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作为关键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正迅速发展。据调查,目前行业内研究背景和进展主要如下:
1.安全性问题:电池安全性问题,如热失控、短路和枝晶生长等,成为研究和工业界的焦点,需要通过先进的模拟和设计方法进行预防和控制。
2.材料科学的研究:新型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材料的不断发现和合成,为提高电池性能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同时也要求对这些新材料的力学和电化学特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3.计算技术的结合:随着计算能力的显著提升和模拟软件(如COMSOL)的不断进步,复杂的多物理场耦合问题得以模拟和分析,为电池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新的工具。
4.力学与电化学的耦合研究: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涉及的力学与电化学耦合现象需要采用多学科方法进行分析和优化,这对电池性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5.全固态电池的研究:为了进一步提升电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全固态电池的研究成为热点,其中界面问题和材料兼容性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6.多尺度建模的重要性:电池材料和系统的性能受到从原子尺度到宏观尺度多种因素的影响,多尺度建模技术能够帮助研究者全面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失效机制。
由毕业于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现就职于国内某高校的教授带领团队讲授。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多物理场耦合及新能源器件力学行为研究,在固体力学、电化学、断裂力学期刊上发表SCI论文70余篇,包括J. Mech. Phys. Solids, Comput. Method Appl. Mech. Eng., Int. J. Plast.,Int. J. Eng. Sci.和Int. J. Mech. Sci.等期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科研项目。
擅长领域:相场模型研究、多物理场耦合建模、电极材料断裂损伤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