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顺序表?
顺序表是一种最简单的数据结构,它就像一排连续的小房子,每个房子里都住着一个数据元素。这些房子是按顺序排列的,每个房子都有一个门牌号(下标),我们可以通过门牌号快速找到对应的数据。
顺序表的核心特点是:数据在内存中是连续存储的。正因为数据是连续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下标快速访问任意位置的元素。
顺序表的原理
顺序表的底层通常是用数组实现的。数组是一块连续的内存空间,每个元素都紧挨着存储。比如,我们定义一个数组 int arr[10]
,它就在内存中占用了 10 个连续的整数空间。
顺序表的优点:
-
访问速度快:通过下标可以直接访问元素,时间复杂度是 O(1)。
-
实现简单:用数组就能实现,代码容易理解。
顺序表的缺点:
-
插入和删除慢:如果要在中间插入或删除元素,需要移动大量数据,时间复杂度是 O(n)。
-
大小固定:数组的大小是固定的,如果数据量超过数组容量,需要重新分配更大的空间。
-
顺序表的基本操作
顺序表的基本操作包括:增、删、查、改。下面我们用大白话解释这些操作。
-
增加元素:
-
在顺序表的末尾添加一个元素很简单,直接放到最后一个空位就行。
-
如果要在中间插入元素,就需要把后面的元素都往后挪,腾出位置。
-
-
删除元素:
-
删除末尾元素很简单,直接丢掉就行。
-
如果删除中间的元素,就需要把后面的元素都往前挪,填补空缺。
-
-
查找元素:
-
通过下标可以直接找到元素,速度很快。
-
如果要根据值查找元素,需要从头到尾遍历,直到找到目标。
-
-
修改元素:
-
通过下标找到元素后,直接修改它的值就行。
-
C 语言实现顺序表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顺序表实现代码,包含初始化、插入、删除、查找和打印功能。
#include <stdio.h>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