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测试用例
2,等价类划分
3,边界值方法
测试用例:
是为特定的目的设计一组由,测试输入,执行条件,预期结果,以便于测试是否满足某个特定需求
测试用例包含的内容:
1,测试编号,测试项,测试模块,测试标题,环境信息,测试等级,输入数据,预置条件,操作步骤,预期结果,实际结果,状态,执行人,执行时间
测试用例的作用:
1,指导测试工程师执行测试(解决需要测试什么,怎么测试?)
2,防止测试的随意性
3,可重用于下次版本进行测试
等价类的定义:
将用户可能输入的数据划分为若干份,然后取其中子集最具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这种测试方法称为“等价类划分”
等价类的分类:
有效等价类:指符合《需求规格说明书》,输入合理,有意义的数据集合,有效等价类是为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无效等价类:指不符合《需求规格说明书》,输入不合理,无意义的数据集合,无效等价类是为了验证程序的错误处理能力
等价类的实现步骤:
1,先确定出有效和无效等价类
2,有效等价类就是符合需求的条件
3,无效等价类就是与之条件相反的情况,(中文,英文,符号。空格,空)
等价类思考步骤:
1,先确定有效和无效等价类
2,有效等价类就是题目条件(两端的极值(边界值)要判断,中间随意一个值也要判断)
3,无效等价类先划分与条件相反的情况,再找到特殊情况(中文,英文,符号。空格,空)
等价类设计测试用例:
1,首先为等价类表中每一个等价类分则定义一个唯一的编号2,设计一个测试用例,使它尽量的覆盖尚覆盖的有效等价类,重复这个步骤,直到所有的有效等价类完全覆盖3,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使它仅覆盖尚覆盖的无效等价类,重复这个步骤,直到所有的无效等价类完全覆盖
等价类划分原则:
1,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或值的个数,则可以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两个无效等价类
2,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输入值的集合,或者是规定了“必须如何”的条件,这时可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3,如果输入条件是一个布尔量,则可以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4,如果规定了输入数据的一组值,而且程序要对每个输入值分别进行处理。而程序需要对每一个输入的值分别进行处理,则可以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多组值则是多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这时可为每一个输入值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并针对这组值确立一个无效等价类,它是所有不允许的输入值内容。
5,如果规定输入数据必须有某个遵守的规则,则可以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符合规则)和若干个无效等价类(从不同角度违反规则)
6,如果规定了输入数据整型,则可以划分出整数,零和负整数等三个有效类
7,如果程序的处理对象是表格,则应该使用空表,以及含一项或多项等有效等价类。(对于输入的,非表格就是无效等价类)
边界值的定义:
边界值分析法就是对输入或输出的边界值进行测试的一种黑盒测试方法
边界值分析法也是一种常用的黑盒测试方法
边界点:有效数据和无效数据的分界点,程序员往往会把程序分界点作为一个判断点,也是程序员最容易犯错的地方
边界检验的几种类型:
数字,字符,位置,质量,大小,速度,方位,尺寸,空间等
相应的以上类型的边界值应该在:最大/最小,首位/末尾,上/下,最快/最慢,
类型 对应的边界值
数值 最大/最小
字符 首位/末位
位置 最上/最下
质量 最重/最轻
大小 最大/最小
速度 最快/最慢
尺寸 最长/最短
方位 最高/最低
空间 空/满
等价类针对输入框设计用例需要考虑的情况:
1,文本的输入长度要求
2,输入的类型
3,组成的规则条件
4,是否为空
5,是否重复
6,大小写的区分
7,是否除去前后空格
内部边界值条件主要的几种:
1,数值的边界值检验
2,字符的边界值检验
3,其它边界值检验
等价类和边界值法的区别:
1,边界值不是从等价类中随便取一个数据作为代表,而是选一个或几个特定的值,使这个等价类的每个边界值都作为测试的目标
2,边界值分析不仅要考虑输入条件,而且要考虑输出条件(输出等价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