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械结构变形,机械结构设计-力学原理设计准则

本文详细介绍了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力学原理,包括强度计算、均匀受载、力流路径最短、减小缺口效应、变形协调、等强度、附加力自平衡、空心截面、受扭截面、最佳着力点、受冲击载荷结构柔性、避免长压杆失稳和热变形自由等准则。这些原则旨在确保结构的安全性、效率和稳定性,同时优化材料使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七、力学原理设计准则

7.1 强度计算和试验准则

1.对承受较大负载或扭矩的钣金位置,强度须经过计算,并安全合格;

2.必要时须有试验报告和数据。

7.2 均匀受载准则

1.通过构件设计,使受力载荷分布均匀,载荷不集中可以保证同等条件下,承受的应力成倍增加。

2.连续性和载荷均匀分布的设计可以实现。

a757e7ea25a5e9d69a8dffbc36b3b948.png

7.3 力流路径最短准则

1.力流优先走较短路径,刚度最大的路径;

2.力线连续。为提高构建刚度,尽量使力流路径最短,越短则受力区域越小,累积变形就越小,刚度就提高。

3.尽量保证力流线路的直线状态,这时力流路径最短

4eff75082163ebf170aab2abef68d5ab.png

7.4 减低缺口效应准则

缺口效应的原因是力流在截面突变处,被迫急剧改变原有路径,因而力流抢近道引起近道局部力线拥挤,应力急剧集中上升。

a2d948bbef6ffc136b0fcb6cf9dffc24.png

解决措施:

1.避免截面突变的设计,尤其是避免力流截面急剧变小;

2.降低缺口附近的材料钢度;

3.加预压力应力;

4.避免力流突然转弯

孔、槽、螺纹、台肩等缺口处易发生;判定标准是界面尺寸变化的急剧程度;

7.5 变形协调准则

在力的传递中,构件会发生变形,变形不对称、接触面变形不匹配等都会引起走偏、应力集中等问题;

解决措施:

在接触面处,降低构件在力流方向上的刚度,以便减少对另一构件变形的阻碍,使变形同步;

如:轴承的轴固定架、天车的导轨

90d2ad4158e9769b264dd423e0f9aa0b.png

7.6 等强度准则

1.构件局部的应力和该处的材料许用值相等。省材料降能耗。

2.注意次要载荷的影响

00e81efb1b4b8c035d61e9ccbe400527.png

7.7 附加力自平衡准则

力传递中,出现的无用力或力矩,白白增加损耗,通过让附加力自行平衡或抵消的方法解决。

解决措施:

1.平衡件;

2.对称安置。

7.8 空心截面准则

弯曲和扭转应力在横截面越远离中心越大,横截面中心很小,同等材料截面积情况下,空心的结构有更好的强度和刚度。

11511db97de72d7738413fa9eeab4f26.png

空心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实现,不一定就得是圆管形;空心结构的壁厚不能太薄,否则发生局部皱折而丧失承载能力。

7.9 受扭截面凸形封闭准则

受扭转作用的薄壁构件的截面避免开口形状,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低,扭转刚度就低

d3956a5fbe2adda1b33bddcdbc020e8c.png

7.10 最佳着力点准则

力矢量经过横截面扭转中心,不会产生附加扭矩;多个力的作用节点尽量使力矢量交汇于一处,避免附加弯矩,降低应力水平。

ede355235f031acd4a407c29679dafd1.png

7.11 受冲击载荷结构柔性准则

在有冲击载荷的情况下,加大其柔性,避免冲击,但快速响应特性会下降。

1ff77962eecb3eda6637ee48cfd2523f.png

柔性准则的措施:

1.增加等截面杆的长度;

2.避免截面突变;

3.安装缓冲器;

4.选用弹性模量小的材料。

7.12 避免长压杆失稳准则

对金属构件,压应力是拉应力的多倍,但压状态下,失稳破坏会破坏强度,设计上应避免。

注意检查是否有细长杆受压结构。

改进措施有:

1.加大截面惯性矩;

2.减小压杆长度;

3.加强支撑约束性;

4.截面形状与约束方式的最优组合;

5.合理选材

处于弹塑阶段的中小柔度杆,用高强度钢;

对大柔度杆,高强度钢不能提高其稳定性,须用普通钢

7.13 热变形自由准则

使结构因为受热的变形自由。

5d95e4ab2f477e06336194cc98629fda.png

具体措施:

1.留有热变形的间隔

2.加膨胀节

3.或将管道做成弯的。

该文章所属专题:机械结构设计准则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进行三相STATCOM(静态同步补偿器)无功补偿的技术方法及其仿真过程。首先介绍了STATCOM作为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工作原理,即通过调节交流电压的幅值和相位来实现对无功功率的有效管理。接着详细描述了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下构建三相STATCOM仿真模型的具体步骤,包括创建新模型、添加电源和负载、搭建主电路、加入控制模块以及完成整个电路的连接。然后阐述了如何通过对STATCOM输出电压和电流的精确调控达到无功补偿的目的,并展示了具体的仿真结果分析方法,如读取仿真数据、提取关键参数、绘制无功功率变化曲线等。最后指出,这种技术可以显著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电能质量,展望了STATCOM在未来的发展潜力。 适合人群:电气工程专业学生、从事电力系统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希望深入了解无功补偿技术的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想要掌握MATLAB/SimuLink软件操作技能的人群,特别是那些专注于电力电子领域的从业者;旨在帮助他们学会建立复杂的电力系统仿真模型,以便更好地理解STATCOM的工作机制,进而优化实际项目中的无功补偿方案。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实例代码可以帮助读者直观地了解如何从零开始构建一个完整的三相STATCOM仿真环境,并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展示无功补偿的效果,便于进一步的学习与研究。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