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2 年校招入职京东后,我一直在数据中台测试部从事测试开发的工作。毕业后,写的最多的文档是测试计划和测试报告,鲜有机会就自己的成长码字进行回顾和总结。这篇文章是在工作之余回头望,对自己这近两年时光进行一个小总结。
1. 初入职场:站在迷茫的十字路口
我在本科和硕士阶段的专业都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生时期的研究方向是网络嵌入,虽有过短暂的实习经历,但也是偏向业务测试,可以说对大数据是知之甚少。leader 只对我说:“刚开始不会很正常,在学校大概率接触不到这些,都是一点一点入门的,没关系,慢慢来。”
刚开始接触工作,只能说是一个“看不懂”
大数据领域有很多的专有名词和英文缩写,“集群”、“队列”、“RSS”、“NN”、“DN”、“NS”等等,面对这些陌生的概念,我实在有点慌,于是我选择了最“学生”的办法——看书。不可否认看书是有用的,但是效率太低了,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大数据存算引擎的改造很多是自研而且具有一定实际背景的,依靠专业书并不能切实地帮助我们开展测试工作。
比起专业书,团队文档和大胆提问才是我们初入职场的最佳方式
团队文档不仅记录了历史的需求测试记录,帮助我们了解产品背景,而且通过善用搜索功能,我们也能很快地理解陌生的名词和概念,提高沟通效率。其中,产研测团队有一些自命名的微服务和小工具,若不是通过团队搜索,或直接询问,我们可能需要花费大量不必要的精力去了解。所以一定要主动些,多问多沟通,才能更快的融入团体开展工作。现在回头看,还是很想念“新人期”的。每天你不找 mentor,mentor 也会找你问问“今天有啥问题吗”,再简单的问题也会耐心地为你解答。此外,新人月报、部门 1v1 沟通都是很好的机会,借着“初生牛犊”的身份,有任何疑惑和建议都可以直接和 leader 沟通。虽然那段时光有困难有挑战,但正是因为那段时间的点滴积累让我逐步走上大数据测试领域的职业道路。
2. 进阶之路:打怪升级要一步步来
【2.1 第一步:提交大数据计算任务】
相较于传统软件测试,大数据测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