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平坦地形的微观选址
平坦地形可以定义为,在风电场区及周围5km 半径范围内其地形高度差小于50m,同时地形最大坡度小于3°。实际上,对于周围特别是场址的盛行风的上(来)风方向,没有大的山丘或悬崖之类的地形,仍可作为平坦地形来处理。
在平坦地形进行微观选址时,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粗糙度的影响
对平坦地形,在场址地区范围内,同一高度上的风速分布可以看作是均匀的,可以直接使用邻近气象台站的风速观测资料来对场址区进行风能估算。对平坦地形,采用同一叶轮直径的风电机组,提高风电机组功率输出的唯一方法是增加塔架高度。
第二、障碍物的影响
障碍物是指针对某一地点存在的相对较大的物体,如房屋等。当气流流过障碍物时,由于障碍物对气流的阻碍和遮蔽作用,会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和速度。障碍物和地形变化会影响地面粗糙度,风速的平均扰动及风轮廓线对风的结构都有很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有可能是有利的(形成加速区),也有可能是不利的(产生尾流、风扰动)。所以,在选址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由于气流通过障碍物时,在障碍物的下游会形成尾流扰动区,然后逐渐衰弱。在尾流区,不仅风速会降低,而且还会产生很强的湍流,对风电机组运行极为不利。因此,在设置机位时必须注意避开障碍物的尾流区[4]。
3.2 复杂地形的微观选址
我国沿海及内陆存在着大量的山地。复杂山地的风流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