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系统学过投资知识,这导致我长期在市场里摸索,进步非常缓慢。
投资并不是光靠感觉和运气的游戏。搞清楚一个关键概念,比胡乱操作要重要得多。
最近我刚刚接触到一个概念——对手盘。
什么是“对手盘”?
简单来说:
你在买入或卖出资产的那一刻,站在你对面的人,就是你的对手盘。
你买,有人卖;你卖,有人买。你认为值,他认为不值,或者反过来。
这就引出了两个问题:
-
我买入时,对手为什么要卖?他知道了我不知道的什么?
-
我将来卖出时,谁会接盘?他为什么要买?
如果不能回答清楚这两个问题,那么你并不了解这笔投资的博弈结构。
所以,投资前必须考虑:
谁可能愿意在更高价格买你的资产,为什么?
如果这个问题没有答案,最好就别投资。
这改变了我对标普500、纳指100等指数基金的看法?
过去,我是看重了美股长期的涨势,没有更多角度的支撑,属于情绪驱动。但现在不一样。
我会思考:
我买入后,谁会是我的“对手盘”?
纳指100、标普500具备非常稳定的资金流入结构:
-
全球散户投资者:通过各种券商和平台,源源不断地买入。
-
美国与发达国家养老金:体量巨大、买入持续、交易频率低,构成慢钱对手盘。
-
全球指数基金与ETF:根据规则机械买入,只要你持有的是指数成分,它们最终会买单。
这三类资金,不仅体量大,而且行为相对稳定,这意味着你在合理价格买入,有很高概率能顺利卖出。
这让我对这些资产更有信心——不是因为它们过去涨得好,而是因为它们具备明确、健康的接盘结构。
房产:一个更复杂、缺乏接盘结构的例子
但对于房子,我就没有这么明确的判断。
比如,如果今天在北京买一套住宅,20年后准备卖出,买家是谁?很可能是那一批当时30岁左右的年轻人。
但问题是:
-
那一代人总人数有多少?(可能只有800万)
-
北京的常住人口会继续增长吗?
-
今天买的新房,20年后会不会变成“老破小”?
-
北京大量的老年人死去,儿女卖掉手头的房子。房屋供应会不会持续增加,进一步稀释你的资产吸引力?
这些问题我无法明确回答,所以我倾向于悲观地看待当前的自住型房地产投资,尤其是你想持有20年,期望卖出赚钱的那类房子。
除非你能买到一种例外的产品:今天是品质住宅,20年后依然是改善型户型,比大多数存量房更舒适。
比如:
-
三面采光
-
电梯入户
-
大社区高绿化率
-
学区稳定
-
户型空间宽敞
能持续吸引改善型家庭或外地高净值人口的房子,才有长期价值。
总结
投资不仅仅是选资产,更重要的是理解你交易对面是谁。
如果你无法判断谁会在未来接盘,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愿意买,那么你只是孤立地做出决策,而不是参与博弈。
未来有人愿意买,才值得现在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