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作为产品功能的发起者,在众多需求中挑选出来可做需求时,心中就会有初步的构想,新功能能够帮助产品覆盖哪些增量用户,新功能又能带来哪些指标的提升,提升幅度大约是多少?
当产品功能上线,用户使用产生用户行为数据后,“评估”就成了回答预设的主要手段。“评估”,是业务问题转化为数据问题的过程。效果评估,可以确定上线功能预期与实际效果的差异。
进行功能效果评估,分数据采集和产品功能评估两步。下面就具体介绍工作内容。
运营数据分析实例
一、数据采集
1、准确的业务数据和用户行为数据,缺一不可
用户行为数据对深入理解用户使用习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用户行为数据上报多采用埋点形式,然而上报数据越多,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就越大。因此确定埋点需求时,要斟酌需求是否必须,是否有其他的数据可以近似替代?是否有对性能影响小一点的实现方式?
此外,埋点上线后,上报数据可能存在问题,例如:
l 数据不全: 我们的产品是服务于广告主的落地页产品,广告的投放就会涉及多个流量渠道,而不同的渠道对于数据上报时间节点的限制不同的,像这类情况就可能导致某些渠道数据上报不全;
l 数据不准确: 我们的落地页整体形式,头部是商品首图,接下来是商品详情页,最后是购买所需填写的表单内容。在这种页面结构下,我们希望能够获取用户最后跳出页面的位置。但当我们统计上报的数据后,发现90%的用户在完成表单填写后上报的页面浏览位置小于整体页面长度的10%。这明显与常规理解不符;
l 数据上报链路存在异常: 后台说埋点需求已经发布上线了,可以用了。但数据打开数据库,发现里面空空如也。然后开始拉着开发排查数据没到库的原因,是数据压根没采集?还是采集了没上报到服务器?服务器收到了没有推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