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冒泡排序

本文是计算机专业大一新生的学习笔记,介绍了冒泡排序的基本概念、动态图展示及时间复杂度分析。冒泡排序属于交换排序,最坏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为O(n^2)。文中还给出了C++实现冒泡排序的代码示例,便于理解。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前言

笔者是一名计算机专业大一新生,想在假期通过写博客来记录自己的学习经历。目前正在学习十大排序,想今天写一写与冒泡排序有关的知识点。笔者才疏学浅,望各位多多指正。希望与各位一同在学习的道路上前进。


一、冒泡排序分类

冒泡排序属于比较类排序中的交换排序

二、冒泡排序的动态图这是冒泡排序的动态图片,可以让大家更清楚地更直观地理解冒泡排序

注:此图片是笔者在“博客园” 一像素博主发布的十大排序动态图中看到的,应该算是非盈利性转载吧。声明了应该就不算抄袭了吧?[我实在是小白,不太清楚]。

三、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

根据上面的动态图,我们可以知道冒泡排序最坏的情况是计算(N*(N-1))/2次
解释: 对于有n个数据的序列,共需n-1趟排序,第i趟对从1到n-i个数据进行比较、交换。冒泡排序的最坏情况是待排序序列逆序,第1趟比较n-1次,第2趟比较n-2次,依此类推,最后一趟比较1次,一共进行n-1趟排序。因此,冒泡排序在最坏情况下的比较次数是(n-1)+(n-2)+…+1,结果为n(n-1)/2

1.冒泡排序代码

代码如下(这里笔者假设已知数字个数为10):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dio>
#define N 10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a[N];    //十个数排序
	int count, i, temp = 0, num;
	for(count = 0; count < N; count++ )
	cin >> a[count];    //输入10个数
	for(count = 0; count < N; count++)    //运行10次 
	{  
		for(i = 0; i < N - 1; i++)
		{   
			if(a[i] > a[i+1])    //如果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
			{
				temp = a[i];
				a[i] = a[i+1];
				a[i+1] = temp;
			}    //交换两个数字 
		}
	}
	for(count = 0; count < N; count++)
	    cout << a[count] << " "; 
}

总结

以上就是今天要讲的内容,本文仅仅简单介绍了冒泡排序的使用。冒泡排序作为比较简单的一种排序,可以帮助我们得到我们想要的排好序的错乱序列。
如果这篇博客能够帮助大家理解冒泡排序,希望大家点个赞。
该博客也是我自己的大学生涯学习记录。
希望和大家一起进步,再见!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