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switch中的default

本文深入探讨了C语言中switch-case语句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包括格式规范、执行流程和常见陷阱。通过三个具体测试案例,展示了不同情况下switch-case的行为,特别是default标签的位置和作用。适合初学者和进阶开发者参考。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首先switch格式:

switch (expression)
{
case /* constant-expression */:
    /* code */
    break;

default:
    break;
}

switch 语句必须遵循下面的规则:
(摘自https://www.runoob.com/cprogramming/c-switch.html)

switch 语句中的 expression 是一个常量表达式,必须是一个整型或枚举类型。
在一个 switch 中可以有任意数量的 case 语句。每个 case 后跟一个要比较的值和一个冒号。
case 的 constant-expression 必须与 switch 中的变量具有相同的数据类型,且必须是一个常量或字面量。
当被测试的变量等于 case 中的常量时,case 后跟的语句将被执行,直到遇到 break 语句为止。
当遇到 break 语句时,switch 终止,控制流将跳转到 switch 语句后的下一行。
不是每一个 case 都需要包含 break。如果 case 语句不包含 break,控制流将会 继续 后续的 case,直到遇到 break 为止。
一个 switch 语句可以有一个可选的 default case,出现在 switch 的结尾。default case 可用于在上面所有 case 都不为真时执行一个任务。default case 中的 break 语句不是必需的。

**

测试1:

**

#include<stdio.h>
int main(void)
{
    int y;
    scanf("%d", &y);
    switch(y)
    {
            case 1:
                printf("B\n");
                // break;
            case 2:
                printf("C\n");
                // break;
            case 3:
                printf("D\n");
                // break;
            default :
            {
                printf("A\n");
                // break;
            }
    }

    return 0;
}

输入:
5
输出:
A

因为没有符合5的标签,所以就跑default ,输出A。

测试2:

#include<stdio.h>
int main(void)
{
    int y;
    scanf("%d", &y);
    switch(y)
    {
            default :
            {
                printf("A\n");
                // break;
            }
            case 1:
                printf("B\n");
                // break;
            case 2:
                printf("C\n");
                // break;
            case 3:
                printf("D\n");
                // break;
    }

    return 0;
}

输入:
5
输出
A
B
C
D

同时,因为找不到标签5,所以就跑default,但是因为default语句中没有break,所以会顺带将其下面的case语句执行一遍。

测试3:

#include<stdio.h>
int main(void)
{
    int y;
    scanf("%d", &y);
    switch(y)
    {
        case 5:
            printf("E\n");
            // break;
        default :
        {
            printf("A\n");
            // break;
        }
        case 1:
            printf("B\n");
            // break;
        case 2:
            printf("C\n");
            // break;
        case 3:
            printf("D\n");
            // break;
    }

    return 0;
}

输入:
5
输出:
E
A
B
C
D

找到了标签了5,所以就执行printf(“E\n”)但是由于该语句后面没有加break所以也会顺带执行它下面的语句。

个人总结:一般是将default放在case的最后,用于将非法输出显示出来。但是也不乏将其穿插在case语句中的情况,在这情况下如果进入switch时找不到相对应的case标签,则会跑default语句,如果此时的default语句没有break,则会将它为起点按自上往下的顺序跑case语句。

本篇仅作为学习笔记,如有错误,欢迎斧正。

### Go语言中 `switch` 语句的 `default` 用法 在 Go 语言中,`switch` 语句用于实现多路分支逻辑。当没有任何一个 `case` 条件满足时,可以选择执行 `default` 分支。值得注意的是,默认分支的位置并不固定,它可以放置在任意位置,甚至可以在所有 `case` 前面[^3]。 以下是关于 `default` 的具体用法及其示例: #### 示例代码 ```go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 value := 5 switch value { case 1, 2, 3: fmt.Println("Value is between 1 and 3") case 4: fmt.Println("Value is exactly 4") default: fmt.Println("Value does not match any of the cases above") } } ``` 在这个例子中,变量 `value` 被设置为 `5`。由于没有匹配到任何 `case` 中定义的情况,因此程序会进入 `default` 分支并打印 `"Value does not match any of the cases above"`。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即使 `default` 放置在其他 `case` 的前面,它仍然会在所有条件都不成立的情况下被触发。例如: #### 默认分支前置的例子 ```go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 day := "Monday" switch day { default: fmt.Println("Not a weekend.") case "Saturday", "Sunday": fmt.Println("It's a weekend!") } } ``` 在此代码片段中,尽管 `default` 出现在第一个位置,但由于变量 `day` 设置为 `"Monday"` 并不等于 `"Saturday"` 或者 `"Sunday"`,所以最终还是输出了默认的消息 `"Not a weekend."`。 另外,在某些特殊场景下可能需要用到 `fallthrough` 关键字来强制跳转至下一个 `case` 执行,但这不会影响到 `default` 的行为模式[^4]。 ### 总结 综上所述,`default` 在 Go 的 `switch` 结构里扮演着兜底的角色,无论它的实际物理顺序如何排列,只要所有的 `case` 都未能成功匹配,则必然会选择运行该部分逻辑。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