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奈谈(五)

送交者: 半山清溪 [★★人民共和★★] 于 2025-05-17 16:03 已读4549次 2赞 大字阅读 繁体
我们常认为,说一个人理性是夸奖。从17世纪以来,西方文明的传统崇尚理性主义。然而理性主义在我看来只是一套思维逻辑,如同一个按照一定逻辑运行的程序,它输出的东西正确与否并不完全由这套逻辑决定,它还和输入的内容密切相关。比如三段论,就是一个思维逻辑,大前提加小前提得出结论,举个例子,大前提所有人都会死,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结论苏格拉底会死,这个结论是直接与大前提小前提输入的正确性关联,而与这个逻辑无关,比如说大前提所有花都是黑的,小前提牡丹是花,结论牡丹是黑的,这个结论很荒谬并不是因为逻辑错了,而是输入的大前提是错的,再比如所有人都会死,小前提石头是人,结论石头会死,这个结论很荒谬是因为小前提是错的。因此,我们并不能只谈理性,必须同时还要谈三观和认知,三观是理性的大前提,认知是理性的小前提。一个理性的人如果三观不正,且认知低下,会表现出精于算计,精致的利己主义,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小人。而一个理性的民族三观扭曲,将会是场灾难。这就解释了德国人如此理性的民族,为什么在二战期间会犯下如此灭绝人性的罪恶,单纯因为小胡子?也不尽然。小胡子只是利用了欧洲的反犹传统,加上一战后对德国人过于苛刻的战败条款所激发的民族悲情,将整个民族的三观改写,并通过民族的理性传统,造成合成谬误。

以我们中国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文明,或者叫东亚文明,也是以理性作为传统的。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再到阳明心学,也都是以理性为根本。但东西方两种理性走了不同的路线,东方理性更多关注人及人与人的伦理关系,西方理性更多关注物及由物引发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东方理性认为维护人与人的伦理关系是一切社会生活的根本,因此传统中国的政治经济活动都是围绕人的伦理关系开展的,有三纲五常,以“家”为伦理关系为中心,向外辐射并进行逻辑类比,比如皇帝被叫为“君父”,官吏自称“臣子”,那么一个家最权威的话事人就是父,一个国最权威的话事人自然就是“君父”,也就是皇帝。而在西方理性中,根本是维护人对物的所有权与规定由此产生的人的社会关系,比如法律和契约,在法律的规定下的人对物的所有权是受到保护的,因此就有了“我的破屋,风可以进雨可以进,但是国王不能进”的民谣。我认为中国过去一二百年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中国这种维护伦理关系的三观有很大关系。中国过去一二百年的屈辱的近代史,不幸之中也有大幸,福祸相依,中国传统的“家”伦理被革命和工业化的浪潮击了个稀碎,更因为教育的普及,使咱们不再需要通过文人士大夫的解读就可以直接阅读中国最具智慧的一批智者的文章,比如老庄孔孟等等。

就说老子道德经,总共5千多个字,我读了几十遍,每一次都有新的体会。比如大家最熟悉的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很多人在说,老子强调道不可言说。在王弼的《道德经注》中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也是在说,可言说的道和名不是常道恒道,所以常道不可说不可名。真是这样吗?如果老子本意说道不可道,那费力又写五千字干什么?在《庄子·天道》中庄子讲了轮扁与齐桓公的故事:这天,轮扁在斫轮,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上前问桓公:敢问公在读什么书?桓公答:圣人的书。轮扁问:圣人还在吗?桓公答:圣人已死。轮扁说:那你读的就是古人的糟魄了。桓公很生气,说:你一个轮人怎敢评议我读书?如果说不出道理来就要你命!轮扁回答:我是从我所做的事来看的。砍制车轮,慢就容易滑动而不牢固,快就会生涩而难入,不快不满,才能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嘴又表达不出来,但是有一种奥妙的技艺表现在这制作的过程中。我不能把它明确地告诉给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接受过去。古人已经死了,他那无法传授的东西也已一同消失了,那么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的糟魄罢了!庄子评价说“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我们去细心体会糟魄或者糟粕,魄与粕相通,指酒渣,也就是说精华的部分已经遗失,留下的只是渣渣。从这个角度上说,老庄是心意相通,观点一致,并不是道不可道名不可名,而是言说无法道尽,语言是无力的,是不够的,有很多实际的细节不是靠语言能描述出来的。现代西方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也说,之所以有哲学问题,是因为语言的误用。

顺着这个思路,这一整章就通顺了。很多实际的对于道的细节语言不能描述出来,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应该“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在无的时候,也就是事物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去观察其细微的发生;在有的时候,也就是事物已经形成的时候,去观察其边界(徼在作名词边界时念jiao四声)。这也是为什么后文中老子又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道不是光听和读就能得到的,是要钻研和实践它的。当我们要全面了解一件事物时,要寻其源头历史,观察其如何发生,如何发展,如何演化,其演化会否突破某些边界,形成转化,边界变大事物扩张,边界变小事物消亡,这个规定事物的边界本质上就是形而上,如易经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这种追根溯源的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性原理。当探寻宇宙的第一因,就会到达完全超出人类能力的区域,那就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康德说的二律背反,维特根斯坦说的我们人类应该保持沉默的议题,科学的尽头是玄学呀。由此可见科学也不是无限的万能的。
这只是一个例子,中华文化经过千年被误读的内容太多了,扭曲了整个民族的性格,是时候来一场中华文化的文艺复兴了。

说起三观,抛开被误读的部分,中国文化的主流是极具现代精神的。如果用一个字概括中国文化的精神,不知道读者们会选什么字,我会选“正”字,出处是《庄子·逍遥游》中“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这个“正”也是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正气。说到正气,大家会联想到正襟危坐的老夫子,太过于严肃,其实是两回事,正也可以幽默诙谐。我在英国20年,有时觉得英国人挺可怜,一方面是食物,另一方面是历史回忆。在英国很多城市都建有Viking(维京)纪念馆,讲述维京人是如何侵扰和屠戮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但其实盎格鲁撒克逊人本身和维京人一样,也是海盗出身,只是一个来自欧洲大陆一个来自北欧。后来盎格鲁撒克逊人又被诺曼人征服,逐渐形成现在的英格兰人。英国作为西方世界的代表,文化基因中始终存在一种海盗的气质,比如伊丽莎白一世利用海盗对抗西班牙舰队,在影视作品中的《加勒比海盗》,《How to train your dragon》。这种海盗逻辑是深植在民族血液中的,昂撒的精英们所信奉的还是弱肉强食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只是不对外宣扬而已,但偶尔会露底,比如不小心说出来“上不了餐桌的就只能上菜单”。上周最大的新闻就是中美达成了协议,原本以为瑞士的谈判最多就是扔出一只靴子,还要等下一只,没想到“哐当”,一整套行头都砸在地板上,给股市画了个深深的V字。我上期佛奈谈刚说川普不会让他的衰退持续太久,这周就结束了,难怪有人评论说,这是川普的阳谋,是要割某些资本的韭菜。不管从哪方面说,川普和拜登,共和党和民主党,不管谁当总统,都代表了资本。也有人说,中美这次这么快达成协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印巴空战中中国军工制造展现令人震惊的实力。Anyhow,这次之后,中国是有资格在餐桌上和海盗们一起用餐了。

https://zhonghuarenmingonghe.wordpress.com/2025/05/17/%e4%bd%9b%e5%a5%88%e8%b0%88%ef%bc%88%e4%ba%94%ef%bc%89/
其他更多文章请访问我的博客
https://zhonghuarenmingonghe.wordpress.com

            

喜欢半山清溪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举报反馈] [ 半山清溪的个人频道 ] [-->>参与评论回复] [用户前期主贴]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返回笔会文聊首页]

半山清溪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主帖帖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