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我的 AI 回答总是卡?
“你那机器人是 ChatGPT 缓存版吗?怎么回复比我爸打字还慢?”
相信不少开发者在做 AI 产品时,都遇到过类似尴尬。模型明明跑得很快,前端展示却卡成 PPT。用户点击发送,3 秒、5 秒过去,结果却还是个完整的 JSON 一次性返还。
造成这种“明明有话说,却非要憋到底”的现象,很可能是你还没用上 “流式传输”技术!
📉 常见问题包括:
- HTTP 请求阻塞,必须等完整响应才展示
- 前端无法感知“模型已开始思考”
- 用户体验割裂,尤其在移动网络下非常明显
💡 真实案例数据:某知识问答平台引入流式传输技术后:
⏱️ 平均等待时间从 3.2 秒 → 降至 0.8 秒
📈 留存率提升 47%
🔁 用户愿意继续追问的比例翻倍!
⚡ 技术拆箱:WebSocket vs WebStream
流式传输不是新概念,但在 AI 应用爆发后,它成为了前端性能优化的第一要点。目前主流方案有两种,各有优劣:
1️⃣ WebSocket:AI界的“微信群聊”模式
✅ 特点:全双工通信,支持随时发送/接收
想象一下,你和 AI 就像在微信群里实时聊天,你发一句,它秒回一句,甚至可以中途打断、插话。
📌 技术优势:
- 实时性强,适合连续对话、交互控制场景
- 连接稳定,适合建立会话状态
- 可以服务端主动推送,例如中断/取消任务指令
🛠️ 常见用法场景:
- 多人协作文档(飞书文档)
- 游戏中的 NPC 实时交互(如语音对话)
- 智能音箱、AI 助手等需即时打断的设备
📦 基础代码示例:
const socket = new WebSocket('wss://ai.example.com/ws');
socket.onopen = () => socket.send('开始对话');
socket.onmessage = (e) => showAIReply(e.data);
🧱 开发建议:
- 注意心跳包维护连接(通常5~30s)
- 合理处理重连、断线重试逻辑
- 服务端需支持Session 管理和权限校验
2️⃣ WebStream:AI界的“单口相声”模式
📻 特点:单向流式推送,更轻量也更简单
类比收音机,你发送一个请求,模型像说相声一样“边想边说”,你这边边听边展示。
📌 技术优势:
- 部署简单,基于标准 HTTP 协议即可实现
- 浏览器兼容性好,无需额外依赖
- 服务端不需要维护复杂连接状态,可快速横向扩展
🛠️ 典型场景:
- ChatGPT、Claude 等问答式 AI 产品
- 移动端小程序、嵌入式网页
- 快速上线的 MVP 项目,追求“够用+秒回感”即可
📦 流式解析代码:
const response = await fetch('/api/chat');
const reader = response.body.getReader();
while(true) {
const { done, value } = await reader.read();
if (done) break;
console.log(decode(value)); // 自定义解码函数
}
🧱 开发建议:
- 服务端需返回
Content-Type: text/event-stream
或application/octet-stream
- 前端需处理partial chunk 拼接,避免乱码
- 要支持中断操作,需要前端另开 API 请求
📊 技术选型速查表(收藏级)
维度 | WebSocket 🔄 | WebStream ➡️ |
---|---|---|
通信方向 | 双向互动(Client ↔️ Server) | 单向输出(Server → Client) |
连接管理 | 需维护连接、心跳等机制 | 每次请求独立、免维护 |
控制指令支持 | ✅ 可中途打断、撤回操作 | ❌ 需额外请求实现 |
部署复杂度 | 中等(需协议支持) | 低(原生 HTTP 即可) |
浏览器兼容性 | 需检查老设备/内网限制 | 支持 IE11+,更广泛 |
典型用户产品 | 腾讯会议、飞书文档 | ChatGPT、Notion AI |
🎯 混合架构实战:大厂的双通道“火锅店”玩法
大厂通常怎么做?
“就像火锅店:WebStream 像漏勺捞菜,WebSocket 像喊服务员加汤。”
某厂真实架构:
- WebStream:用于模型输出(边生成边显示,快速可见)
- WebSocket:用于用户控制(打断、修改 Prompt、延迟加载等)
🧠 好处:
- 前端体验“既流畅又可控”
- 可扩展性强,适配多种客户端
- 流控更精细,支持异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