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更新教程,评论区答疑解惑,小白也能变大神!"
目录
一.晶振与晶体的区别
晶体(无源晶振)
- 学名:谐振器(Crystal),无源器件,需外部电路驱动。
- 外观:通常为两脚直插式(如49U、49S封装),无极性。
- 工作原理:依赖外部时钟电路产生振荡信号,自身无法独立工作。
晶振(有源晶振)
- 学名:振荡器(Oscillator),有源器件,内置振荡电路。
- 外观:多为四脚贴片封装(如7050、5032等),需供电(VCC)。
- 工作原理:通电即可输出稳定的时钟信号,无需额外电路。
二.MEMS硅晶振 vs 石英晶振
MEMS硅晶振优势
MEMS硅晶振采用硅为原材料,采用先进的半导体工艺制造而成。因此在高性能与低成本方面,有明显于石英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 工艺:半导体全自动化生产,无气密性问题,寿命长达5亿小时。
- 温漂:内置温补电路,-40℃~85℃全温区稳定。
-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5亿小时。
- 支持1.8V、2.5V、2.8V、3.3V多种工作电压匹配。
- 支持10PPM、20PPM、25PPM、30PPM、50PPM等各种精度匹配。
- 支持7050、5032、3225、2520所有标准尺寸封装。
- 支持差分输出、单端输出、压控(VCXO)、温补(TCXO)等产品种类。
- 抗震性:抗冲击能力是石英晶振的25倍。
- 频率灵活性:支持1Hz~800MHz任意频点,精度达小数点后5位。
- 兼容性:直接替换石英晶振,无需修改电路设计。
石英晶振局限性
- 依赖石英材料,易受温漂和机械应力影响。
- 频率调整范围有限,生产工艺复杂。
三.晶体谐振器等效电路
等效电路包含以下元件:
- 动态参数:L1(动态电感)、C1(动态电容)、R1(动态电阻)。
- 静态参数:C0(静态电容)。
关键频率点
- 谐振频率(Fr):忽略C0时,由L1和C1决定的自然谐振点。
- 反谐振频率(Fa):考虑C0时的更高谐振点。
- 负载谐振频率(FL):外部负载电容(CL)与晶体共同作用的实际工作频率。
四.关键参数解析
4.1频率相关参数
- 标称频率:设计目标频率,如16MHz、32.768kHz。
- 调整频差:基准温度下频率允许偏差(如±10ppm)。
- 温度频差:全温度范围内频率偏移(如±20ppm)。
- 老化率:随时间产生的频率漂移(如±3ppm/年)。
4.2阻抗与电容参数
- 谐振电阻(Rr):Fr点的等效电阻,影响起振能力。
- 负载电容(CL):决定FL的外接电容值(如12pF、20pF)。
- 静态电容(C0):电极间固有电容,影响高频性能。
4.3品质与激励
- 品质因数(Q):Q值越高,频率稳定性越好。
- 激励电平:驱动功率过高或过低会导致频率异常。
五.晶体振荡器分类
1. 普通石英振荡器(SPXO)
- 无温补或压控,频率稳定性依赖晶体本身。
- 成本低,适用于对稳定性要求不高的场景。
2. 温度补偿振荡器(TCXO)
- 内置温补电路,减少温度引起的频偏。
- 典型应用:车载电子、工业设备。
3. 压控振荡器(VCXO)
- 通过外部电压调节输出频率。
- 用途:锁相环(PLL)、通信调制。
4. 恒温振荡器(OCXO)
- 恒温槽保持晶体温度恒定,频稳性最优(±0.01ppm)。
- 缺点:功耗高、体积大,用于基站、卫星通信。
六.常见问题与选型建议
如何选择晶振?
- 频率稳定性:高精度场景选TCXO或OCXO。
- 尺寸限制:便携设备优先选贴片封装(如3225)。
- 负载电容匹配:需与电路设计一致,否则导致频率偏移。
MEMS晶振替代石英晶振的注意事项
- 确认供电电压(1.8V/3.3V)和封装兼容性。
- 注意频率精度和温漂指标是否满足需求。
七.总结
- 晶体需外接电路,晶振即插即用。
- MEMS晶振在可靠性、寿命和灵活性上优于石英晶振。
- 关键参数(如CL、Q值)直接影响电路性能,选型时需严格匹配。
- 振荡器类型根据应用场景选择,从SPXO到OCXO性能依次提升,成本也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