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到底拆到多细?别把自己拆没了!”
今天咱聊一个在分布式架构落地时经常被问到、但很少有人能说清楚的话题——“微服务的最小切分单位该怎么设计?”
说实话,这个问题看似技术,其实更像工程与管理的平衡题。很多企业一上来就想着“微服务化=拆得越细越牛”,最后却发现:服务多到自己都数不过来,团队天天忙着救火,性能反而比单体还差。
1. 拆分的本质:是为了解耦,不是为了炫技
我们为什么要拆?
- 单体代码太大,发布风险高。
- 不同业务开发节奏不一样,独立服务能单独上线。
- 扩容有针对性,比如订单高峰只扩订单服务。
但很多人忽略了一个前提:
拆分是为了降低复杂度,而不是制造更多复杂度。
一个真实例子:
我见过有团队把“用户管理”拆成了:
- 用户注册服务
- 用户登录服务
- 用户信息服务
- 用户头像服务
- 用户安全问题服务
结果?
- API网关调用链像蜘蛛网一样复杂。
- 一次“修改昵称”的操作,网关要调3个服务。
- 调试和排错成本飙升,发布更容易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