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华《Machine Learning》学习笔记(4)--线性模型

笔记的前一部分主要是对机器学习预备知识的概括,包括机器学习的定义/术语、学习器性能的评估/度量以及比较,本篇之后将主要对具体的学习算法进行理解总结,本篇则主要是第3章的内容--线性模型。

3、线性模型

谈及线性模型,其实我们很早就已经与它打过交道,还记得高中数学必修3课本中那个顽皮的“最小二乘法”吗?这就是线性模型的经典算法之一:根据给定的(x,y)点对,求出一条与这些点拟合效果最好的直线y=ax+b,之前我们利用下面的公式便可以计算出拟合直线的系数a,b(3.1中给出了具体的计算过程),从而对于一个新的x,可以预测它所对应的y值。前面我们提到:在机器学习的术语中,当预测值为连续值时,称为“回归问题”,离散值时为“分类问题”。本篇先从线性回归任务开始,接着讨论分类和多分类问题。

1.png

3.1 线性回归

线性回归问题就是试图学到一个线性模型尽可能准确地预测新样本的输出值,例如:通过历年的人口数据预测2017年人口数量。在这类问题中,往往我们会先得到一系列的有标记数据,例如:2000-->13亿...2016-->15亿,这时输入的属性只有一个,即年份;也有输入多属性的情形,假设我们预测一个人的收入,这时输入的属性值就不止一个了,例如:(学历,年龄,性别,颜值,身高,体重)-->15k。

有时这些输入的属性值并不能直接被我们的学习模型所用,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连续值的属性,一般都可以被学习器所用,有时会根据具体的情形作相应的预处理,例如:归一化等;对于离散值的属性,可作下面的处理:

  • 若属性值之间存在“序关系”,则可以将其转化为连续值,例如:身高属性分为“高”“中等”“矮”,可转化为数值:{1, 0.5, 0}。

  • 若属性值之间不存在“序关系”,则通常将其转化为向量的形式,例如:性别属性分为“男”“女”,可转化为二维向量:{(1,0),(0,1)}。

(1)当输入属性只有一个的时候,就是最简单的情形,也就是我们高中时最熟悉的“最小二乘法”(Euclidean distance),首先计算出每个样本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并求和,通过最小化均方误差MSE,使用求偏导等于零的方法计算出拟合直线y=wx+b的两个参数w和b,计算过程如下图所示:

2.png

(2)当输入属性有多个的时候,例如对于一个样本有d个属性{(x1,x2...xd),y},则y=wx+b需要写成:

0.png

通常对于多元问题,常常使用矩阵的形式来表示数据。在本问题中,将具有m个样本的数据集表示成矩阵X,将系数w与b合并成一个列向量,这样每个样本的预测值以及所有样本的均方误差最小化就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xiaoshun007~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