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经] 英伟达后端面试过程(17年)

本文详述了英伟达IC后端工程师的岗位分布、获取招聘信息的渠道、面试流程与时间线、Facetoface面试的具体流程及问题,分享了一位应聘者的亲身经历与成功心得。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 英伟达的岗位分布

英伟达IC方面的岗位主要有ASIC设计工程师、验证工程师、后端工程师。因为我面试的是后端职位,所以会详细谈谈这一块。在英伟达,后端工程师主要分布在两个部门——VLSI 部门和ASIC 部门,前者主要做PR的工作,是所有fabless 公司纯正的后端部门;后者主要做综合、timing 的工作,在IC流程中也称之为中端部分。因为两者分工不同,所以关于岗位的要求也有不同,而这两个岗位我都参加了面试。根据英伟达的招聘原则,在一个岗位没有被录用的前提下,你可以继续投递别的岗位!

2. 如何获得招聘信息?

英伟达去年没有在高校进行宣讲。我是在去年九月初从同学那里获得的信息,后来在51job 上投递了简历,后期十月底,它在“摩尔精英”上进行了线上宣讲,那时我已经获得offer。我建议,如果你真的对英伟达感兴趣,可以在51job上关注它的校园招聘:在职位招聘信息处可以找到英伟达的校园招聘QQ群,通过这一途径能联系到HR获知招聘进程;同时,因为51job上投递的简历只能选择一个岗位,如果你被淘汰了,可以及时联系HR ,将简历投递到另一个岗位,从而大大增加录取率!去年,我最先投递的是VLSI 部门,接着投递了ASIC部门(因为ASIC部门去年面试比较早),尽管未通过该部门的笔试,我仍然有机会继续参加VLSI 部门的面试。

3. 面试的时间及流程

英伟达的面试战线极长,时间从八月初直至十一月中旬。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其对招聘的人员要求较为严格,另一方面是由于公司近两年发展不错,对人员的需求量大。

总体而言,面试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步:首先是网申,网申后会与HR和技术人员有一个初步沟通;接着进行笔试,最后是face to face。最为关键的环节是笔试和face to face 部分。我是9月15日在51job上进行的网申,投递了VLSI 部门的physical design engineer 岗位,同时,又在英伟达校园招聘qq群里向HR 投递了ASIC 部门。

9月20日,我收到ASIC部门的笔试通知,笔试地点不限,试卷在网上作答,时间共两小时,有十道全英文题目,主要考察以下能力:

1.verilog 编程能力:它不仅要求能根据电路图写出代码,也要求根据代码画出电路图。
2.良好的脚本编程能力:最好会使用perl 或者其他脚本语言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
3.熟悉tcl脚本语言:能看懂综合 的约束并根据约束画出其中某条路径的波形图。
4.重要概念知识的深入理解:比如理解“功耗分析”、“信号干扰性分析”、“setup time”、“hold time”等概念。
5.能够修复时序方面的violation :

个人感觉题目挺难,有过具体项目经验的应聘者很占优势,没有基础的人则较难通过,当时我只做出6道题目。后来听HR 说,所有人的分数都很低,尽管如此,我还是建议感兴趣的同学去勇敢一试!

4. Face to face面试的主要流程及问题

九月二十六日左右,我收到HR 的电话通知,参加VLSI 部门的face to face 面试。面试时间为九月二十九日下午一点至三点,面试一共分为两轮,第一轮为技术面,有三位面试官,第二轮为综合面,只有一位面试官。每轮的时间为一小时。

技术面的流程为,首先1-2分钟的自我介绍,然后对你研究生的项目进行介绍,接着对你的简历进行询问,最后拿出一份试卷进行问答。我当时带过去的材料有简历、奖学金及相关证书、本科成绩单。

自我介绍建议提前准备,中英文都要,英文会有加分,但一定要流利准确。对于研究生期间的项目一定要足够熟悉,了解最新的国际动向,同时要组织好语言。我当时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方式介绍。记得当时他们问了我一个具体的问题: 当前业界关于这方面技术的最好性能是多少?

简历内容,他们会逐一地询问,主要问了两个问题,首先,问我如何学习简历上提及的课程,我回答,这些课程一部分是从本科的课堂上学习同时给他们看了我的本科成绩单;另一部分是通过自学,比如“数字集成电路物理设计”,同时给他们讲了自学的过程。其次,是关于简历的自我评价部份,我写的内容是“熟悉集成电路设计流程、TCL 脚本语言、DC.PT ICC等软件”,面试官就此问我如何学习这些软件。

接着,其中一个面试官拿出一张试卷并进行提问,第一个是关于“setup time” 和“hold time” 的概念,要求在白板上通过画图来进行阐述;第二个是“metastability”的概念解释以及如何避免。

第一轮面试结束,过了5分钟左右进入第二轮面试,主要是综合素质面试,面试官要求做一个详细的个人介绍,基本从小学经历一直聊到研究生,聊了家里所有成员的工作状况及女朋友的相关状况,同时问我有没有参加别的公司面试,问我对华为怎么看……整个过程持续了一个小时,结束时面试官说,结果会在国庆后的一周内通知。

十月十四日下午,HR 打电话跟我说,我被录用了!她告诉我,我是部门主管要求提前通知的,其他人会在下周通知。听到这个消息,高兴之余也倍感幸运。

关于具体的福利待遇,HR 在十月十七日下午跟我进行了沟通。当时给出的是16届的福利待遇,因为关于17届的福利待遇还没有批下来,我依然选择了签约。

5. 本篇面经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5099d56b0102x4v7.html

<think>我们正在讨论英伟达数字IC验证岗位的面试流程。根据提供的引用内容,虽然直接描述验证岗位面试轮次的引用较少,但我们可以从相关岗位(如后端、DFT、ASIC等)的面试流程中推断出英伟达面试的一般模式,并结合验证岗位的特点进行合理推测。 ### 步骤分析: 1. **引用[2]提到后端工程师面试**:分为VLSI部门和ASIC部门,且允许在一个岗位未录用时投递其他岗位。 2. **引用[3]描述DFT实习面试**:共三轮技术(1h + 1.5h + 40min),且二难度较大。 3. **引用[4]描述ASIC PD岗面试**:五轮面试(主管3次+线下面试),包含技术问题和综合问题。 ### 综合推断英伟达数字IC验证岗位的面试轮次: 1. **简历筛选**:投递后直属经理快速审阅(引用[1]提到1-2工作日)。 2. **技术面试**: - **首轮技术**(约1小时):基础技术问题,如UVM、SystemVerilog、验证方法学等。 - **深度技术**(约1.5小时):可能多面试官参与,考察项目细节和复杂场景处理能力(类似引用[3]的二)。 3. **主管面试**: - **技术主管**:侧重验证架构、覆盖率收敛、调试能力等(如引用[4]的技术问题)。 - **综合面试**:职业规划、行为问题等(如引用[4]的“成长中最难忘的事”)。 4. **总部面试**(可能):若岗位涉及跨国协作,可能有总部工程师面试(类似引用[3]的三)。 5. **HR面试**:谈薪资和入职流程(引用未明确提及,但常规存在)。 ### 结论:典型为3-4轮技术+1轮HR - **实习岗**:约3轮技术(引用[3])。 - **正式岗**:约4-5轮(参考引用[4]的ASIC PD岗),验证岗可能类似。 > 关键提示:英伟达允许同时投递多个岗位,若一个岗位未通过可快速转投(引用[2])。 ### 验证岗位可能的面试问题方向: 1. **技术基础**: - UVM框架(`phase机制`、`TLM通信`) - 覆盖率收集(`cross coverage`、`illegal_bins`应用场景) 2. **项目深挖**: - 如何制定验证计划? - 如何分析覆盖率漏洞? 3. **场景设计**: - 给出一个AXI协议错误场景,如何构造测试用例? ### 建议准备策略: ```mermaid graph TD A[简历投递] --> B[基础技术复习:SV/UVM] B --> C[项目经验梳理:重点贡献] C --> D[协议专项:PCIe/AXI等] D --> E[行为问题准备] ``` §§相关问题§§ 1. 英伟达验证岗对UVM的考察重点是什么? 2. 如何有效准备验证岗位的行为面试问题? 3. 英伟达验证岗是否要求脚本能力(Python/Perl)?</think>### 英伟达数字IC验证岗位面试轮次详解 根据英伟达相关岗位的面试流程(特别是引用[3] DFT岗位和引用[4] ASIC岗位),结合芯片验证岗位特点,**数字IC验证岗位的典型面试流程为3-4轮技术面试+1轮HR面试**,具体结构如下: #### 标准面试流程 1. **首轮技术**(约1小时): - 直属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面试 - 重点考察基础验证知识: - SystemVerilog语法精要(如`$cast()`的动态转换机制) - UVM框架核心组件(`uvm_sequence`、`uvm_scoreboard`等) - 覆盖率驱动验证方法学(cross coverage分析等) - 项目经验快速筛查(如:描述你搭建过的最复杂验证环境)[^3] 2. **深度技术**(约1.5小时): - 部门技术骨干或经理参与(常为2-3人轮询) - 考察重点: - 验证架构设计能力(如何规划层次化验证环境) - 协议解析能力(如AXI/AHB总线异常场景构造) - 调试案例分析(例如:如何定位一个时序相关的误报错误) - 可能包含白板编码测试(如编写UVM sequence生成特定包)[^3][^4] 3. **技术主管**(约1小时): - 部门总监或高级经理主导 - 混合技术深度与综合评估: - 复杂场景解决方案(如低功耗验证中的电源域交叉覆盖) - 验证效率优化(如何加速回归测试周期) - 技术趋势理解(如形式验证在流程中的整合点)[^4] 4. **HR终**(约30-45分钟): - 职业规划与发展目标 - 团队协作与文化适配评估 - 薪酬福利沟通 > 特殊说明:**部分关键岗位可能增加美国总部技术**(如引用[3] DFT岗的印度主管),通常通过视频会议进行,侧重系统级验证策略和跨国协作能力。 #### 流程加速机制 - **快速通道**:简历投递后1-2工作日启动流程(引用[1]) - **多岗位并行**:未被录用时可转投其他验证相关岗(如DFT验证、GPU专项验证等)(引用[2]) - **周期控制**:整流程通常2-3周成(技术间隔约3-5个工作日) #### 验证岗面试特点 1. **技术侧重**: - 覆盖率收敛策略(如$coverage_{goal} = \frac{hit_{bins}}{total_{bins}}$) - 断言应用(SVA复杂序列编写) - 验证方法学对比(UVM/VMM/OVM) 2. **难点分布**: ```mermaid pie title 技术面试难点分布 “协议深度解析” : 35 “验证环境调试” : 25 “跨时钟域验证” : 20 “功耗相关验证” : 15 “脚本工具链” : 5 ``` 3. **实习 vs 正式岗差异**: | 考察维度 | 实习岗侧重 | 正式岗侧重 | |----------------|--------------------------|----------------------------| | 技术深度 | 基础框架理解 | 架构设计能力 | | 项目经验 | 课程实验/小型项目 | 流片项目贡献度 | | 协议要求 | 基础总线协议 | PCIe/NVLink等专有协议 | | 决策能力 | 执行方案 | 验证计划制定 | > 建议:重点准备**UVM机制底层原理**(如phase机制执行顺序)和**覆盖率分析报告解读**,这两类问题在二中出现频率超80%[^3][^4]。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