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之前讲到三角形案例
在三角形的案例中:
我们之前按照等价类边界值的方法设计测试用例
但是等价类和边界值方法有一个缺点
覆盖不全面, 只考虑每个独立输入项的组成规则, 但是没考虑输入项之间的关联关系
三角形案例中,3条边的输入关系为: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那么如何设计测试用例?
要考虑输入项之间的关联关系, 就需要学到
判定表法(也叫决策表法)
如果输入项之间存在判断或者逻辑关系, 那么可以使用判定表法设计测试用例
用判定表法可以帮助我们补充在等价类边界值分析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的情况
操作步骤
S1:根据需求找出判定条件
名词:条件桩 例如:三角形中 a边+b边>c边
a + b > c 这就是一个条件桩 换其他条件桩
a+c>b、c+b>a
S2:根据需求确定输出结果
名词:动作桩 例如:结果为 可以组成三角形 不能组成三角形 不存在这种情况,无法设计测试数据
S3:组合所有的条件,画判定表
判定表是固定的画法(2的n次方)
如果是1个条件桩,那么只有是和否两种情况;
如果是2个条件桩,当第一个条件桩为真时,第二个条件桩可能有真和假两种情况, 同理,当第一个条件桩为假时,第二个条件桩也有真和假两种情况,所以一共四种组合情况;
如果是3个条件桩,那么一定是8种组合情况;
如果是n个条件桩,那么就需要画出2的n次方种情况;条件项指的是每个条件桩对应的真假值
真假值用 1 和 0 表示
条件桩 | a+b>c | 1 | 0 | 1 | 0 | 0 | 1 | 1 | 0 |
a+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