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解读
该专项旨在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难题,重点支持那些技术领先、市场潜力巨大,且刚刚实现商业化落地的创新产品。其核心是扶持产品“首次进入市场”,而非单纯的技术或产品认定。
核心目标:加速前沿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应用,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关键特点:强调“首次进入市场”,支持的是产品从研发成功到实现商业销售的关键第一步。
政策导向:优先支持具有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对技术进步有推动作用、能产生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创新产品。
二、申报内容
申报主体需要围绕其“三新产品”的首次市场合同进行申报。
1、申报主体:
必须是已获得认定的第二十批(或后续批次)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项目的企业。
企业需注册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且属于中小型企业(符合工信部中小企业划型标准)。
2、申报产品:
必须是已获得“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认定的项目。
产品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权属清晰。
3、申报核心(关键):
申报必须基于该“三新产品”首次进入市场的合同。
合同的签订日期、发票开具时间、回款时间必须都在规定的时间段内:2024年9月23日(含)至2025年7月31日(含)。
企业可以从该时间段内的前3个合同中任选1个进行申报。
禁止申报:已实现成熟商业化的产品不予受理。
4、关联关系要求:
签订合同的甲乙双方必须是正常的市场化采购行为。
双方不得存在关联关系,包括:持股/被持股、同一法定代表人或实控人、董监高人员重叠等。
5、申报数量限制:
每个单位只能申报一项“三新产品”首次进入市场项目。
已通过其他渠道获得市级财政资金支持的同一“三新产品”项目,不得重复申报。
三、政策支持
成功申报并获得支持,企业将获得以下资源:
财政资金支持:项目将获得专项资金支持,用于补贴市场开拓、推广等成本,具体金额需根据评审结果确定。
政策护航:获得政府层面的认可和支持,有助于提升项目公信力。
资源赋能:可能获得后续的市场推广、投融资对接等增值服务。
加速商业化:直接的财政支持能有效缓解企业新产品上市初期的资金压力,加速市场迭代和应用。
四、相关材料要求
申报需要准备一系列严格的证明材料,以确保申报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有效性。
1、核心合同材料:
申报所依据的“三新产品”首次进入市场的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与该合同对应的发票(复印件)。
与该合同对应的回款凭证(如银行流水,复印件)。
2、主体资格与知识产权证明:
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证明该“三新产品”已获得北京市认定的官方文件或证书。
证明企业拥有该产品自主知识产权的材料,如专利证书、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等。
3、合规性与独立性证明:
关联关系声明:企业需提供书面声明,确认合同双方不存在任何关联关系。
4、申报信息汇总:
按要求填写的项目申报书或申报信息汇总表。
5、其他可能要求的材料:
企业简介及产品介绍。
技术先进性说明或查新报告。
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特别注意:所有材料必须确保时间点(合同、发票、回款)在规定的2024年9月23日至2025年7月31日之间,且信息真实、完整、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