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Oracle RAC 的发展历程
1. Oracle Parallel Server (OPS)
-
早期阶段:Oracle 6 和 7
-
Oracle Parallel Server(OPS)是 Oracle RAC 的前身。
-
通过多个实例并行访问同一个数据库来提高性能。
-
共享磁盘架构,利用分布式锁管理(DLM)来管理并发访问。
-
OPS 存在复杂的锁定和同步问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
2. Oracle 8i 和 9i
-
Oracle 8i
-
引入了对集群数据库的基本支持,但 OPS 的并行处理和一致性问题仍然存在。
-
-
Oracle 9i (2001)
-
正式引入 Oracle RAC,取代了 OPS。
-
改进的全局缓存服务(GCS)和全局锁管理(GLM)解决了 OPS 的一致性问题。
-
高可用性和故障转移功能得到显著增强。
-
通过 Cache Fusion 技术实现节点之间的数据块传输,提高了性能和可扩展性。
-
3. Oracle 10g
-
Oracle 10g Release 1 (2003)
-
引入 Automatic Storage Management(ASM)简化存储管理。
-
改进的集群管理功能,包括 Oracle Clusterware。
-
提供更好的负载均衡和故障检测机制。
-
-
Oracle 10g Release 2
-
增强了 RAC 的稳定性和性能。
-
引入更高级的负载均衡算法。
-
4. Oracle 11g
-
Oracle 11g Release 1 (2007)
-
加强了自动化管理功能,包括自动内存管理和自动 SQL 调优。
-
改进了高可用性功能,如 Data Guard 与 RAC 的集成。
-
-
Oracle 11g Release 2
-
引入 Oracle Grid Infrastructure,整合了 Clusterware 和 ASM。
-
改进的 Rolling Upgrade 功能,减少升级过程中的停机时间。
-
增强了对虚拟化和云环境的支持。
-
5. Oracle 12c
-
Oracle 12c Release 1 (2013)
-
引入多租户架构(Multitenant Architecture),支持容器数据库(CDB)和可插拔数据库(PDB)。
-
改进了集群管理和自动化功能,简化了部署和管理。
-
增强了对云计算和大数据环境的支持。
-
-
Oracle 12c Release 2 (2016)
-
提供更好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
引入新的存储选项和改进的备份恢复功能。
-
6. Oracle 18c 和 19c
-
Oracle 18c (2018)
-
强调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进一步简化数据库管理任务。
-
引入更多的云服务集成功能。
-
-
Oracle 19c (2019)
-
提供长期支持(Long Term Support),强调稳定性和性能优化。
-
增强的自动化诊断和修复功能。
-
7. Oracle 21c 和 23c
-
Oracle 21c (2021)
-
支持容器数据库(CDB)架构。
-
提供更多的自动化管理和 AI 驱动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