于维护的嵌入式设备Web 用户界面。虽然大多数类似的配置界面大量使用 Shell 脚本语言,但 LuCI:
- 使用 Lua 编程语言
- 将界面拆分为模型和视图等逻辑部分,使用面向对象的库和模板。
这确保了更好的性能、更小的安装尺寸、更快的运行时间和简单的可维护性。
与此同时,LuCI 从一个 MVC-Web 框架演变为一系列库、应用程序和用户界面的集合,为 Lua 程序员提供通用的用途,而重点仍然放在Web 用户界面上,自 OpenWrt ‘Kamikaze’ 8.09 以来,它也成为 OpenWrt 版本的官方部分。
go-uci
https://github.com/digineo/go-uci
我们目前正在 OpenWRT 路由器硬件上试验 Go 二进制文件,需要一种与系统配置交互的方法。我们本可以为 建立绑定libuci
,但是使用 CGO 开发的周转周期有点乏味。此外,由于 Go 不能为我们的目标平台编译,我们需要求助于 GCCGO,它有其他的怪癖。
因此,最简单的解决方案是一个普通的 Go 库,它可以在 Go(有或没有 CGO)和 GCCGO 中使用,而无需担心互操作性。库还允许在 OpenWRT 系统之外使用 UCI(例如用于配置)。
3. 最后
其实就是对设备配置参数修改提供了统一的配置接口,这类接口有基于C、Lua、Go、Shell等的API,便于我们直接调用,不用非得登录到设备在命令行修改,可以基于Web界面以及通过程序接口直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