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281)
- 资源 (1)
- 收藏
- 关注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82]AFM-超宽带智能反射阵列实现电磁散射信号动态模拟-东南大学李允博团队
论文快讯:超宽带智能反射阵实现动态电磁散射信号模拟 东南大学团队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发表研究,提出一种新型智能反射阵列设计,解决现有方法在超宽带(0.6-1.6 GHz,相对带宽90.9%)内难以实现连续幅度调控与相位切换的难题。通过紧耦合天线与单PIN二极管电路协同设计,该反射阵在实验中成功实现反射幅度>10 dB连续调控、1-bit相位切换及多普勒频谱生成功能,可模拟单/双/四谱信号。创新性地采用非谐振导波架构与简化电控策略,为电子战动态电磁模拟提供了可
2025-08-11 08:30:00
423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81]Advanced Materials-发光超表面实现矢量荧光调控-武大李仲阳团队
论文快讯:发光超表面实现荧光矢量调控与非相干全息 武汉大学李仲阳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研究,提出一种发光超表面(LEM)平台,通过量子点与波导结构集成,实现了荧光发射的矢量调控。该平台可独立控制衍射角(±43.4°范围)、线偏振(误差<5°)和强度(动态范围3.6倍),并首次演示了偏振复用纳米印刷和非相干全息。创新性地利用波导约束增强空间相干性,解决了传统荧光技术相位随机的难题,为多维显示、加密和生物传感等应用提供了新方案。实验显示四通道图像重建保真度>90%,发散角
2025-08-11 08:00:00
216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80]LPR-超表面高维超纠缠光子源-华东师范李林、刘金明团队联合香港城大蔡定平团队
论文快讯:超表面实现高维量子态远程制备 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团队在《Laser & Photonics Reviews》发表研究,提出基于超表面的路径-偏振超纠缠光子源新方案。该研究通过金属透镜阵列与非线性晶体协同设计,成功实现3-8维单光子态的远程制备,平均保真度超过0.9。相比传统复杂光学系统,该方案利用超表面亚波长调控特性,将路径纠缠维度扩展至16维,并通过三明治晶体结构将偏振纠缠保真度提升至0.989。这一集成化设计为高维量子通信网络提供了可扩展平台,标志着量子光源从分立系统向紧凑器件的重大跨越
2025-08-10 14:36:53
736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79]Small-超声超表面艾里波束实现心衰精准治疗-复旦大学江雪/他得安团队
论文快讯:复旦大学团队在《Small》期刊发表研究,提出基于超表面生成无衍射艾里波束(Airy-US)的心力衰竭精准超声治疗新策略。通过3D打印超声超表面调控波前相位,实现穿透肋骨后亚波长聚焦(FWHM=0.8λ),较传统平面波超声(Plane-US)显著降低脱靶效应(R-R间期方差减少33%)。在DOX诱导的小鼠模型中,Airy-US无创改善心脏功能(射血分数提升至71.3%),减少心肌纤维化52%,且心律失常风险更低。该研究首次将超表面波束自愈特性与经胸治疗结合,为心血管疾病非侵入治疗提供新范式。DOI
2025-08-10 14:35:39
432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78]npj Nanophotonics-全电介质元波导实现片上集成多功能调控-哈工大周可雅团队
摘要:哈尔滨工业大学团队在《npj Nanophotonics》发表全介质超构波导研究,提出基于硅天线阵列的氮化硅相位梯度波导系统。该设计实现了TE00模的高效反射(反射率>97%,带宽200nm)、法诺共振(Q值4628)及多模切换功能,解决了传统金属波导的欧姆损耗问题。通过FDTD仿真验证,器件在片上传感、滤波和模分复用中展现出优异性能,为高密度光子集成提供了新方案。该成果将推动超构表面技术与集成光子学的深度融合。
2025-08-09 23:17:22
630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77]SciAdv-双层无序超表面实现厘米级光谱仪-韩国科学技术院Mooseok Jang团队
论文快讯:韩国科学技术院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基于双层无序超表面的微型光谱仪研究。该研究突破传统光谱仪微型化瓶颈,通过双层随机纳米柱结构消除波长-距离歧义性,实现1 nm光谱分辨率(440-660 nm范围)和厘米级体积。创新性地结合贝叶斯优化与波传播模型,仅需单波长标定即可预测全谱响应,将校准效率提升90%。实验验证其对相邻1.21 nm谱线的分辨能力,为嵌入式光谱检测提供新范式。
2025-08-09 23:15:47
558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76]Advanced Photonics-创纪录性能的高分辨宽视场超构显微成像-南京大学李涛、陈晨团队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集成超构双合透镜与环形照明的超构显微系统,通过紧凑型设计实现宽视场高分辨率成像。经系统构建与测试验证,该超构显微镜在470 nm波长下实现了150 μm视场内310 nm分辨率(超构透镜成像)的创纪录性能,并进一步通过超表面集成技术开发出视场达1 mm、分辨率620 nm的紧凑型原型机。传统显微镜在高分辨率与宽视场(FOV)间存在固有矛盾,而超表面透镜(metalens)虽具轻薄优势,但高数值孔径(NA)下离轴像差显著,导致视场受限(通常<20 μm)且空间带宽积(SBP)低下(~10。
2025-08-08 08:30:00
1740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75]LPR-混合超构光学实现超宽带偏振成像-中科院光电所罗先刚院士团队
摘要: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团队在《Laser & Photonics Reviews》发表混合超构光学系统(HMOS)研究,解决了宽带成像中宽视场与高效率难以兼顾的难题。通过几何相位液晶元件(GPLCC)与偏振成像协同设计,系统在900-1700 nm波段实现178°视场角衍射极限成像,能量利用率达95%以上。实验证明其可集成于无人机平台,在复杂环境中完成偏振去雾与高分辨率遥感成像,为轻量化光学系统提供了新思路。该成果有望推动目标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发展。
2025-08-08 08:00:00
930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74]Nature Photonics-范德华异质结超表面原子层组装实现超薄光学腔-慕尼黑大学
摘要:慕尼黑大学团队在《Nature Photonics》发表研究,提出基于准连续域束缚态(qBIC)的范德华异质结构超表面(vdW-HM),将六方氮化硼封装的WS₂单层加工成非对称纳米棒阵列,实现超薄(125nm)光学腔与室温强耦合。该设计通过qBIC共振增强光-物质相互作用,获得30meV拉比分裂,激子-极化激元非线性阈值较传统系统降低三个数量级(<1nJ/cm²)。创新性地融合二维材料与超表面优势,为室温量子光子器件开发提供新思路。
2025-08-07 08:30:00
813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73]ACS AMI-非线性信息超表面在倍频反向散射通信中的应用-东南大学罗章杰和崔铁军团队
东南大学研究团队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发表论文,提出一种新型非线性信息超表面,解决了反向散射通信中的信号干扰难题。该技术通过无源单元阵列实现2.4GHz到4.8GHz的高效倍频转换(最高效率2.46%),并首次实现谐波相位实时调控。实验验证了其在BPSK/QPSK调制和定向发射中的应用,为物联网抗干扰通信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该研究突破了传统倍频技术的高功耗限制,展示了超表面在无线通信中的实用潜力。
2025-08-07 08:00:00
714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72]LPR-Janus超表面实现幅度相位联合调控-北工大包蕾联合东南大学崔铁军院士
透明共形Janus超表面实现方向复用与幅相联合调控 北京工业大学与东南大学联合团队在《Laser & Photonics Reviews》发表最新研究,提出一种基于ITO-PET薄膜的透明共形Janus超表面。该设计通过三明治结构(ITO图案层-PMMA隔离层)和C形环几何参数调控,实现振幅(0-0.77)与相位(0-2π)独立控制,在19 GHz下透光率达38.5%,方向非对称比>160。实验验证了平面全息成像(SNR 6.2)和圆柱共形多波束调控(偏转±20°)功能,解决了传统超表面透光率
2025-08-06 08:30:00
878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71]LPR-全彩三维超表面全息-华东师大王少伟联合北航王琼华团队
论文快讯:全彩3D元全息技术突破色差限制 中国科学院团队在《Laser & Photonics Reviews》发表创新研究,提出基于消色差菲涅耳近场衍射算法的全彩3D元全息技术。该技术通过将菲涅耳近场衍射原理与几何相位超表面结合,实现5000×5000高分辨率、17mm深度、68°宽视角的全息显示。关键突破在于:1)完全消除473-671nm范围内的横向色差;2)通过临界距离(~33.9mm)抑制轴向色差;3)单次曝光下RGB光重建尺寸误差<1%。实验证明该方法无需光学调整即可实现多波长自适
2025-08-06 08:00:00
1871
1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70]LPR-超表面超腔实现可调矢量偏振变换-南京大学李涛团队
摘要:南京大学团队在《Laser & Photonics Reviews》发表研究,提出基于双面超表面的元腔结构,实现动态可调矢量偏振转换。通过调控腔长(2-4μm)与手性超原子相位,在1550nm波长下实现93%反射率,成功演示高阶庞加莱球(HOPS)与混合阶庞加莱球(HyOPS)上的连续偏振态演化,误差<5%。该设计突破传统超表面的静态局限,将机械调控(MEMS)与液晶技术相结合,为光通信和量子光学提供高集成解决方案。(150字)
2025-08-05 08:30:00
1412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69] PhotoniX-可扩展超表面折射式后向反射器实现高效率大视场调控-南京大学王振林、王漱明团队
摘要:南京大学团队在《PhotoniX》发表创新研究,提出一种可扩展的折射-超表面逆向反射器(MRR),解决了传统逆向反射器体积大、效率低的问题。该设计结合折射透镜阵列与超构透镜阵列,在1064 nm波长下实现88.5%的法向入射效率,半功率视角达70°,较传统方案提升显著。实验验证其具备偏振无关性和动态追踪能力,为激光通信等领域提供高集成解决方案。研究通过低成本工艺实现阵列化制造,推动逆向反射器从实验室向工业应用转化,未来将优化温度稳定性与宽光谱性能。
2025-08-05 08:00:00
1038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68]Optica-高纵横比二氧化硅超表面实现高强度结构光调控-里斯本大学Marco Piccardo团队
论文摘要:里斯本大学团队在《Optica》发表研究,开发出高纵横比二氧化硅超表面技术,通过各向异性刻蚀实现3.1μm高纳米柱(纵横比14),解决了低折射率材料相位覆盖难题。该超表面具有超高激光损伤阈值(达基底64%),能高效生成涡旋光束(效率70%)并实现大相位延迟偏振控制。创新性地结合二氧化硅耐损伤特性与拓扑优化设计,为高功率激光(>10¹³W/cm²)下的光场调控提供了新方案,可应用于惯性约束核聚变等极端场景。研究首次实现了高强度与复杂光场调控的协同,推动结构化光向实际高能应用迈进。
2025-08-04 08:30:00
2002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67]Light-折叠路径超表面实现自旋光子学色散工程-中科院光电所罗先刚院士团队
摘要:中科院光电所团队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发表研究,提出基于折叠路径超表面的自旋光子学色散调控新方法。通过虚拟反射面产生的光路折叠效应,在单层硅基超表面上实现正交圆偏振态(LCP/RCP)的独立色散与相位控制(195-225 THz频段),突破传统多层结构的局限。实验验证了宽带消色差聚焦(焦斑近衍射极限)和自旋霍尔效应(反射角波动<0.5°),并首次实现单器件时空矢量光场生成(时间分辨率10 fs)。该工作为高维光通信和动态成像提供了新范式,将自旋光
2025-08-04 08:00:00
633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66]NC-超表面光学神经引擎实现科学偏微分方程高效求解-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Zhi Yao团队
摘要: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与犹他大学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提出一种光学神经引擎(ONE)架构,结合衍射光学神经网络(DONN)与光学交叉结构(XBAR),用于高效求解多类偏微分方程(PDE)。该架构通过傅里叶-实空间协同处理,实现了达西流、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等单/多物理场PDE的高精度求解,较传统电子计算能耗降低两个数量级,并支持10ms/帧的实时动态调控。实验验证显示其在多物理场耦合场景下预测误差<5%,为科学计算提供了可扩展的光学解决方案。(149字)
2025-08-03 08:30:00
555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65]NC-微波超表面深亚波长分辨率高光谱成像-埃克塞特大学Euan Hendry团队
论文快讯:埃克塞特大学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微波超表面高光谱成像新方法。该研究通过低温超导量子干涉器件(SQUID)阵列与可编程超表面协同,实现了10GHz下λ/60的深亚波长分辨率,成像速度提升10⁴倍。系统可识别5μm裂缝,频谱分辨率达0.1GHz,并实现10ms帧率的动态监测。创新性地将量子探测与压缩感知算法结合,为超表面缺陷检测与实时调控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在80×80mm超表面上以λ/600分辨率检测单超原子共振的能力。
2025-08-03 08:00:00
695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64]Nature Photonics-BIC超表面实现角色散抑制-慕尼黑大学
摘要(149字): 慕尼黑大学团队在《Nature Photonics》发表研究,提出基于表面声子极化激元(SPhP)的碳化硅超表面,解决传统准连续域束缚态(qBIC)设计中单元尺寸与角度鲁棒性难以兼容的难题。通过100 nm厚SiC薄膜的深亚波长结构(体积仅λ₀³的1.25×10⁻⁵),实现Q因子>800且入射角±50°内频移<0.5 cm⁻¹的稳定共振。实验验证其与聚乙二醇的强耦合(拉比分裂11.5 cm⁻¹),为微型化中红外传感及隐身技术提供新方案。该成果突破qBIC器件的微型化极限,推动
2025-08-02 08:30:00
891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63]AFM-相位-幅度解耦信息超表面赋能安全通信-东南大学崔铁军院士团队
东南大学团队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发表高分辨率相位-幅度解耦信息超表面(PMDIM)研究。该设计通过复合结构集成两组PIN二极管,实现2位相位编码(0°-270°)和幅度连续调控(0.2-1),解决了传统超表面参数耦合难题。实验验证其在11GHz下实现单波束旁瓣<-17.7dB、双波束功率误差<0.9dB等优异性能,并支持双通道16QAM安全通信(合法用户EVM<10%,非法用户>60%)。这种低剖面(0.09λ)设计为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提
2025-08-02 08:00:00
1715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62]NC-非局域平面光学实现尺寸选择性图像处理与去噪-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李炜团队
摘要: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与纽约市立大学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提出一种基于非局域金属-介质-金属(MDM)薄膜的光学处理器,实现尺寸选择性图像处理与实时去噪。该设计通过优化银/氟化镁多层结构,在红、绿、蓝光波段分别实现大、中、小目标边缘检测(最高分辨率0.9 μm)及噪声抑制(效率>90%),并成功应用于活体细胞成像与动态场景。相比传统方案,该系统兼具紧凑性(可集成于显微物镜)、多功能性与低成本(制造成本降低90%),为生物医学与目标识别提供
2025-08-01 08:30:00
595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61]NC-超表面实现偏振选择性单向与双向衍射神经网络-上海理工大学庄松林院士团队
论文快讯:上海理工大学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超表面新成果,提出偏振选择型衍射神经网络(DNN),通过级联超表面架构实现信息安全与共享的动态切换。该系统在0.6 THz频段实现单通道分类准确率超90%,双向成像结构相似性指数>0.75,并演示了基于偏振-方向-位置三密钥的高安全数据传输。创新性地将深度学习与超表面偏振调控结合,为光通信安全提供了多任务集成解决方案。(149字)
2025-08-01 08:00:00
646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60]LPR-级联超表面矢量波前调控-北理工黄玲玲、王涌天团队
论文快讯:北京理工大学团队在《Laser & Photonics Reviews》发表级联超表面研究新突破。针对传统级联超表面需纳米级对准的难题,研究者提出基于空间频率优化的双层级联架构:首层采用偏振加密单元抑制位移畸变,第二层实现独立波前编码。该方法使横向位移容差达20像素(提升20倍),轴向容差超900μm(提升18倍),在100μm层间距下实现九通道全息重建(SSIM>0.75)。创新性地将信息容量扩展至9通道,并将工业级对准精度要求降低两个数量级,为动态全息显示与非互易通信提供了可工程
2025-07-31 08:30:00
657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59]Advanced Materials-超表面光纤分路器-南京大学徐飞、王漱明团队
摘要:南京大学团队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发表论文,提出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光纤模式分离器(FIMMERS),解决了传统模分复用系统中模式转换导致的体积大、损耗高问题。该器件通过分区优化非晶硅纳米柱阵列,直接分离少模光纤中的混合模式(LP01、LP11a、LP11b),在C波段实现92%的模式保真度,串扰低至-15.68 dB,器件尺寸缩小至微米级。实验验证了其在加密通信中的潜力(误码率趋近0),为高密度光纤网络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2025-07-31 08:00:00
812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58]Advanced Materials-超表面振幅、相位与偏振的全面调控-天津大学张学迁团队
论文快讯摘要:天津大学张学迁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研究,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超表面的太赫兹波全参数调控新方法。通过耦合手性元原子设计,在0.2-2.7 THz宽频带内实现了振幅(调制深度75.65%)、相位(误差<5°)和偏振态(保真度>0.93)的独立控制。该技术突破传统外置器件限制,采用非交织超胞策略生成可编程矢量光束,为紧凑型太赫兹源与动态加密系统提供新思路。实验验证了空间-偏振可分离/不可分离态的高保真生成,衍射效率达51%。
2025-07-30 08:30:00
1106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57]Advanced Materials-可见光波段TiO₂超构透镜的高效制造-马萨诸塞大学James J. Watkins团队
论文摘要: 马萨诸塞大学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研究,通过紫外辅助纳米压印(UV-NIL)技术结合TiO₂纳米颗粒墨水,实现8英寸晶圆级可见光超构透镜的高效制造。创新性采用双粒径(10 nm/20 nm)颗粒混合优化墨水堆积密度,辅以原子层沉积(ALD)填充间隙,使折射率提升至2.3,绝对聚焦效率达81.2%(理论极限83%)。单次压印5分钟可制备约1000个4 mm透镜,晶圆均匀性误差<5%,且450°C煅烧后无有机残留。该工艺解决了传统蚀刻法的材料损耗与效率瓶颈,为AR/
2025-07-30 08:00:00
1056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56]Advanced Science-36通道自旋与波长协同复用超表面全息-浦项科技大学Junsuk Rho团队
摘要:韩国浦项科技大学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相位梯度逆向设计的超表面全息技术,实现36通道自旋-波长协同复用。该方法通过单一相位图优化同步编码18个波长(420–800 nm)和双偏振态(LCP/RCP)信息,引入噪声抑制损失函数将通道串扰降至<5%,峰值信噪比达13.96–20.39 dB。相比传统方案,设计效率提升3倍,数据需求减少90%,为高密度光学存储与加密提供了新范式。实验验证了氮化硅超表面在8通道宽波段和36通道密集复用的高保真成像能力。
2025-07-29 08:30:00
950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55]Small Structures-全介质超构透镜实现高效手性表征-哈工大肖淑敏、宋清海团队
摘要: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团队在《Small Structures》发表研究,提出一种全电介质超构透镜,解决传统手性表征系统体积大、效率低的问题。该设计通过高深宽比硅纳米柱阵列实现相邻波长(780 nm与850 nm)的相位独立调控,将偏振保留与转换功能集成于单一器件。实验显示,850 nm圆偏振光聚焦效率达54%,780 nm非偏振光准直效率为45%,聚焦光斑接近衍射极限。该研究突破了超表面多任务集成瓶颈,为量子信息处理和生物检测提供了紧凑化解决方案。
2025-07-29 08:00:00
1343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54]Light-超表面完美矢量光束实现任意相位与偏振环形图案调控-帕多瓦大学
摘要: 帕多瓦大学团队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发表论文,提出一种基于双功能硅基超表面的方位角变体完美矢量光束生成技术。该研究通过融合动态相位与几何相位调控机制,在单层超表面中实现正交圆偏振分量的独立相位编码,突破了传统方法在相位与偏振独立动态调控上的局限。实验验证了超表面在1310 nm波长下生成多环矢量光束的能力,相位控制精度达λ/13,透射效率达72%。该技术为光学镊子、量子通信等应用提供了可编程光场调控新平台,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研究创新性地引入参数化方
2025-07-28 08:30:00
908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53]Light-非局域相变超表面实现边缘检测与明场成像双功能-牛津大学
摘要:牛津大学与埃克塞特大学联合团队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发表研究,提出基于Sb₂Se₃相变材料的非局域超表面,实现可重构图像处理。该设计通过调控材料晶态(非晶态实现拉普拉斯边缘检测,晶态保留原始图像),在1050 nm波长下达到81%能量效率,支持3.5 μm高分辨成像。创新性结合准BIC机制与全局相变调控,突破传统超表面需局部重构的局限,兼容纳米压印工艺。实验验证了其在显微成像中的双模态切换能力,为AI辅助成像设备提供低功耗解决方案。该成果为动态空间频率
2025-07-28 08:00:00
1076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52]Small-全空间可编程超表面-东南大学崔铁军院士、吴瑞元团队
摘要:东南大学团队在《Small》发表研究,提出一种全空间可编程超表面,首次实现同极化、同频段下反射与透射波的独立动态调控。该设计采用双层级联超原子结构,集成5个PIN二极管,通过FPGA实时控制相位编码,在4.7GHz频段实现反射(Rxx>-1.5dB)与透射(Txy>-3dB)的高效调控。实验验证了±45°波束偏转与200mm单点聚焦(效率51%)功能,突破传统方案需极化/频率分离的局限。该技术为智能通信与多任务传感提供了高集成解决方案,推动超表面向实时可重构系统演进。DOI:10.1002
2025-07-27 10:44:36
1187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51]AFM-强化学习实现跨场景迁移超表面-浙江大学陈红胜、钱超团队
摘要:浙江大学团队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发表论文,提出一种基于即插即用内核的智能超表面跨场景自适应方法。该方案通过强化学习框架结合历史经验复用机制,将训练时间缩短33%-67%,在3.7-6.3GHz频段实现50%相对带宽的隐身性能,动态响应时间低于0.1秒。创新性地将物理模型与数据驱动结合,解决了传统方法在随机散射环境中的泛化难题,为智能超表面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在点对点、路径对路径及场景对场景迁移中的高效性和鲁棒性。
2025-07-27 10:41:24
897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50]Small Methods-宽带多光谱偏振滤光片超表面阵列-南京大学王漱明团队
摘要:南京大学团队在《Small Methods》发表研究,提出基于逆向设计的马赛克超表面(BMSPF),实现宽带多光谱偏振编码。该MIM结构超表面在400-1100nm波段内实现51个光谱通道(分辨率6nm)和全斯托克斯偏振成像(保真度>0.97),具备30°视场的角度不敏感特性。通过遗传算法优化单元结构,使Mueller矩阵相关性降至30.13%,结合神经网络解码,解决了多模态信息耦合难题。该设计将传统分光系统体积缩小20%,为农业检测、生物医学等动态场景应用提供高集成解决方案。研究通过金属-绝缘
2025-07-26 08:30:00
815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49]Nano Letters-多协议量子密钥分发的多通道超表面-南京大学王牧、彭茹雯团队
论文摘要:南京大学团队提出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多协议量子密钥分发(QKD)方案,通过多通道硅基超表面实现自旋-轨道角动量混合态的高效生成与分发。该超表面在813nm波长下实现四通道并行操作,通道损耗<1.6dB,保真度达0.93,支持BB84和BBM92协议,密钥率>0.8Mbps,误码率<3.8%。研究首次将超表面技术应用于多协议QKD,显著降低了系统复杂度,为紧凑型量子通信网络提供了新思路。成果发表于《Nano Letters》(IF=9.6)。
2025-07-26 08:00:00
713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48] Nano Letters-非线性光学信息编码超表面-南科大李贵新团队
论文快讯:非线性光学信息编码新突破 南方科技大学李贵新团队在Nano Letters发表研究,提出基于灰度光刻的等离子体-ENZ混合超表面,通过单步光刻同步调控二次谐波(SHG)的振幅与相位。该设计利用C3对称金元原子与ITO薄膜,实现SHG强度800%提升(效率达2.1×10⁻¹⁰),并在单像素级别完成"太极"与"π"图案的高保真编码(结构相似性>0.9)。创新性结合灰度光刻与非线性几何相位,突破传统超表面多参数调控瓶颈,为高密度光学存储与动态加密提供新方案。
2025-07-25 08:30:00
964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47] Advanced Science-多自由度复用超表面的物理驱动智能设计-东南大学崔铁军、 游检卫团队
摘要:东南大学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研究,提出物理驱动智能设计(PDID)方法,解决多自由度超表面设计中的计算复杂度和数据依赖性问题。该方法将耦合模理论(CMT)与神经网络结合,显著提升设计效率,计算时间降低两个数量级,数据需求缩减至传统方法的1/50。实验验证显示,角度复用聚焦误差<3%,偏振复用全息图像相似性>0.9,为复杂超表面设计提供了高效、可扩展的解决方案。这一跨学科方法为电磁隐身、通信等应用开辟了新路径。
2025-07-25 08:00:00
1040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46] Nature Nanotechnology-单层波导消色差超光栅AR显示-韩国三星团队
论文快讯:三星与浦项科大团队在《Nature Nanotechnology》发表单层波导AR显示新突破。研究通过消色差超光栅(AMG)与随机拓扑优化算法,实现500μm超薄单层波导全彩显示,解决传统多层结构(>1.5mm)的笨重难题。关键创新包括:① 氮化硅纳米柱阵列使红/绿/蓝光同角度衍射(54°);② 分区外耦合器设计将眼盒均匀性提升至73.9-81%。实测显示20°视场下MTF达20 cycles/mm,PSNR>20dB,为轻量化AR设备提供新方案。(149字)
2025-07-24 08:30:00
865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45] NC-三维完美矢量涡旋光束调控超表面-南京大学徐挺团队
摘要:南京大学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提出一种单片碳化硅超表面,可高效生成三维完美矢量涡旋光束(PVVB)。该超表面通过几何相位与传播相位协同调控,实现正交圆偏振光束的独立生成与共轴叠加,解决了传统方法系统庞大、效率低下的问题。实验显示,该方案在630 nm波长下偏振转换效率达65%,并能实现高精度三维光场调控与信息加密,为集成化量子通信与光学操控提供了新路径。(142字)
2025-07-24 08:00:00
1030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44]Advanced Science-迁移学习赋能超表面生物传感器-上海理工大学彭滟团队
【论文快讯】上海理工大学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基于迁移学习的太赫兹QBIC生物传感器优化设计研究。该研究创新性地采用两阶段迁移学习方法,首次实现品质因子(Q因子)、品质因数(FoM)与有效传感面积(ESA)的多指标协同优化,数据需求降低50%。设计的超表面生物传感器可检测纳克/微升级同型半胱氨酸,实验与理论预测高度吻合。研究通过预训练-微调框架建立超表面设计新范式,为痕量生物检测提供突破性解决方案。图文详述了网络模型构建、指标优化过程及实验验证结果,相关成果发表于JCR-Q1期刊(I
2025-07-23 08:30:00
980
原创 [超表面论文快讯-143]Advanced Science-多波长消色差三维变焦超构全息-北航王琼华团队
摘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研究,提出一种结合宽波段超表面与快速可调液体透镜的多波长消色差三维全息变焦技术。通过硅基纳米柱阵列调控红绿蓝三色光场,配合电磁驱动液体透镜(响应时间5-23ms),实现变焦比例2.1、成像深度≥2.7cm的全息显示。该技术突破传统静态相位调制局限,使三波长图像尺寸误差<0.5mm,结构相似性>0.8,并首次实现四层三维图像的实时深度/尺寸调整,为全息显示与光存储提供新方案。(148字)
2025-07-23 08:00:00
756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