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AI SoC(System on Chip)芯片凭借其高集成度、低功耗、高性能与高算力等特性,深度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自动化、医疗设备及航空航天和智能车载等多元领域,成为驱动现代科技变革的核心力量。作为SoC生产制造的关键支撑,高压输出电源的性能直接决定着SoC的产能与可靠性。
在AI SoC半导体先进制程中,稳定的高压电源系统是高压脉冲、光刻机、离子注入、等离子体刻蚀和化学气相沉积(CVD)等核心半导体制程工艺的主要电源供应。
高压脉冲电源输出应用中,在刻蚀过程中,高压脉冲电源通过精确控制脉冲参数,可实现对等离子体的密度、能量分布以及离子冲击频率的精细调节。采用高频脉冲高压电源能够在不显著增加离子能量的情况下,提高等离子体密度,从而实现更高的刻蚀速率和更好的刻蚀选择性。高压电源提供稳定的高压输出,其输出的电压和电流值相对恒定,能够为设备提供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并且可以精确控制脉冲的参数,如脉宽、频率、脉幅等。
光刻机是芯片制造过程中最关键的设备之一,需要稳定的电源供应。在芯片制造的光刻环节,光刻机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光学原理,将集成电路图案精确地投影到涂有光刻胶的晶圆表面。通过控制光刻机的曝光参数,如曝光强度、曝光时间和波长等,可以实现对光刻胶的精确曝光,从而在晶圆上形成相对应的光刻胶图案。因此,高压电源为光刻机的深紫外(DUV)或极紫外(EUV)光源提供稳定的高电压驱动,确保光源在高强度工作状态下保持输出功率、波长和光束稳定性。只有光源性能稳定,才能实现光刻图案的纳米级精度转移,进而保障芯片制造的良品率与先进制程的顺利推进。
等离子体刻蚀需要高压电源通过精确调控电场,使掺杂离子获得特定能量,以精确角度和深度注入半导体衬底,实现对器件电学性能的定向优化;在等离子体刻蚀过程中,高电压激发反应气体电离形成等离子体,利用高能离子的冲击效应,按照设计图案对半导体材料进行逐层蚀刻;而CVD工艺则依赖高压电源维持稳定的等离子体环境,促使气态前驱体在高温和电场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在硅片表面沉积出高质量的薄膜材料。这些先进半导体制程工艺的设备,都离不开稳定的高压电源。
ST应用于AI芯片先进制程半导体工厂高压设备11KW AC/DC高压电源+3KW DC/DC高压转低压解决方案,在硬件设计上,采用全隔离驱动来驱动SiC,并且全系统都采用ST第三代半导体1200V碳化硅管,MCU使用基于ARM架构的M7双核,300MHz算力的ST Stellar E1可满足现有AI先进制程半导体工厂的设备系统需求,同时配备独立M0核的HSM模块,可满足先进半导体设备的信息安全需求,并支持OTA系统升级。11kW的800V高压输出可提供高脉冲电压的稳定高压电源,而3KW高压转低压的DCDC具备200A的大电流,可满足半导体设备上12V到16V低电压输出需求。此系统方案可为客户提供高压系统的硬件与软件学习和验证。
现有8套系统板,有需要可直接与我联系clarence_wu@cn.yosungroup.com
►场景应用图
►展示板照片
►方案方块图
►核心技术优势
1. 11KW高压输出电源架构为三相图腾柱PFC+CLLC
2. 11KW高压输出为500Vdc至800Vdc可调
3. 11KW高压输出的最大电流为15A
4. 11KW高压输出的峰值效率为96.5%
5. 3KW高压转低压电源架构为相移全桥
6. 3KW高压转低压输出为12Vdc至16Vdc可调
7. 3KW高压转低压的最大电流为200A
8. 3KW高压转低压的峰值效率为95.2%
9. 系统全系列使用ST第三代1200V碳化硅管
10. 系统使用ARM M7双核300MHz算力的MCU,满足先进制程半导体高压设备所需
11. 系统MCU带有M0的独立功能安全模块HSM
12. 支持OTA升级 13. 驱动全隔离方案
►方案规格
1. 11KW交流/直流高压输出
输入电压: 304Vac-456Vac
输出电压: 500Vdc-900Vdc
输出电流: 15A Idc 最大值
输出功率: 11KW 最大值
峰值效率: 96.5%
2. 3KW直流/直流高压/低压
输入电压: 800Vdc
输出电压: 12Vdc-16Vdc / 200A Idc 最大值
输出功率: 3KW 最大值
峰值效率: 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