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背景和问题
我个人平时会比较慎用“架构”这个词
- 一方面是觉得业界有很多架构大师和架构模式,而我的认知和实践有限;
- 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个词看着挺高大上、有点务虚,如果不结合实际场景的具体问题来讨论,容易陷入“PHP是最好的语言”这样的辩论赛中。而不同场景中又有各自的问题,程序员们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思考、针对实际场景对一些架构模式进行了扩展实践,以此来解决遇到的问题,也会基于同一个模式延伸出一些派生概念。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所以,我个人的观点是:以要解决的问题为出发点,去讨论我们要采用的架构模式(技术方案)。
另外,由于我们是站在很多巨人肩膀上的,讨论时可以站在一些如SOLID等软件设计/开发原则的基础上。
写这篇文章,我也是从解决一些问题的目的出发的:
- 最近和团队同学讨论了相关话题,虽然大多数同学在实践上基本一致,但具体到话术、名词概念和具体使用的理解和实践上有些差异(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业界对同一个模式的理解和实践也不同)。我结合一些实际编码场景做了一番陈述,为了避免后续重复大费口舌,所以打算写下来,以后有需要直接发文章链接。
- 由于我个人的认知和实践有限,所以也希望能抛(huan)砖(ying)引(lai)玉(pen),让我学到更多。
- 虽然同一个架构模式在不同业务/技术领域的实施会有区别,但同一个团队内应该保持一致性,因为这样有助于日常的code review、功能模块的交接backup等活动,尤其是有利于使用统一的单测建设方案来保障我们的产品质量。
- 实际问题:我最近在开发商家合并发货的功能,但由于之前基础发货功能的界面和逻辑并不是我开发的,所以我在修改原有代码、支持有非常多细节逻辑的合并发货能力时,就在担心对原有发(zhong)货(yao)能力的影响。而这时候,如果有单测的保障,我就可以更放心地进行功能升级改造了 —— 别说更复杂的合并发货能力了,而这类诉求在复杂的交易场景里很普遍。
提炼一下我遇到的具体问题:
在由不同开发人员持续迭代、进行功能升级的软件开发活动中,如何保障具有复杂逻辑的商家经营工具的产品质量。
软件开发活动是整个流程的核心环节:接收产品和视觉设计需求/变更作为输入,然后输出客户可用的终端产品。
而统一的软件开发架构模式,则是我们保障软件开发质量的基础。(这里就不具体展开WHY了)
由于讨论的是具体面向客户使用的业务场景,少不了客户操作交互的视图层(View),所以我从MVC开始谈起。
二 从表现层的MVC谈起
虽然我平时比较慎用“架构”这个词,但我平时喜欢随手拍一些建筑物。因为建筑之美,会让我联想到软件的架构也应该有美感,毕竟Software Architecture这个概念也是起源于Architecture。
这时候,架构这个词就会给我一种接地气的感觉:有多少块砖,每块砖做什么用、放到哪里去,这块砖 和 那块砖怎么黏在一起或互相支撑。当然,由于软件的可移植性、可复用性,从某些角度来讲,软件架构相比建筑架构有其更复杂的地方。
MVC诞生至今已经超过40年了(Since 1979),10多年前就得到过很广泛的讨论和实践,穿越时空到今天肯定有其反脆弱性和内在核心价值。虽然如今乍看起来好像已经过气、被讨论过千百遍了,但仍然有很多程序员会有不同理解和看法,或多或少。这是很正常的,上面也提到了部分原因,这里具体再展开下。
1 MVC在经典三层架构里的位置
MVC是一种通用架构模式
- 早期PC时代应用在桌面客户端,
- 后来在Web时代变得流行(我以前写PHP也用过相关MVC框架),
- 如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也得到广泛应用。
上面这三个场景的应用,都是面向客户的,需要交互表现的。
从MVC命名中的View(视图)也可以看出,MVC模式应用在软件系统架构里的表现层。
在业界某知名公司的官方文档里,也明确把MVC放在Web Presentation Patterns下。
我之所以没有在上图中对M-V-C添加箭头线条,是因为在这一点上,不同程序员也有不同理解和实践。
这是第一个需要明确的点:MVC架构模式在多层系统架构里的应用范围。
左侧 业务表现层-业务服务层-基础服务层 是移动端三层架构模式,未涉及到 C/S 交互;右侧是Web B/S场景的三层架构模式。
因为有些应用会比较简单,根本不需要业务服务或基础服务层,纯粹靠一个MVC(或者VC)就能交付出一个Mobile/Web App;
而且在一些业务系统里,Web前端/桌面客户端/移动App 也可能会被简化为 大前端/大终端表现层;
所以可能基于不同信息,不同程序员对此会有不同认知。
但随着用户终端应用的重要性和复杂度的提升,已经从简单应用发展到复杂多团队协同的平台型或航母级应用,仅靠一个MVC来完成交付是不合适的。
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想,程序员会把以下代码放在客户端代码的哪一层:
- 对Web引擎的扩展逻辑。
- 通信协议的结构定义,以及相应的socket连接和通信代码。
- 一个业务相关且UI无关的平台开放能力。
- Crash捕获、卡顿监控、日志埋点等功能实现,比如Android在做APM相关事情时会采用AOP方式,利用ASM、AspectJ等方案来做字节码插桩。
- ……
2 业界基于MVC模式的不同实践
前面提到不同程序员对MVC模式的理解和实践存在差异
业界大厂亦然,以下会结合业界一些知名且有影响力的公司在MVC模式上的实践,做进一步的展开讨论。
知名公司A
知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