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uImage与zImage的区别

本文详细解析了内核映像文件Image、zImage及uImage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是uboot专用的uImage格式,包括其结构、生成方法及其与zImage的关系。同时介绍了mkimage工具的具体使用方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内核编译(make)之后会生成两个文件,一个Image,一个zImage,其中Image为内核映像文件,而zImage为内核的一种映像压缩文件,Image大约为4M,而zImage不到2M。

那么uImage又是什么的?它是uboot专用的映像文件,它是在zImage之前加上一个长度为64字节的“头”,说明这个内核的版本、加载位置、生成时间、大小等信息;其0x40之后与zImage没区别。

64字节的头结构如下:

typedef struct image_header {

uint32_tih_magic;

uint32_tih_hcrc;

uint32_tih_time;

uint32_tih_size;

uint32_tih_load;

uint32_tih_ep;

uint32_tih_dcrc;

uint8_tih_os;

uint8_tih_arch;

uint8_tih_type;

uint8_tih_comp;

uint8_tih_name[IH_NMLEN];

} image_header_t;

所以,uImage和zImage都是压缩后的内核映像。而uImage是用mkimage工具根据zImage制作而来的。mkimage工具介绍如下:

u-boot里面的mkimage工具来生成uImage(u-boot源码包/tools/mkimage.c )

这里解释一下参数的意义:

-A ==> set architecture to 'arch'

-O ==> set operating system to 'os'

-T ==> set image type to 'type' “kernel或是ramdisk”

-C ==> set compression type 'comp'

-a ==> set load address to 'addr' (hex)

-e ==> set entry point to 'ep' (hex)(内核启动时在此位置查询完整的内核印象)

-n ==> set image name to 'name'

-d==> use image data from 'datafile'

-x ==> set XIP (execute in place,即不进行文件的拷贝,在当前位置执行)

对于ARM linux内核映象用法:

-A arm -------- 架构是arm
-O linux -------- 操作系统是linux
-T kernel -------- 类型是kernel
-C none/bzip/gzip -------- 压缩类型
-a 20008000 ---- image的载入地址(hex),通常为0xX00008000
-e 200080XX---- 内核的入口地址(hex),XX为0x40或者0x00
-n linux-XXX --- image的名字,任意
-d nameXXX ---- 无头信息的image文件名,你的源内核文件
uImageXXX ---- 加了头信息之后的image文件名,任意取


原来在这个-C这个参数这里不太理解,因为我觉得既然mkimage是用zImage去制作uImage,而本身zImage就是经过压缩了的,为什么这个地方还要有一个压缩了,后来想了下,觉得可能是这个工具也可以根据最原始的Image去制作uImage,所以就有了这个参数,不深究。即使将zImage经过压缩后生成uImage的话,我觉得压缩比也很小。


关于-a和-e这两个参数,具体如下:

-a和-e后面跟的分别是image的载入地址和内核的入口地址,两者可以一样,也可以不一样,依情况而定。

当-a后面指定的地址和bootm xxxx后面的地址一样时,-e后面的地址必须要比-a后面的地址多0x40,也就是映像头的大小64个字节。因为当他们地址一样时,uboot是不会搬运映像的。

当-a后面指定的地址和bootm xxxx后面的地址不一样时,uboot会将bootm xxxx地址处的映像搬运到-a指定的地址处,此时,-e和-a必须要一样,因为映像头并没有搬运过去,载入地址就是内核的入口地址。需要注意的是,因为uboot要重新搬运内核映像,所以要注意bootm xxxx的地址和-a之间的地址不要导致复制时的覆盖。


因为zImage是经过压缩而得到的,所以其自身就有解压缩代码。


参考博文:http://blog.csdn.net/sailor_8318/article/details/2773412

<think>嗯,用户问的是UImagezImage区别,这两个都是Linux内核镜像的格式,对吧。首先我得回忆一下它们各自的定义和用途。我记得zImage是压缩过的内核镜像,通常用于较老的系统或者某些特定的引导程序。而UImage可能是在zImage的基础上添加了U-Boot的头部信息,这样U-Boot引导加载程序才能识别和加载它。不过具体的区别可能更复杂,需要详细对比。 首先,我应该确定两者的基本概念。zImage是内核在编译后生成的压缩镜像,使用gzip进行压缩,属于bzImage格式的一种,适用于x86架构。而UImage则是U-Boot专用的镜像格式,它在普通的镜像文件前面加了一个64字节的头,包含加载地址、入口地址、校验等信息。这样U-Boot在加载时就能正确识别并处理这个镜像。 然后,用户可能想知道它们的应用场景。比如,在哪些情况下需要使用zImage,哪些情况下需要UImage。通常,如果系统使用U-Boot作为引导程序,就必须生成UImage,否则无法加载。而其他引导程序可能直接使用zImage或bzImage。此外,生成方式也不同,UImage需要使用U-Boot工具mkimage来处理原始的zImage,添加头部信息。 还需要注意两者的文件大小差异。UImage由于添加了头部,会比zImage稍大一些。不过,在加载过程中,U-Boot可能需要解压或处理镜像的方式也不同,比如是否需要指定加载地址和入口地址,这也是UImage头部中包含的信息。 可能还要提到不同架构的支持情况。例如,zImage常见于x86,而UImage更多用于嵌入式系统,尤其是基于ARM架构的设备,这些设备通常使用U-Boot作为引导加载程序。另外,内核版本是否会影响这两种镜像的使用?可能新版本的内核是否默认生成某种格式,或者是否推荐使用某种格式? 还需要检查是否有其他区别,比如启动参数的处理、兼容性问题等。例如,某些引导程序可能不支持zImage,必须转换成UImage才能使用。或者,某些配置需要在编译内核时指定生成UImage而不是zImage。 最后,要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点说明区别,可能包括格式定义、生成方式、引导程序支持、文件结构、应用场景等方面。同时,用例子说明如何生成这两种镜像,比如使用mkimage命令处理zImage生成UImage,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操作步骤。</think>好的,我将逐步解释UImagezImage区别: 1. **基础定义** - **zImage**: - 是Linux内核编译生成的**压缩镜像文件** - 采用gzip压缩算法 - 属于bzImage格式的变种(适用于x86架构) - 文件大小限制:约512KB(早期限制,现代系统已突破) - **UImage**: - 是U-Boot引导加载器专用的**定制化内核镜像** - 在原始镜像前添加了64字节的U-Boot头 - 包含元数据:加载地址、入口地址、校验和、操作系统类型等 2. **文件结构对比** - **zImage结构**: ``` [bootsect][setup][compressed kernel] ``` - **UImage结构**: ``` [64字节U-Boot头][原始镜像(zImage或其他)] ``` $$ Header结构示例: $$ ```c struct image_header { uint32_t ih_magic; uint32_t ih_hcrc; uint32_t ih_time; uint32_t ih_size; //...其他字段 }; ``` 3. **生成方式** - **zImage生成**: ```bash make zImage ``` - **UImage生成**: ```bash make uImage # 需要先安装mkimage工具 ``` 本质是通过`mkimage`工具对zImage进行二次封装: ```bash mkimage -A arm -O linux -T kernel -C none -a 0x80008000 -e 0x80008000 -n "Linux Kernel" -d zImage uImage ``` 4. **引导加载器支持** | 特性 | zImage | UImage | |--------------------|--------------|--------------| | 默认支持引导程序 | LILO, GRUB | U-Boot | | 是否需要特殊头 | 否 | 是 | | 地址参数处理 | 自动 | 需手动指定 | 5. **典型应用场景** - **使用zImage**: - x86架构PC - 使用GRUB/LILO引导的系统 - 无U-Boot的嵌入式设备 - **必须使用UImage**: - ARM/MIPS架构嵌入式系统 - U-Boot引导环境 - 需要自定义加载参数的场景 6. **验证方法** - **识别zImage**: ```bash file zImage # 输出:Linux kernel ARM boot executable zImage (compressed) ``` - **识别UImage**: ```bash hexdump -n 4 uImage # 应显示U-Boot魔数:27051956(大端序) ``` 7. **高级注意事项** - **地址参数匹配**:UImage的加载地址(`-a`)和入口地址(`-e`)必须板级支持包(BSP)配置一致 - **压缩支持**:UImage可嵌套压缩镜像(如`-C gzip`),但需要U-Boot支持对应解压算法 - **安全扩展**:新版U-Boot支持对UImage进行数字签名验证 建议开发时: 1. 确认目标平台的引导程序类型 2. 查阅硬件手册确认加载地址 3. 使用`mkimage -l uImage`验证头信息 4. 在U-Boot中通过`bootm`命令测试UImage加载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