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vue是前端三大框架之一,在国内拥有非常大的市场,而进行Vue的学习,router(路由)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接下来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如果有用,欢迎大家点赞,收藏一起学习…
SPA
什么是SPA?
Single Page Application,中文:单页应用。
以下两个链接请用浏览器的手机模拟器打开:
单页应用有很多,比如:https://m.huxiu.com/
非单页应用也是以往的开发习惯,比如:https://36kr.com/
Vue-router(路由)
一、什么是路由?
说起路由你想起了什么?
路由器,那路由器是用来做什么的,你有没有想过?
- 路由时决定数据包从来源到目的地的路径;
- 将输入端的数据转移到合映射表适的输出端;
- 路由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路由表:路由表的本质就是一个映射表,决定了数据包的指向;
二、后端路由(了解即可)
- 早期的网站开发整个HTML页面是由服务器来渲染的。服务器将渲染好的对应的HTML页面返回给客户端进行展示;
- 但是一个网站包含很多页面,那服务器是怎么处理的呢?
- 每个页面都有对应的网址,也就是URL
- URL会发送给到服务器,服务器会通过正则对该URL进行匹配,最后交给Controller进行处理
- Controller进行处理,最终生成HTML或者数据,然后返回给前端。
- 这其实就是服务器的一个IO操作,这其实就是对后端对路由的解析
- 后端渲染的好处,相对于发送ajax请求拿数据,可以提高首屏渲染的性能,也有利于SEO的优化;
- 后端路由的缺点:
- 另一种情况是前端开发人员如果要开发页面, 需要通过PHP和Java等语言来编写页面代码
- 而且通常情况下HTML代码和数据以及对应的逻辑会混在一起, 编写和维护都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三、前端路由(熟悉)
前后端分离阶段:
- 随着Ajax的出现,有了前后端分离的开发模式;
- 后端只提供API来返回数据(json,xml),前端通过Ajax获取数据,并且可以通过JavaScript将数据渲染到页面中
- 这样做最大的优点就是前后端责任的清晰, 后端专注于数据上, 前端专注于交互和可视化上
- 并且当移动端(iOS/Android)出现后, 后端不需要进行任何处理, 依然使用之前的一套API即可
- 目前很多的网站依然采用这种模式开发
单页面应用阶段:
- 其实SPA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在前后端分离的基础上加了一层前端路由
- 也就是前端来维护一套路由规则
前端路由的核心是什么呢?
- 改变URL,但是页面不进行整体的刷新
四、前端路由规则(了解)
1、URL的hash
URL的hash也就是锚点(#), 本质上是改变window.location的href属性
我们可以通过直接赋值location.hash来改变href, 但是页面不发生刷新
2、HTML5的history模式
history接口时HTML5新增的,它有5种模式改变URL而不刷新页面
history.pushState(data, title, url)
history.replaceState(data, title, url)
**history.go(-1) **返回上一页
history.back() 等价于 history.go(-1)
history.forward() 等价于 history.go(1)
五、(重点)Vue-router基本使用
目前前端流行的三大框架,都有自己的路由实现:
- Angular的ngRouter
- React的ReactRouter
- Vue的vue-router
1、认识vue-router
vue-router是Vue的官方路由插件,它和Vue是深度集成的,适合用于构建单页面应用 https://router.vuejs.org/zh/ 。
vue-router是基于路由和组件的,路由用于设定访问路径, 将路径和组件映射起来;在vue-router的单页面应用中, 页面的路径的改变就是组件的切换.
2、安装router
一般项目中建议在cli创建项目时就直接选择需要路由,并搭配history模式。如果并未选择,那么安装教程请参照官网:
https://router.vuejs.org/zh/installation.html
3、路由使用
在src下的views中,创建 Home.vue
及 User.vue
,随意写入一些信息。找到 router/index.js
中:
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VueRouter from 'vue-router'
import Home from '@/views/Home.vue'
const User = resolve => { require.ensure(['@/views/User.vue'], () => { resolve(require('@/views/User.vue')) }) };
Vue.use(VueRouter) // 导入路由对象
// 定义路由规则
const routes = [
{
path: '/',
name: 'Home',
component: Home
},
{
path: '/user',
name: 'User',
// component: () => import(/* webpackChunkName: "user" */ '../views/User.vue')
component: User
}
]
// 创建路由实例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mode: 'history', // vue路由只有两种模式,一种是hash,一种是history,这里使用历史模式
base: process.env.BASE_URL,
route
})
export default router
可以看到,我们有两种引入组件的方式。第一种比较能理解,第二种我们称之为“路由懒加载”。而这个懒加载中,有个 webpackChunkName
,这东西我们称为魔法注释。
魔法注释的作用:
webpack在打包的时候,对异步引入的库代码(lodash)进行代码分割时,为分割后的代码块取得名字。
Vue中运用import的懒加载语句以及webpack的魔法注释,在项目进行webpack打包的时候,对不同模块进行代码分割,在首屏加载时,用到哪个模块再加载哪个模块,实现懒加载进行页面的优化。
当你
npm run build
之后,生成的js文件中,就能看到以魔法注释定义的js文件名。
4、懒加载
当一个vue项目很大的时候,对于一些“暂时”用不到的组件,我们可以不进行加载,等到用到次组件时再加载。这样可以优化spa应用首次加载白屏情况,也给用户更好的体验。这就是vue路由懒加载。
懒加载的方式
// 方式一: 结合Vue的异步组件和Webpack的代码分析
const User = resolve => { require.ensure(['@/views/User.vue'], () => { resolve(require('@/views/User.vue')) }) };
// 方式二: AMD写法
const User = resolve => require(['@/views/User.vue'], resolve);
// 方式三: 在ES6中, 我们可以有更加简单的写法来组织Vue异步组件和Webpack的代码分割.
const Home = () => import(/* webpackChunkName: "user" */ '../views/User.vue')
5、路由模式
vue中的路由默认时hash模式,使用 URL 的 hash 来模拟一个完整的 URL,于是当 URL 改变时,页面不会重新加载。如果不想要很丑的 hash,我们可以用路由的history 模式,这种模式充分利用 history.pushState
API 来完成 URL 跳转而无须重新加载页面。
hash 虽然出现URL中,但不会被包含在HTTP请求中,对后端完全没有影响,因此改变hash不会重新加载页面。
history模式提供了对历史记录进行修改的功能,只是当它们执行修改时,虽然改变了当前的URL,但你浏览器不会立即向后端发送请求。history模式,会出现404 的情况,需要后台配置。
404 错误:
1、hash模式下,仅hash符号之前的内容会被包含在请求中,如 http://www.xxx.com, 因此对于后端来说,即使没有做到对路由的全覆盖,也不会返回404错误;
2、history模式下,前端的url必须和实际向后端发起请求的url 一致,如http://www.xxx.com/book/id 。如果后端缺少对/book/id 的路由处理,将返回404错误。
6、路由跳转方式
我们可以使用 router-link
标签来实现跳转,如:
<div id="nav">
<router-link to="/">Home</router-link> |
<router-link to="/user">User</router-link>
</div>
<router-view/>
然后通过 router-view
来显示页面。router-link
最终会被渲染为a标签。
router-link
默认会被解析为a标签,如果想让它转换成其他的标签,就需要添加tag属性:
<router-link tag="li" to="/user">User</router-link>
此时,router-link
就被解析为li标签。
7、编程式导航
我们还有别的方式:
// 简写
this.$router.push('/user')
// 完整的写法
this.$router.push({path: '/user'})
我们除了push,还有go、forward、back这几个来触发不同情况的跳转。
8、路由命名
当我们给路由命名后: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routes: [
{
path: '/user/:userId',
name: 'User', // 对路由进行命名
component: () => import(/* webpackChunkName: "user" */ '../views/User.vue')
}
]
})
携带参数:
router.push({ name: 'user', params: { userId: 123 }})
而在User组件中,可以通过 $route.params.userId
获取到参数:
<div>
用户页{{$route.params.userId}}
</div>
9、query传参
使用params传参,得到的结果与使用query传参得到的结果有以下区别:
this.$router.push({name: "User", params: {userId: 123}}) // http://localhost:8081/user/123
this.$router.push({name: "User", query: {userId: 123}}) // http://localhost:8081/?userId=123
* 重调强调:
编程式导航中,使用name进行路径跳转,携带参数可以通过params和query,其中query会将参数携带在导航路径上,而使用path进行路径跳转,无法携带params,只能携带query。
补充:
params参数传参写法相当于在路径直接添加:
//App.vue中:
this.$router.push('/user/12');
// router/index.js中:
path: '/user/:userId',
// User.vue中:
created(){
console.log(this.$route.params.userId); // 获取到用户id12
}
10、路由重定向
const routes = [
{
path: '/',
redirect: '/home' // 这就是路由的重定向,重新定义跳转路径
},
{
path: '/home', // 改成这个之后,原来的/就没有对用的组件了
component: () => import('@/views/Home.vue')
},
... ...
{
path: '*', // 匹配所有剩余的路由,只要不是上面提及的页面,全部跳转到404页面
component: () => import('@/views/Page404.vu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