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已经掌握了计算机控制系统各部分的工作原理、硬件和软件技术以及控制算法,因而具备了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条件。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工程问题。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设计包括: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确定满足一定技术经济指标的系统目标函数,寻求满足该目标函数的控制规律;选择适宜的计算方法和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系统功能的软、硬件界面划分,并对硬件提出具体要求。进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不仅要掌握生产过程的工艺要求,以及被控对象的动态和静态特性,而且要熟悉自动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等。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的原则与步骤、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原则与步骤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原则
尽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对象各不相同,其设计方案和具体技术指标也千变万化,但在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还是有许多共同的设计原则与步骤,这些共同的原则和要求在设计前或设计过程中都必须予以考虑。
操作性能好,维护与维修方便
对一个计算机应用系统来说,所谓操作性能好,就是指系统的人机界面要友好,操作简单、方便、便于维护。为此,我们在设计整个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时,都应处处为用户想到这一点。例如,在考虑操作先进性的同时要兼顾操作工以往的操作习惯,使操作工易于掌握;考虑配备何种系统和环境,能降低操作人员对某些专业知识的要求;对硬件方面,系统的控制开关不能太多、太复杂,操作顺序要尽量简单,控制台要便于操作人员工作,尽量采用图示与中文操作提示,显示器的颜色要和谐,对重要参数要设置一些保护性措施,增加操作的鲁棒性等,凡是涉及人机工程的问题都应逐一加以考虑。维修方便要从软件与硬件两个方面考虑,目的是易于查找故障、排除故障。硬件上宜采用标准的功能模板式结构,便于及时查找并更换故障模板。模板上还应安装工作状态指示灯和监测点,便于检修人员检查与维修。在软件上应配备检测与诊断程序,用于查找故障源。必要时还应考虑设计容错程序,在出现故障时能保证系统的安全。
通用性好,便于扩展
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研制与开发需要一定的投资和周期。尽管控制的对象千变万化,但若从控制功能上进行分析与归类,仍然可以找到许多共性。如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统一为0~10mA DC或4~20mA DC;控制算法有PID、前馈、串级、纯滞后补偿、预测控制、模糊控制、最优控制等。因此,在设计开发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时就应尽量考虑能适应这些共性,就必须尽可能地采用标准化设计,采用积木式的模块化结构。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各种不同设备和不同控制对象的控制要求,灵活地构系统。一般来说,一个计算机应用系统,在工作时能同时控制几台设备。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系统不仅要适应各种不同设备的要求,而且也要考虑在设备更新时,整个系统不需要大的改动就能立即适应新的情况。这就要求系统的通用性要好,而且必要时能灵活地进行扩充。例如,尽可能采用通用的系统总线结构,像采用STD总线、AT总线、MULTIBUS总线等。在需要扩充时,只要增加一些相应的接口插件板就能实现对所扩充的设备进行控制。另外,接口部件尽量采用标准通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在考虑软件时,只要速度允许,就尽可能把接口硬件部分的操作功能用软件来替代。这样在被控设备改变时,无需变动或较少变动硬件只需要改变软件就行了。系统的各项设计指标留有一定余量,也是可扩充的首要条件。例如计算机的工作速度如果在设计时不留有一定余量那么要想进行系统扩充是完全不可能的。其他如电源功率、内存容量、输入输出通道、中断等也应留有一定的余量。
可靠性高
对任何计算机应用系统来说,尽管各种各样的要求很多,但可靠性是最重要的一个。因为一个系统能否长时安全可靠地正常工作,对一个工厂来说影响到整个装置、整个车间,乃至整个工厂的正常生产。一旦故障发生,轻者会造成整个控制系统紊乱生产过程混乱甚至瘫痪,重者会造成人员和设备的。所以在其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整个设计过程中,务必把安全可靠放在首位。首先,考虑选用高性能的工控机担任工程控制任务,以保证系统的恶劣的工业环境下仍能长时间正常运行;其次,在设计控制方案时考虑各种安全保护措施,使系统具有异常报警、事故预测、故障诊断与处理、安全联锁、不间断电源等功能第三,采用双机系统和多机集散控制。在双机系统中,用两台微机作为系统的核心控制器。由于两台微机同时发生故障的概率很小,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双机系统中两台微机的工作方式有以下两种在这种方式中.一台微机投人系统运行,另一台虽然也同样处于运行状态,但是它是脱离系统的,只是作为系统的一台备份机。当投入系统运行的那一台微机出现故障时,通过专门的程序和切换装置,自动地把备份机切入系统,以保持系统正常运行。被替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