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解NUMA机制

本文详细介绍了NUMA(Non-Uniform Memory Access)的诞生背景,解释了它相对于UMA架构的优势,以及NUMA架构的细节,包括每个Node拥有独立的内存控制器。在Linux环境下,NUMA的影响和内存页面迁移的规则被提及。最后,文章提供了上机演示,展示了如何查看和管理NUMA Node的分配和绑定,强调了不同Node间通信的代价差异。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导读

本文适合知道NUMA这个词但想进一步了解的新手。

以下的文章内容包括:NUMA的产生背景,NUMA的架构细节和几个上机演示的例子。

NUMA的诞生背景

在NUMA出现之前,CPU朝着高频率的方向发展遇到了天花板,转而向着多核心的方向发展。

在一开始,内存控制器还在北桥中,所有CPU对内存的访问都要通过北桥来完成。此时所有CPU访问内存都是“一致的”,如下图所示:

 

UMA

这样的架构称为UMA(Uniform Memory Access),直译为“统一内存访问”,这样的架构对软件层面来说非常容易,总线模型保证所有的内存访问是一致的,即每个处理器核心共享相同的内存地址空间。但随着CPU核心数的增加,这样的架构难免遇到问题,比如对总线的带宽带来挑战、访问同一块内存的冲突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人搞出了NUMA。

NUMA构架细节

NUMA 全称 Non-Uniform Memory Access,译为“非一致性内存访问”。这种构架下,不同的内存器件和CPU核心从属不同的 Node,每个 Node 都有自己的集成内存控制器(IMC,Integrated Memory Controller)。

在 Node 内部,架构类似SMP,使用 IMC Bus 进行不同核心间的通信;不同的 Node 间通过QPI(Quick Path Interconnect)进行通信,如下图所示:

 

NUMA

一般来说,一个内存插槽对应一个 Node。需要注意的一个特点是,QPI的延迟要高于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