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锻炼结构化思维

前言

提到产品经理的必备技能,很多人会说需求分析、文档编写、沟通表达、产品设计、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这些确实是产品经理日常工作中需要经常运用的能力模型,但却不是拉开产品经理水平高低的关键内核。真正可以促进产品经理由初级入门进阶到高级资深甚至是专家级的内在本质,其实是对结构化思维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既然结构化思维对于产品经理如此重要,那么什么是结构化思维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下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是否会遇到以下一些困惑:

  1. 上级突然要你准备向老板汇报产品方案的PPT,你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开始准备;

  2. 众多业务部门提了很多零碎的需求,无法快速地从纷杂的需求中,定位并且剥离出关键需求,感到压力倍增;

  3. 日常忙于应对各种业务需求,无暇思考产品的发展方向,只是一味地进行需求执行,功能落地,个人成就价值感低;

  4. 需求推进过程中需要协调不同部门配合时,总是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找到方法开展工作,有时效果却并不理想;

  5. 自己辛辛苦苦画了半天的原型,写了几页的文档,但最后在需求评审的时候,却发现没有很好地解决用户问题,没有得到业务部门或者研发团队的认可;

PM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正确精准表达出自己想要输出的信息,掌握底层逻辑---结构化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培养结构化思维的有效工具即是---金字塔原理。

不少PM常觉得自己不善言辞,会发现精准表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实际的日常工作中,他们经常会遇到以下问题:

  • 在项目交付管理的过程中,PM想说服相关方协助推进卡点问题,但对方总表示不懂你要表达的意思,不知道需要协作什么,影响工作效率;

  • 在向TL汇报工作进展时,TL常常听不出你想要阐释的重点,你的汇报进程总是被打断或者被提出很多挑战问题;

  • 方案评审阶段,虽然感觉你自己的方案文档准备的不错,但是总是讲不清楚,需要相关方帮忙解释才能让所有人听懂方案思路;

这些问题均会降低PM在日常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严重时甚至产生信息GAP等次生问题。PM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正确精准表达出自己想要输出的信息,掌握底层逻辑---结构化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也被成为“框架思维”,是指通过对原来的信息进行归类分组,让整体的信息更有条例和逻辑,便于记忆。这个分组和整理的过程即是结构化思维。举个例子,一个BD经理正在总结当月的工作情况,本月他工作的大致信息有:遗漏了重要客户信息,达到了10万元销售业绩,被客户投诉了......分组和整理前的工作总结如下: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但如果我们将这些信息梳理分组后,不难发现,可以分为三个主题:本月工作成果,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整理后的工作总结如下: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为什么产品经理需要有结构化思维?

对于产品经理而言,无论是文档编写、原型设计,还是沟通表达、方案规划,决定上述工作最终成果的关键点在于是否有很好的结构化思维作为支撑,否则最终的结果都会很不理想。以下具体来看结构化思维对产品工作带来的好处。

1. 有助于从本质剖析理解业务诉求及产品逻辑

结构化思维会让你从商业模式、产品逻辑以及底层业务逻辑角度,来理解需求源头以及产品形态,以及呈现在表层功能端的产品设计。比如看到提交订单页面上的优惠券功能,就需要从底层分析优惠券匹配的规则逻辑,涉及到哪些业务结算逻辑,会有哪些不同类型优惠券,组合优惠券的抵扣逻辑是什么等等。

2. 有助于准确评估产品价值,高效开展工作

产品经理日常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需求,如果事无巨细地不加区分地处理,则会搞得自己整日忙忙碌碌,却产出有限。面对各种需求,需要分析背后的逻辑,决策这个需求要不要做,优先级如何,如果你没有结构化思维,你很难去决策和保证你的判断是否正确。

3. 有助于聚焦关键,并逐步拆解产品工作

当接到一个具体需求或者用户反馈后,很多初级的产品经理很容易着眼于细节或者着急开始进行原型功能设计,却没有关注需求的核心本质或者业务框架。这样很容易迷失在细节中而最终偏离初定的目标,或者由于缺乏成体系规范化地层次设计,导致有些场景问题没有考虑,而最终不得不反复修改甚至返工。可以通过结构化思维的深入思考,先关注问题核心,梳理框架及层次逻辑后,再进行细节原型页面和功能逻辑的打磨。

4. 有助于提升沟通效率,打造专业形象

产品经理在工作过程中会和各个部门的同事沟通交流,而在沟通交流中最重要的就是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需要站在对方的立场让沟通更有效。在这个过程中,结构化思维就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通过明确阐明观点,具体列出支撑论点,分条陈述,可以清晰准确地将思想观点传达给其他同事,也可以给人以干练可靠的职场形象。那么后续在和研发或者相关方沟通合作时,对方也会给予更多的尊重,配合意愿也会更高。

结构化思维3大要素

  • 主题鲜明:有清晰的中心思想,结论先行

  • 主题不宜过长。过长的主题会造成接收人理解困难,也有极大可能存在表达不清晰等问题

  • 主题要与内容有关。即是不要脱离主题谈内容。

  • 主题要有观点。主题是内容的观点,所以开头主题必须明确表达出观点,不可含糊。

  • 归类分组:同类信息归为一组

i.信息归类。列出所有的信息选项。ii.归纳共性。相似有共同特性的信息列为一组。iii.确认调整。仔细查看分组,如果发现有的信息不属于同一个范畴,可进行调整。

  • 逻辑递进

  • 横向层次:递进关系

  • 纵向层次:逻辑关系

基于上述这些介绍,我们结合5W2H和金字塔原理展开介绍。

5W2H

What(明确目标)

首先明确你的产品目标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如果是要从0到1搭建全新的产品,那么就更需要问自己,这个产品的商业逻辑是什么?产品定位是什么?先清晰了解目标后再动手解决问题,产品战略拉得越长,越要经常回头看目标,如果路的方向走错了,做多少努力都是无用功。

Why(以终为始)

在明确需求或者产品是什么之后,我们需要反问自己:用户为什么需要它?是不是非它不可?有什么核心卖点和价值?为什么现在需要它?为什么是这个方案,有没有更优的实现方式?通过一系列的发问,这样可以让自己更加充分评估需求/产品价值,不盲从业务部门,不简单作为业务需求的搬运工,做一只有思想有深度的产品汪。

Who(识别用户)

我们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需要明确最终面向的用户是谁?用户群体有多大?涉及到哪些不同身份角色?每个身份角色会涉及使用的场景是什么?不同身份角色的用户对于产品的诉求是否有差异?不同用户之间涉及到哪些相互配合和交互的地方?

When(瞄准时机)

我们可以看到市面上成功的爆款产品,推出的时机往往也很重要。它们会紧紧抓住市场发展的特定时期,率先推出后快速占领市场份额。而产品经理在日常工作中,可能推出全新爆款产品的机会比较少,更多的是处理日常的业务需求。经常需要评估需求优先级,是否是一个迫切的需求,预期的上线时间,需求功能被高频使用的时间或周期是什么?······

Where(深入场景)

基于用户视角以及习惯,建立场景化思维,通过场景唤醒用户的兴趣,相比于自嗨式的产品设计,更容易获得成功。例如用户说想要一杯果汁,那么真实的需求是什么?用户口渴了。那么是不是一定要果汁?白开水、茶或者咖啡是否也可以?如果用户一定要喝果汁,什么果汁呢?如果明确是橙汁,是鲜榨还是瓶装饮料?是直接喝还是带走?是否还需要其他搭配果汁的甜点?······可以看到通过不断深入地反问探索,我们可以将用户使用场景逐渐明确系化,从而才可以更贴合实际的用户需要。

How(制定方案)

在明确了上面的各个要素内容后,就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知道怎么实现最终的效果?现状和问题是什么?怎么以最优的方式实现?涉及到哪些关键步骤和需要协调的资源?怎样提升工作效率?具体的工作计划是什么?替代方案是什么?后续的运营策略是什么?

How Much(关注价值)

产品经理不能只聚焦在需求功能的落地实现上。优秀的产品经理,可以站在更高和更广的层面开思考问题。比如实现产品的成本是多少?要做到什么程度?需要投放的范围有多广?最终产品功能的质量水平如何?业务指标、产品指标、性能指标完成情况如何?

当然,日常的结构化分析方法又很多,SWOT、PEST、SMART、矩阵式分析方法等等,本文只是以5W2H方法举例,在做产品设计时的一点思考的方式和路径。在做具体问题的处理上,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更适合的方法模型进行分析。重点是在训练结构化思考的过程,经过长期的练习和沉淀,这种思维方式就会变成自己的一套方法论和软技能,对于产品能力的提升都是大有帮助的。

“金字塔”原理

培养结构化思维的有效工具即是---金字塔原理。

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可由3-7个论据支持,这些论据本身也可以是个分论点,分别被3-个论据支持。如此延伸状如金字塔: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金字塔原理的4个基本规则:

  1. 自上而下:每一层次的思想必须是对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况总结;

  2. 结论先行:每次思考都只有一个中心思想;

  3. 归类分组:同组的思想观点必须是属于同一逻辑范畴的;

  4. 逻辑递归:每组的思想观点必须按照逻辑顺序排列。

金字塔原理结构

基本结构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分组后的各部分内容应该遵守遵循MECE原则: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mutually exclusive),相互排斥、没有重叠所有部分完全穷尽(collectively exhaustive),没有遗漏这里我们举一个用增互动指标设定的场景为一个例子,将用户生命周期的4个阶段:拉新、留存、促活、召回。作为一个完整时间轴来设定指标,做到相互排斥,没有重叠。每个阶段可能存在的阶段指标,尽量穷尽,整理如下(备注:篇幅限制,并未完全枚举所有用增互动指标)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横向结构

思想之间的联系可以是横向的,即是多个思想共同组成一个逻辑推理,而被并列组织在一起:我们可以从理想L9的产品设计思想来窥见金字塔思想横向结构在实际工作上的实践,从更加细分和贴近中国国情市场,到二台车的增购需求推出需要长续航和超大空间等特征,乃至最后集成“奶爸车究极体”特点于一身的家庭智能旗舰SUV车型。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纵向结构

思想之间的联系可以是纵向的,即任何一个层次的思想都是对其下面一个层次思想的总结。例如OKR管理体系建立、落地和执行概览:OKR管理体系需要OKR承接人写同人责任清晰、各KR保持目标一致、且需要对落地执行情况进行跟进监督--健康度看板。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金字塔原理应用-有效表达

如何应用金字塔原理实现准确清晰地有效表达,做到“想清楚,说明白”。

有效表达4大特点

有效表达具有4个特点:

  • 对方愿意听,有兴趣听:表达是双向的,即我们想要将信息准确地传达出去,对方也需要愿意听有兴趣听,否则这就是无效的。例如你作为一个健身教练,去和一个有增肌需求的健身爱好者推销有氧课程,那极有可能从最开始对方就是抵触你想要的表达的内容的。

  • 对方理解并接受我们表达的观点:我们表达的观点只有被理解且接受了,才算有效。例如TL告诉我们某技术方案某些点可以优化,如果我们作为下属理解错了,也就无法思考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优化方案。

  • 对方记住我们发出的指令

  • 对方执行我们发出的指令:我们表达的目的不仅仅是传递一些信息,还需要接收方去执行我们想要的行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表达。例如,作为PM上报了一个资源不足的风险给相关域TL,期待对方能够协调。但即便对方理解了信息但是不作为,我们的表达仍旧称不上有效。

有效表达4个核心要素

  • 主题:关于什么?主题其实就是金字塔结构中的中心思想,确定了主题就是确定了表达方向。

  • 核心结论:观点是什么?金字塔原理遵循自上而下的表达逻辑,即结论先行。即关于该主题我们的观点是?

  • 论据:理由是什么?抛出核心结论后,紧接着就要给出充分理由,且理由要按照一定的逻辑有序展开。

  • 行动:要做什么?在实际的项目管理工作中,表达的目的大多数是希望对方能够积极按照我们的指令行动,因此在阐述观点和论据后,我们一定要将具体的行动告诉对方。这样表达的效果也就越好。

例如,现在作为一个PM,你要写本周的工作周报,你应该怎么表达?首先当然是介绍,你上周的工作主要围绕着什么主题展开,这也是你目前的工作重点--主题:XX项目的交付管理。紧接着可以引出周报的核心结论:当前工作进展XX,有无风险。核心结论抛出后,即可以给出相关论据。如无风险是因为:当下工作进展顺利,暂无卡点问题/已识别到相关风险并做好兜底方案;如有风险是因为:当下工作进展目前面临如下卡点,暂无兜底方案,但预计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去解决。这样的表达即是一个较为完整且清晰的周报结构。这里介绍下我们在表达的时候可以采取的一个TOPS原则:

T:TargettoAudiences有的放矢

O:OverArching贯穿整体

P:Powerful掷地有声

S:Supportable言之有据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SCQA模型

SCQA模型: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SCQA模型取用情境、冲突、疑问和解决方案四个要素的英文首字母形成,这四个要素的顺序并非固定的。根据排列顺序的不同,分为标准式、开门见山式、突出忧虑式和突出信心式。

  • 标准式:按照人们的思维顺序展开,便于接收方阅读理解。以“需求范围蔓延”为例,采用“标准式结构”报风险的表达如下:A项目一期上线范围进行了扩充,包括支持三端和支持大促还有物流氛围--这是项目范围蔓延导致可能延期--新增的a、b和c、d各域已经开始对接工作,目前a排期已确认可以保障,b域已产出产品方案并sign-off,c技术方案已评审,d各域正在整理产品和技术方案,预计在10月21日那周进行技术方案评审。

  • 开门见山式:开门见山式是直接告诉接收方答案,然后在介绍情境和冲突。以“物流费用明细与服务商沟通确认”为例,采用“开门见山式”结构报风险表达如下:需要在11.1下班前明确公司与服务商之间的物流费用明细以及发生场景的需求细节—公司与服务商物流费用明细需求确认--会导致技术侧无法及时评审技术方案,物流结算费用明细无法及时上线。

  • 突出忧虑式:是指先介绍冲突,然后在介绍情境和解决方案。以“物流服务商对接人未明”为例采用“突出忧虑式”结构报风险表达如下:物流服务商MRD评审延迟且暂未提供相关域开发接口人—物流服务商反馈部分MRD评审需要本周五,即是相关域开发最早本周五投入开发,距离提测时间仅7天。然后物流服务商相关开发和测试人日估计按照经验来看最少需要8天--已出现大约1-2天的时间缺口,需要重点关注物流服务商在本周三下班前给出相关技术对接人。

  • 突出信心式:先提出疑问,然后再介绍冲突和情境,最后给出解决方案。这里留个开放式思考给读者,这个结构在哪些日常工作场景中可以被采用。

如何在工作中培养结构化思维?

  1. 善用成熟的结构化分析方法工具,可以帮助你在毫无头绪的时候,以更加容易的方式寻找到结构主体,并将其不断拆解。

  2. 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力,并且将知识内化为能力。通过在看书、看文章以及学习新知识后,将学到的内容代入到实际的工作场景中进行自问自答,将知识方法作为自己的分析框架。

  3. 定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对工作中的问题及可改进方向记录下来,并逐步沉淀为指导优化自己后续行动的方法论。

  4. 尝试通过写作或者演讲的方式,将自己的产品方案、工作总结、产品方法论能内容,经过自己的结构化思考加工之后,以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地方式传达出去,并且保证受众可以理解和接受。

总结

结构化思维对于每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是很有帮助的,可以提升我们高效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产品经理,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需要结构化地拆解问题,逻辑性地推理问题,尽可能全面思考解决用户的触点问题,千万不要割裂地看待问题。

本文旨在为日常工作中虽思路较为清晰但却因为表达能力不佳而工作效率被拉低的PM同学提供帮助。如何快速建立结构化思维并能时时运用,作为训练该思维的金字塔原理,不妨从每一次工作日志、工作周报、向TL汇报方案的场景中进行尝试和实践。

即使很多时候都是在处理细小或者执行层面的问题,但在思考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站在更高、更全面的视角看待公司战略、商业策略以及产品决策,从而也就对产品底层的商业逻辑有更深刻的思考。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