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技术大神远程 3 年,凌晨 1 点到 6 点竟开会 77 次。同事一脸震惊,网友:身体还扛得住吗?

送交者: gonewithsmoke [★★★★声望勋衔17★★★★] 于 2025-05-23 10:39 已读155次 大字阅读 繁体
                

做过性能优化的程序员,应该都知道 Brendan Gregg 吧。

Brendan 是一个妥妥的技术大神,在性能分析方面成果卓著。他先后就职于多家科技公司,如曾在 Netflix 担任性能工程师,在 Sun 工作时开发了 ZFS L2ARC 技术。

Image

Brendan 创造的火焰图等实用的性能分析工具和方法,这些成果被广泛应用于众多操作系统和产品中。他还著有《Systems Performance》和《BPF Performance Tools》等颇具影响力和口碑的技术书籍,还拿过 USENIX LISA 杰出成就奖。

小程程发现 Brendan 大佬的博客更新频率不高,但质量都高。2023 年发了 3 篇,2024 年发了 4 篇。

5 月 22 日,他个人博客更新今年第 2 篇文章,总结分享最近 3 年远程工作的经验。

疫情期间,很多人都有居家办公/远程办公的经历,大家对照看看有没有共同点。

3 年远程办公总结

过去三年里,我参加了 77 场凌晨 1 点到 6 点开始的会议,大约每两周一次,之后我通常会在早上 7 点开始日常工作,周一到周六皆是如此。我人在澳大利亚,为一家美国公司(英特尔)远程工作,英特尔在本地没有办公室。我并不是在抱怨。我的工作时间很奇葩,但我不觉得自己工作时长过长。我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大家对远程工作者的生活存在一些误解和臆想,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也给其他类似情况(在亚洲做美国工作)的人一些建议。

大多数早会时长为 1 小时,但也有一些更长,我为此总共清醒了 102 个小时。下面是具体分布情况:

Image

我向来不是个早起的人,但早上 7 点开始工作我还能应付。那凌晨 2 点开会呢?也能做到。单独看这些好像还行,但想想看,凌晨两三点开完会,紧接着早上 7 点就要开始工作,这意味着,运气好的话,你 3 点半睡下,6 点半就得设闹钟起床。应对这种时差并不容易,我猜其他人可能比我情况更糟(会议更多)。

和我一起远程办公的同事一样,我在家有一个专门的办公室,在那里我可以关上门,连续工作数小时不受打扰(在 eBPF 纪录片里拍摄时,这个办公室和现在已经大不一样了)。

Image

桌上的悬臂支架上装着一个 Samson Meteor 麦克风,书架上夹着另一个悬臂支架,上面装着一台 Logitech BRIO 摄像头(之前把摄像头放在显示器上,我打字时它会晃动)。既然一整天都要靠声音和视频与他人交流,那么拥有最优质的声效和画面就很重要。

关于远程工作的杂记和建议:

1、 记录非工作时间的会议:有时候,明明没有其他合适的时间,可人们还是会犹豫要不要约我凌晨 2 点开会,还得发好几封邮件才能让他们相信没问题。我发现,记录这些会议、统计数量并分享数据能节省时间,比如“我已经在凌晨 1 点到 6 点之间开了 76 场会,如果你还想再加一场,没问题,那就是第 77 场”。

2、 绝不要抱怨工作时长:管理层里可能有人不支持远程办公,他们会利用你的抱怨来反对这种工作模式。有时候,凌晨四点多开会,我搜肠刮肚找合适的话来说时,会承认自己有点累,但我真的尽量绝口不提这事。

3、 保持工作动力:我发现,每天记录自己完成的工作效果最好(我这样做已经超过十年了)。如果某一天的记录看起来很单薄,我就会在第二天多做一些。我每周会向经理总结一次工作情况。

4、 别让他人无端臆想:人们常常会无端臆想。比如,Brendan 没接受会议邀请,哎呀,那肯定是因为凌晨 2 点他在睡觉。错!那是因为我和另一场凌晨 2 点的会议冲突了。我会尽量和会议组织者说明情况,但参会的其他人可能没收到消息,他们根本不会考虑这种可能性。要是我还在加利福尼亚,错过会议大家会认为是日程冲突。但在这里,他们会以为我在睡觉、没努力,而实际上我一直在努力。这意味着,人们把不是问题的远程办公当成了问题。

5、 会议取消或偷录问题:前面提到的 77 场会议,并不包括那些最后一刻取消,但我还是醒了的会议,也不包括那些本不该录制,但我醒来却发现被录了的会议。如果你们有远程员工,请尽量在他们睡觉前取消会议,并明确哪些会议会录制下来供后续观看。

6、 肠胃不适问题:每两周开一次早会听起来不算太糟。但最糟糕的是,这可能会让我肠胃不适,而且这种不适可能会持续好几天。我工作倒不受影响,就是不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这种情况,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也许只是因为多喝了咖啡。

7、 病假减少:我平时请病假就不多,所以我的数据可能没什么代表性。仅供参考:我上一份线下工作,平均每年请 1.5 天病假(6 年共请了 9 天),而现在是 0.33 天(3 年请了 1 天)。

8、 南北半球时差问题:夏令时在南北半球的调整方向和日期都不同,所以在悉尼,根据一年中的不同时间,我和美国西海岸下午 5 点到晚上 9 点的工作时间有 3 小时、4 小时或 5 小时的重叠。为了方便大家,我在日历上突出显示了我的工作时间。

9、 周六工作安排:在澳大利亚,周六上午相当于美国的周五下午。有段时间,我尝试周二到周六工作,但如果我周六早点结束工作(美国时间下午 5 点),周一再补上,这样更有利于家庭相处。

Image

其他注意事项

1、 职业发展受限:我发现远程办公会限制职业发展,我也听过“眼不见,心不烦”这种说法。即便远程员工更有能力,甚至在某个领域是世界顶尖的,机会还是可能会给本地员工。然后就会要求远程员工在每周或每月的会议上培训本地员工。但这点时间根本不够,而且权力不对等:本地员工占主导,他们可以不听。这会降低公司的竞争力。不过,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试着给远程员工机会,让他们去做最擅长的工作。

2、 与线下办公对比:这取决于工作内容和会议频率。我上一份线下办公室工作的最后几年,我们团队成员通常各自负责不同的项目,戴着耳机,主要通过聊天室交流,很少有面对面的会议。我们唯一固定的人际交流时间是午餐时间。对于那种工作来说,远程办公和线下办公没太大区别:工作内容相似,交流方式也相似(我最怀念办公室的,就是下班后和同事一起打板球)。对我现在的工作来说,区别也不大,因为和我一起工作的人分布在各地。唯一能解决的问题就是“眼不见”的问题,但这也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3、 远程办公成功案例:Linux 开发就是全球工程师远程协作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要注意的是,Linux 工程师每年至少会参加一次 Linux 会议,远程办公的员工也可以参加公司的聚会。我的书是另一个例子:那是我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项目,我和审稿人在线上合作,其中一些人我至今都没见过面。还有世界上第一个 AI 火焰图,也是一个完全远程办公的团队的成果。

最近,我和美国同事开视频会议时提到了“凌晨 1 点到 6 点之间开了 77 场会”这个数据,我能看到他们脸上震惊的表情。他们是不是以为我只是朝九晚五地工作,没有努力去适应其他时区?我知道有些公司在讨论结束远程办公:做决策的人是不是也对远程员工的生活有这样的误解呢?虽然作用可能不大,但我至少可以在这里分享自己的经历,作为一个例子。

当一些人听说我在澳大利亚远程工作时,他们可能会想到海滩、冲浪板和阳光明媚的假期,但我的现实是,全职工作,工作时间奇葩,靠大量咖啡提神,还会错失一些机会。不过,每份工作都有优缺点,我仍然很感激有些公司提供了完全远程办公的选择。

网友评论

runamuck

“保持工作动力” 这个建议太棒了。我发现这招也很管用,但我从未见过任何 “动力/效率专家” 提到过这一点。

tushar-r

十多年来,我大部分时间都在远程办公;从 2019 年起开始完全远程办公。我总是在工作时面临很大的时区差。这种情况难以持续——我曾尝试过“改变睡眠周期”,但无论从健康还是陪伴家人的时间来看,都行不通。

大多数时候,推迟会议或调整会议时间是值得的。如果有人一直不通情理,那么向上级反映可能是解决办法。

Pet_Ant

Branden 你没有孤独感吗?有时候我会连续几天见不到任何人。这种状态往往在你开始产生疏离感并反思时才会被察觉。为了见见人,我甚至会特意出去买午餐。

theodric

2007 到 2018 年,我大部分时间都在远程办公,2020 到 2023 年则毫无意外地完全远程办公。但我从未因此产生过人际缺失感。现在我务农,每两到三周才离开农场一次,除了妻子偶尔可能见到邻居外,几乎见不到其他人。我不能代表所有内向者,但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通过网络交流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


贴主:gonewithsmoke于2025_05_23 10:40:03编辑

喜欢gonewithsmoke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举报反馈] [ gonewithsmoke的个人频道 ] [-->>参与评论回复] [用户前期主贴]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返回电脑前线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主帖帖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