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第2章 用Roo Code跑通你的第一个程序
1.菜单栏的介绍
菜单栏从左到右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新建任务(New Task):新建一个任务,可以理解为新建一个对话,或者回到当前对话。
2.提示词(Prompts):用于规范Roo Code的工作模式,以及在ai编程开发中扮演的角色,例如代码生成、代码优化、代码解释等。
3.MCP服务(MCP Servers):MCP服务是模型上下文协议(Model Context Protocol)的简称,它使得Roo能够与本地运行的MCP服务器进行通信,这些服务器提供额外的工具和资源来扩展Roo的功能。你可以使用社区制作的服务器,或者要求Roo创建特定于你工作流程的新工具(例如,“添加一个获取最新npm文档的工具”)。
4.历史(History):用于查看Roo Code的历史对话记录。
5.在编辑器中打开(Open in Editor):在编辑器中新建一个会话窗口。
6.设置(Settings):设置Roo Code的一些参数,例如API Key、模型选择、模型温度调节、允许模型执行的命令、浏览器行为等等。
2.用户输入
3.Roo Code的工作模式
用户输入框下方有一个“Code”按钮,点击这个按钮可以切换Roo Code的工作模式。
Roo Code的工作模式分为以下几种:
代码生成模式(Code):该模式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需求,生成相应的代码,同时也可以用于修复问题,是最常用同时也是Roo Code的默认模式。
代码规划模式(Architect):该模式用于帮助用户规划技术方案、设计系统架构,提出优化的建议。该模式与Code模式不同,不直接生成代码与执行命令,而是关注用户需求分析与决策,帮助用户思考需求,一般情况下会建立项目文档。
代码解释模式(Ask):该模式用于帮助用户理解代码含义,编程概念与技术实现有关的问题,依据上下文进行相应的解答与回复,适用于深入理解代码原理以及复杂技术细节的情景。
代码重构模式(Debug):该模式可以用于调试代码,帮助用户找到代码中的问题。
4.@符号的参考信息包括:
项目出现的问题(Problems):这里会要求ai参考代码区出现的问题(例如警告、报错等),Roo Code会根据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终端命令(Terminal):这里会要求ai参考终端命令,Roo Code会根据命令执行相应的操作,例如修复项目中出现的问题。
网页内容(Paste URL to fetch contents):这里需要用户输入一个网页的URL,Roo Code会根据URL获取网页内容,并根据内容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如果用户在开发的过程中需要ai阅读项目文档,可以使用这个功能。
项目文件夹(Add Folder):这里可以添加项目文件夹,Roo Code会自动参考用户给出的项目文件夹,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项目文件(Add Files):这个功能与项目文件夹同理,只不过这里添加的是项目文件。
git提交的分支(Git Commits):这个功能与项目文件夹同理,只不过这里添加的是git提交的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