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电流)运算放大器为什么要增大(减小)输入阻抗?

输入阻抗跟一个普通的电抗元件没什么两样,它反映了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对于电压驱动的电路,输入阻抗越大,则对电压源的负载就越轻,因而就越容易驱动,也不会对信号源有影响;而对于电流驱动型的电路,输入阻抗越小,则对电流源的负载就越轻。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如果是用电压源来驱动的,则输入阻抗越大越好;如果是用电流源来驱动的,则阻抗越小越好(注:只适合于低频电路,在高频电路中,还要考虑阻抗匹配问题。另外如果要获取最大输出功率时,也要考虑阻抗匹配问题。)

下图黄色圈这里说明了输入阻抗不足而引起的输出误差,实际应为1V,但仿真结果只有919.68mV,这在高精度应用中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所谓的输入电阻就是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但是不包括信号源的内阻。这里我们假设信号源的内阻不变,当放大电路与信号源相接时,放大电路就成为信号源的负载了,它必从信号源索取电流,电流的大小表明放大电路对信号源的影响程度。如果运放的输入阻抗越大,就表明放大电路从信号源索取的电流越小,信号源的内阻不变,电流越小,即信号源内阻上的电压就越小,信号电压损失越小。而放大电路得到的输入电压越接近信号源电压,因为输入阻抗越大,信号源的信号基本上能全部落到放大器上,不至于被信号源的内阻消耗掉。

在电路中,电压跟随器一般做缓冲级隔离级。因为,电压放大器的输入阻抗一般比较高,通常在几千欧到几十千欧,如果后级的输出阻抗比较小,那么信号就会有相当的部分损耗在前级的输出电阻中。在这个时候,就需要电压跟随器来从中进行缓冲。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应用电压跟随器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提高了输入阻抗,这样,输入电容的容量可以大幅度减小,为应用高品质的电容提供了前提保证。当信号从放大器输出的时候,在输出端会有一个负载(广义的啊,别狭义的理解),这时他需要一定的电流提供能力,你的输出阻抗如果高,输出电流流经输出电阻,再经过负载,势必有一部分能量是消耗在了输出电阻上了;
因此,理想状态的电压/电压运算放大器都是:Ri=无穷大、Ro=0、开环增益=无穷大。

下图是我加了电压跟随器做缓冲级隔离级,提高输入阻抗,达到实际要求。

欢迎

改进方法如下:直接增大输入级电阻就能达到设计要求,并省掉两个电压跟随器,减少电路器件(实际应用中不可能用这么大的电阻,看看就好,,)。

<think>我们正在设计低输入失调电压运算放大器芯片。输入失调电压(Vos)是运放直流性能的关键参数,定义为使输出为零时需在输入端施加的补偿电压。Vos越小,运放的对称性和精度越高。设计低Vos运放的核心在于提高输入级晶体管的匹配度、优化工艺和采用补偿技术。根据引用[1],输入失调电压反映了运放内部的电路对称性,对称性越好,Vos越小。双极型工艺的Vos在±1~10mV之间。因此,设计低Vos运放需从以下方面着手:1.**输入级设计**:采用高度匹配的差分对管。通过增大晶体管面积(降低随机失配)、优化版图布局(如共质心结构)和严格工艺控制来减小失配。引用[1]指出Vos与工艺相关,因此选择高精度工艺(如双极型或CMOS工艺中的特殊匹配工艺)至关重要。2.**自动调零技术**:动态补偿Vos。通过周期性采样并存储失调电压,在信号通路中减去该值。此方法可显著降低Vos(达μV级),但会增加噪声和带宽限制。3.**斩波稳定技术**:将输入信号调制到高频段,经放大后再解调回基带。此过程将Vos转换为交流分量,通过滤波消除。斩波技术可实现极低Vos(<1μV),但需解决开关噪声和电荷注入问题。4.**偏置电路优化**:设计低噪声、高稳定性的偏置源,确保差分对工作点一致。电流镜匹配精度直接影响Vos,需采用级联结构或动态匹配技术。5.**版图设计技巧**:-**对称布局**:差分对严格对称,走线等长等宽。-**共质心结构**:抵消工艺梯度影响。-**保护环(GuardRing)**:减少衬底噪声干扰。-**虚设器件(DummyDevices)**:边缘匹配。6.**工艺选择**:-**双极型工艺**:固有匹配性优于CMOS,但功耗较大(引用[1]提及双极型Vos范围)。-**CMOS工艺**:通过增大尺寸和特殊设计(如沟道长度调制优化)实现低Vos。**关键技术示例**:斩波运放设计流程1.输入信号经调制器(Chopper)调制为高频方波。2.放大后通过解调器恢复基带信号,失调和1/f噪声被调制到高频。3.低通滤波器(LPF)滤除高频分量,输出洁净信号。$$V_{out}=\left[(V_{in}\cdotM_{chop})+V_{os}\right]\timesA_v\cdotM_{chop}^{-1}+\text{Noise}$$其中$M_{chop}$为调制函数,$A_v$为增益。**设计挑战**:-斩波开关引起的电荷注入和时钟馈通。-高频纹波需通过纹波抑制环路消除。-带宽与开关频率的权衡(奈奎斯特限制)。**性能验证**:需测试不同温度下的Vos漂移(TCVos),确保全温范围内稳定性。§§相关问题§§1.斩波运放的噪声优化方法有哪些?2.如何通过版图设计进一步降低双极型运放的失调电压?3.自动调零与斩波技术在低Vos设计中的优缺点比较?</think>### 设计低输入失调电压运算放大器芯片的方法与关键技术 输入失调电压($V_{OS}$)是运放直流精度的核心指标,定义为输出端电压为零时输入端需施加的补偿电压。其本质反映芯片内部电路的对称性(引用[^1])。低$V_{OS}$设计需通过**电路架构优化**、**工艺控制**和**版图技术**协同实现,以下是具体方案: --- #### **一、核心设计原理** 1. **失调电压来源** $V_{OS}$主要由输入级差分对管的失配引起: $$V_{OS} = \Delta V_{TH} + \frac{\Delta \beta}{\beta} \cdot (V_{GS}-V_{TH})$$ 其中$\Delta V_{TH}$为阈值电压失配,$\Delta \beta / \beta$为跨导失配(引用[^1])。 2. **降低$V_{OS}$的核心思路** - **提高对称性**:确保输入级器件物理参数一致 - **动态补偿**:通过电路技术实时抵消失调 - **工艺优化**:选择高匹配度制造工艺 --- #### **二、关键技术方案** ##### 1. **输入级优化技术** - **超大尺寸差分对** 增大晶体管面积可降低随机失配: $$\sigma(\Delta V_{TH}) \propto \frac{1}{\sqrt{WL}}$$ *设计要点*: - CMOS工艺中$W/L > 100 \mu m / 1 \mu m$ - 双极型工艺采用达林顿结构(引用[^1]) - **级联电流镜负载** 使用高输出阻抗负载减少镜像失配,失调降低30%-50%: ```verilog // 典型电路结构 input_pair: PMOS_diff_pair -> Cascode_load -> Gain_stage ``` ##### 2. **动态补偿技术** - **斩波稳定(Chopper Stabilization)** - 工作原理:通过开关电容调制将失调移至高频段 $$V_{out} = [V_{in} \cdot f_{chop} + V_{OS}] \times A_v \cdot f_{chop}^{-1}$$ - 优势:$V_{OS}$可降至$1 \mu V$以下(引用[^3]) - 代价:增加开关噪声,需设计陷波滤波器 - **自动归零(Auto-Zeroing)** - 周期采样$V_{OS}$并存储于电容,反向注入补偿 - 适用低频应用(如传感器放大),带宽受限 ##### 3. **版图匹配技术** - **共质心布局(Common-Centroid)** 抵消工艺梯度影响: ```plaintext | M1 | M2 | → X方向梯度补偿 | M2 | M1 | ``` - **虚设器件(Dummy Devices)** 消除边缘刻蚀差异 - **对称走线规则** - 差分走线长度差<10 μm - 金属层使用相同层次 ##### 4. **工艺选择** | 工艺类型 | $V_{OS}$范围 | 适用场景 | |----------------|------------------|-------------------| | **双极型** | ±1~10 mV | 中精度工业设备(引用[^1]) | | **CMOS** | ±0.1~5 mV | 通用低功耗 | | **BiCMOS** | ±0.05~1 mV | 高精度混合信号 | | **SOI** | ±0.01~0.5 mV | 辐射环境 | --- #### **三、设计验证要点** 1. **蒙特卡洛分析** 模拟工艺波动对$V_{OS}$的影响,要求: $$\sigma(V_{OS}) < 0.5 \text{ mV} \quad (3\sigma)$$ 2. **温度漂移测试** 验证$TCV_{OS} = \frac{\Delta V_{OS}}{\Delta T}$,高精度运放需$<0.1 \mu V/^\circ C$ 3. **长期漂移** 通过HTOL(高温工作寿命)测试评估$V_{OS}$随时间的变化 --- #### **四、典型应用电路** ```circuitikz % 斩波稳零运放简化电路 \draw (0,0) node[op amp] (opamp) {} (opamp.+) to[short] ++(-1,0) node[spdt] (chop1) {} (chop1.in) node[left] {V_in} (chop1.out 1) -| (opamp.-) (chop1.out 2) -| (opamp.+) (opamp.out) to[short] ++(1,0) node[spdt] (chop2) {} (chop2.out) node[right] {V_out}; ``` ▲ 斩波调制技术实现纳米级失调(引用[^3]) ---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小生不是书呆子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