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是一首流淌千年的诗。读懂它,便读懂了时间、风土与匠心的共鸣。一杯好酒的背后,是天时地利的馈赠,更是“水、粮、曲、窖、艺”五韵的和鸣。
贵州云水间酒业,深谙其道。以赤水为血,以红粮为肉,以曲为骨,以窖为魂,以艺为神——酿出的不仅是一杯酒,更是一段可饮的山水,可品的岁月。
01
水为酒之血
赤河灵泉,酒之血脉
老话说 “水是酒的血”,没有好水酿不出好酒。酱香白酒的酿造,是微生物与原料、环境协同作用的结果。优质的水能够为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进而生成更多风味物质;反之,导致酒体风味寡淡。
赤水河,被誉为“美酒河”,其水质清甜、矿物质丰沛,是酱香之血。云水间取水于此,融自然灵气,贯穿制曲、蒸煮、勾调全程,水润酒韵,源清流洁。
02
粮为酒之肉
红缨为心,黔地精华
“好酒是种出来的”,粮食是酱酒风味的根。
云水间只选贵州本地的红缨子糯高粱,这种高粱粒小皮厚,攥在手里沉甸甸的,淀粉和单宁都足,正是酿酱香酒的好料。
不像南方糯高粱适合浓香型,北方高粱衬清香型,红缨子高粱耐得住酱香酒 “多蒸多发酵” 的折腾,能慢慢释放养分,让酒里的香味一层叠一层。
每粒高粱都要过筛子,从地里到酒坊,藏着自然的劲儿和酿酒人的严劲儿,给酒添了醇厚的风骨。
03
曲是酒之骨
百草成香,曲定骨格
曲是酒之骨。酒曲定了白酒的风味。端午制曲,少女踏曲,高温发酵……
云水间承古法“12987+3+N”传统工艺,亦求创新,以麦制曲、以时养曲,这些曲就像 “调味高手”,发酵时把粮食里的淀粉变成酒,还酿出酱香、窖底香、醇甜香这些混合的香味。使曲中蕴百草之香,奠定酱酒层次丰富、回味悠长的风骨。
匠人们守着老规矩,从面粉配比到翻曲的次数都不含糊,让每块曲都成了酱香的硬骨头。
04
窖为酒之魂
陶坛藏梦,静候光阴
“窖是酒的魂”,窖池是酱酒发酵的温床。浓香型靠老泥窖,清香型用地缸,酱香酒多是石窖。
云水间深谙“窖龄老,酒才醇”,采用陶坛存酒,坛壁微孔吐纳呼吸,酒体在恒温恒湿中缓慢老熟,日益醇厚,终成“陈香突出、优雅细腻”的佳酿。
05
艺为酒之神
守艺承心,时间之作
“艺是酒的神”,好工艺才出好酒。云水间传着酱香酒的 “12987+3+N” 工艺:1 年做一轮酒,2 次投粮,9 次蒸煮,8 次发酵,7 次取酒。30道工序,165道工艺环节,这套工艺藏着千年的酿酒智慧,每一步都不能差。
润粮时控着水分,蒸煮时盯着火候,发酵时测着温度,取酒时挑着度数,匠人用手量、用心称,把心思揉进每道工序。
他们守着传统,却不僵着,在老法子里找优化的地方,让 “12987+3+N” 工艺活在当下,最后酿出的酒,酱香足、口感细、酒体厚、回味长。
云水间酒业,根植酱香核心产区,“以匠心守初心,酿美酒敬知音”为念。
我们相信,真正的好酒,是天地人共同写就的作品。
云水之间,方得真味
品一盏云水酱香,读一段东方酿造智慧——
贵州云水间,敬您一杯岁月沉淀的中国味道。
欢迎关注贵州云水间酒业,与我们共赴一场酱香之旅。你还知道哪些酿造好酒的小知识?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