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真伪,《别了,司徒雷登》《千万不要再“别了,司徒雷登”》

送交者: Weiggg [♂☆★★★声望勋衔15★★★☆♂] 于 2025-05-23 5:13 已读383次 3赞 大字阅读 繁体
我在中国一个网站上看到下面这则读者留言:
历史从来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其真实性大可怀疑,从现当代即可看出。从四一二到张国焘王明,从别了司徒雷登到刘少奇林彪,真实情况似乎并不是ta们灌输的那样。为了统治,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坐江山,统治者只能那样。

作为参考资料,我把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的评论员文章《别了,司徒雷登》复制在下面。此文发表之后,在中国大陆,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司徒雷登都被当作美帝国主义的象征。

刘亚洲将军的弟弟,在美国卡特中心工作的刘亚伟在其文章《
别不了的司徒雷登》中写道:“假如当年司徒雷登去了北京,中国政府会不会‘一边倒’死心塌地跟上莫斯科并被卷入朝鲜战争,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我认为,即使当年司徒雷登去了北京,中国政府仍然会“一边倒”死心塌地跟上莫斯科并被卷入朝鲜战争。毛泽东显然喜欢苏联的专制体制而不喜欢美国的民主体制。苏联体制有利于领袖独裁和一党专政。

《别了,司徒雷登》这篇文章底下有一些注释,似乎来自《毛泽东选集》。至少其中第八条就不够真实。其文字是:

[8] 朱自清(一八九八——一九四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文学家、教授。抗日战争结束后,他积极支持反对蒋介石统治的学生运动。一九四八年六月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植日本和拒绝领取“美援”面粉的宣言。当时他的生活非常困苦,这年八月十二日终因贫病在北平逝世。在他逝世以前,还嘱咐家人不要买国民党政府配售的平价美援面粉。

其实,当时朱自清的生活并不困苦,其死因只是病而不是贫。朱自清绝非饿死,而是病死。

————————————————————————————

《别了,司徒雷登》

(一九四九年八月十八日)

美国的白皮书,选择在司徒雷登[1]业已离开南京、快到华盛顿、但是尚未到达的日子——八月五日发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司徒雷登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在中国有相当广泛的社会联系,在中国办过多年的教会学校,在抗日时期坐过日本人的监狱,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因此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在马歇尔系统看来,他只有一个缺点,就是在他代表马歇尔系统的政策在中国当大使的整个时期,恰恰就是这个政策彻底地被中国人民打败了的时期,这个责任可不小。以脱卸责任为目的的白皮书,当然应该在司徒雷登将到未到的日子发表为适宜。

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替美国打仗杀中国人,借以变中国为美国殖民地的战争,组成了美国帝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世界侵略政策的一个重大的部分。美国侵略政策的对象有好几个部分。欧洲部分,亚洲部分,美洲部分,这三个是主要的部分。中国是亚洲的重心,是一个具有四亿七千五百万人口的大国,夺取了中国,整个亚洲都是它的了。美帝国主义的亚洲战线巩固了,它就可以集中力量向欧洲进攻。美帝国主义在美洲的战线,它是认为比较地巩固的。这些就是美国侵略者的整个如意算盘。

可是,一则美国的和全世界的人民都不要战争;二则欧洲人民的觉悟,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兴起,特别是苏联这个空前强大的和平堡垒耸立在欧亚两洲之间,顽强地抵抗着美国的侵略政策,使美国的注意力大部分被吸引住了;三则,这是主要的,中国人民的觉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和民众组织力量已经空前地强大起来了。这样,就迫使美帝国主义的当权集团不能采取大规模地直接地武装进攻中国的政策,而采取了帮助蒋介石打内战的政策。

美国的海陆空军已经在中国参加了战争。青岛、上海和台湾,有美国的海军基地。北平、天津、唐山、秦皇岛、青岛、上海、南京都驻过美国的军队。美国的空军控制了全中国,并从空中拍摄了全中国战略要地的军用地图。在北平附近的安平镇,在长春附近的九台,在唐山,在胶东半岛,美国的军队或军事人员曾经和人民解放军接触过,被人民解放军俘虏过多次[2]。陈纳德航空队曾经广泛地参战[3]。美国的空军除替蒋介石运兵外,又炸沉了起义的重庆号巡洋舰[4]。所有这些,都是直接参战的行动,只是还没有公开宣布作战,并且规模还不算大,而以大规模地出钱出枪出顾问人员帮助蒋介石打内战为主要的侵略方式。

美国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是被中国和全世界的客观形势所决定的,并不是美帝国主义的当权派——杜鲁门、马歇尔系统不想直接侵略中国。在助蒋作战的开头,又曾演过一出美国出面调处国共两党争端的文明戏,企图软化中国共产党和欺骗中国人民,不战而控制全中国。和谈失败了,欺骗不行了,战争揭幕了。

对于美国怀着幻想的善忘的自由主义者或所谓“民主个人主义”者们,请你们看一看艾奇逊的话:“和平来到的时候,美国在中国碰到了三种可能的选择:(一)它可以一干二净地撤退;(二)它可以实行大规模的军事干涉,帮助国民党毁灭共产党;(三)它可以帮助国民党把他们的权力在中国最大可能的地区里面建立起来,同时却努力促成双方的妥协来避免内战。”

为什么不采取第一个政策呢?艾奇逊说:“我相信当时的美国民意认为,第一种选择等于叫我们不要坚决努力地先做一番补救工作,就把我们的国际责任,把我们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统统放弃。”原来美国的所谓“国际责任”和“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就是干涉中国。干涉就叫做担负国际责任,干涉就叫做对华友好,不干涉是不行的。艾奇逊在这里强奸了美国的民意,这是华尔街的“民意”,不是美国的民意。

为什么不采取第二个政策呢?艾奇逊说:“第二种供选择的政策,从理论上来看,以及回顾起来,虽然都似乎是令人神往,却是完全行不通的。战前的十年里,国民党已经毁灭不了共产党。现在是战后了,国民党是削弱了,意志消沉了,失去了民心,这在前文已经有了说明。在那些从日本手里收复过来的地区里,国民党文武官员的行为一下子就断送了人民对国民党的支持,断送了它的威信。可是共产党却比以往无论什么时候都强盛,整个华北差不多都被他们控制了。从国民党军队后来所表现的不中用的惨况看来,也许只有靠美国的武力才可以把共产党打跑。对于这样庞大的责任,无论是叫我们的军队在一九四五年来承担,或者是在以后来承担,美国人民显然都不会批准。我们因此采取了第三种供选择的政策……”

好办法,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替美国打仗杀中国人,“毁灭共产党”,变中国为美国的殖民地,完成美国的“国际责任”,实现“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

国民党腐败无能,“意志消沉了,失去了民心”,还是要出钱出枪叫它打仗。直接出兵干涉,在“理论上”是妥当的。单就美国统治者来说,“回顾起来”,也是妥当的。因为这样做起来实在有兴趣,“似乎是令人神往”。但是在事实上是不行的,“美国人民显然都不会批准”。不是我们——杜鲁门、马歇尔、艾奇逊等人的帝国主义系统——不想干,干是很想的,只是因为中国的形势,美国的形势,还有整个国际的形势(这点艾奇逊没有说)不许可,不得已而求其次,采取了第三条路。

那些认为“不要国际援助也可以胜利”的中国人听着,艾奇逊在给你们上课了。艾奇逊是不拿薪水上义务课的好教员,他是如此诲人不倦地毫无隐讳地说出了全篇的真理。美国之所以没有大量出兵进攻中国,不是因为美国政府不愿意,而是因为美国政府有顾虑。第一顾虑中国人民反对它,它怕陷在泥潭里拔不出去。第二顾虑美国人民反对它,因此不敢下动员令。第三顾虑苏联和欧洲的人民以及各国的人民反对它,它将冒天下之大不韪。艾奇逊的可爱的坦白性是有限度的,这第三个顾虑他不愿意说。这是因为他怕在苏联面前丢脸,他怕已经失败了但是还要装做好像没有失败的样子的欧洲马歇尔计划[5]陷入全盘崩溃的惨境。

那些近视的思想糊涂的自由主义或民主个人主义的中国人听着,艾奇逊在给你们上课了,艾奇逊是你们的好教员。你们所设想的美国的仁义道德,已被艾奇逊一扫而空。不是吗?你们能在白皮书和艾奇逊信件里找到一丝一毫的仁义道德吗?

美国确实有科学,有技术,可惜抓在资本家手里,不抓在人民手里,其用处就是对内剥削和压迫,对外侵略和杀人。美国也有“民主政治”,可惜只是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独裁统治的别名。美国有很多钱,可惜只愿意送给极端腐败的蒋介石反动派。现在和将来据说很愿意送些给它在中国的第五纵队,但是不愿意送给一般的书生气十足的不识抬举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当然更加不愿意送给共产党。送是可以的,要有条件。什么条件呢?就是跟我走。美国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都洒了些救济粉,看一看什么人愿意弯腰拾起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6]。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7]。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8]。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9],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10]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对于我们,不但“以死惧之”,而且实行叫我们死。闻一多等人之外,还在过去的三年内,用美国的卡宾枪、机关枪、迫击炮、火箭炮、榴弹炮、坦克和飞机炸弹,杀死了数百万中国人。现在这种情况已近尾声了,他们打了败仗了,不是他们杀过来而是我们杀过去了,他们快要完蛋了。留给我们多少一点困难,封锁、失业、灾荒、通货膨胀、物价上升之类,确实是困难,但是比起过去三年来已经松了一口气了。过去三年的一关也闯过了,难道不能克服现在这点困难吗?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们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11],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中国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其它人等存有糊涂思想,对美国存有幻想,因此应当对他们进行说服、争取、教育和团结的工作,使他们站到人民方面来,不上帝国主义的当。但是整个美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中的威信已经破产了,美国的白皮书,就是一部破产的记录。先进的人们,应当很好地利用白皮书对中国人民进行教育工作。

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

——————————————————————————————————

作为平衡,我再从海外网站上复制一篇2018年的网文。由于网文的发表者未必是作者,而可能是转载者,所以我不确定作者是谁。

——————————————————————————————————

《千万不要再“别了,司徒雷登”》

2018-08-09 

在解放军已经攻陷南京的时候,很多外国使节纷纷撤离国民党的首都南京,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仍然执意留在南京。司徒不想走,中国是他的出生地和家园,他希望凭己之力维持中美的帮交,他死后也想重回中国杭州的故乡。司徒雷登当时几次想背着华盛顿北上去北平,他曾经也通过前燕京学生黄华与中共高层联系,他如果那样做了,历史可能会重写。

但是他自己身为基督徒,觉得不应该违背职业操守,擅自行动,所以他还是请示了华盛顿。当时正值冷战兴起的时期,华盛顿的强硬派要求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访问北平”,直接让他回美国。他飞离中国不久,毛泽东就发表了那篇著名的檄文《别了,司徒雷登》。这标志着中国全面倒向苏联,而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为敌。

作为诗人的一国之君故然豪情万丈,美国冷战强硬派也有责任,他们将司徒雷登夹在中间成为了牺牲品,其实司徒的晚年也不受华盛顿的待见。这里直接买单的就是中国的老百姓,在闭门锁国中内斗不断,从大跃进到饥饿再到登峰造极的文革。价值观随当时的领导人定,因为可以不需要顾虑外面世界的任何约束。中美交流之门是在二十多年后,通过基辛格从巴基斯坦的秘密飞行才被打开的。

现在国内面对贸易战而起的经济压力和反美浪潮,使中国又处在这个节骨眼上,所谓历史上的Turning point或Crossroad。如果最高领导层头脑不冷静,与美国硬碰硬,再次别了司徒雷登都有可能。

我们如果翻阅中国的近代史,应该比较容易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对中国的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国家非美国莫属。中国迅速发展的时段,无论是贸易还是科学与教育,都是中国以开放的姿态与美国良性互动的时期;中国与美国为敌的痛苦年代,应该还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脑海里。中国近代史上,留日或留欧的学生都曾对中国有所影响,包括自晚清以来中国与德国发展的重要军事联系。但是真正把中国带向现代化的是留法海归邓小平,他不恋巴黎的时尚而是睿智地看到美国的力量,美国人的直率使他们是世界上最好打交道的人。邓小平在白宫后凉台与美国总统卡特的挥手瞬间,仍然让人记忆犹新,那是中国充满希望的时代。其实在毛泽东的内心里,他是相当看重美国人的,在高龄病重时都接见了基辛格和尼克松。毛泽东选医生都要美国训练出来的,中国现在的最高领导人也纷纷把子女们送到哈佛、哥大或耶鲁。

美国是一个年轻但是起点很高的国家,她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美国人有时为了“主义真”让人觉得傻不堪言。美国的传教士纷纷去中国传教和帮助中国的教育与医学,我们的美国朋友的祖父母在中国工作了一辈子后葬在中国,现在连墓地都早己不知道去向了。美国为一个已经完成了土地扩充的国家,基本上没有彼得大帝无限扩张的野心,伊拉克战争美国全部撤出,连石油控制权都没有。美国本身就受殖民之苦,美国属地波多黎各试图独立自决,美国人民也乐观其成。因为美国自从俄罗斯那里买了阿拉斯加的彊土以后,就再没有对土地的要求了。相反,在反对殖民地的世界抗争中,美国总是走在前列,美国也反对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美国人民信仰的力量往往大于他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美国在很多事情的做法上,还真是一个理想主义色彩浓厚的国家,直到美国出了这个纽约客商人总统为止。

在美国留过学的人,或者在美国寄宿家庭生活过的学生,都感受过美国人的善良与友好。美国领养中国孩童后,他们还希望这些孩子不要忘记中国文化的根,虽然他们拥有美国的姓氏。我有一次在密苏里植物园遇到他们协会的孩子,一家领养的两个缺臂膀的中国孩子,她们与其他白人兄弟姐妹的嬉笑玩乐,让我好感动。大多数美国教授对中国留学生都非常友好,诚心教你怎么做学问和做人,我想即使是再抱怨美国的海归们也应该承认这些事实。更何况美国海归深远地影响着中国,尽管他们也做出不少与他们在美国看见的价值观不同的事情。

现任至少两位常委都短期访问过美国中西部的爱荷华州,与包括现任美国驻华大使在内的美囯人民建立友谊。美国中西部很多人像爱荷华的农民那样淳朴,依靠他们肥沃的土地勤劳谋生,同时又对外面的人那么友好,也把邻州的首位非洲裔候选人送上了总统的宝座。大家或许沒机会接触我写过的这些美国人,我是这样描写一位去世了的前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教授的:“他来自美国中西部的爱荷华州,纽约客和西部“嬉皮士”们不具备的中西部美国人的绅士风度全在他身上,他家中有个小镜框中是这样写着:“你如果来自爱荷华,你至少是位有信仰的人,一位努力的人,更是位诚实的人。”,这正好是奥尼教授的写照”。

但是美国人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如果他们觉得自己被骗了,他们比鬼都聪明,他们反击起来有时会非常猛烈。现在中国又面对一位以吸引注意力为特点的奇葩总统,所以应该倍加小心。让我们回到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美国和日本曾经有过长时间的和平谈判,关于日本接管法属东南亚等问题,偷袭当天日本大使还在华盛顿与美国国务卿周旋。在日本空袭珍珠港的前几天,日本外交官接政府指令:只能在袭击前30分钟才能向美方摊牌。日本大使就把与美国国务卿Hull会面的时间,安排在周日空袭后的下午2:20进行。Hull当时刚接获珍珠港被袭的消息,这美国人愤怒了,他指着那些和平文件问日本大使,这些文件是否代表日本政府的观点?大使回答说:是的。然后美国国务卿说:“在前段我们的九个月的交谈中,我从来没有不相信你说的每个字。。。现在我要说这已经创下了一个记录,在我从政五十年以来,从没有见到过如此充满欺骗的政府。。。”。日本人行骗后的结果是什么呢?是美国人激烈的报复,最终导致日本亡国为止。

朱镕基参与关于世贸的艰难谈判,与美国人最终达成了贸易协定,从此促进了中国的出口,并且相应地带动了中国的繁荣。中国为了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确实承诺了太多现在没有对现的东西,如果现在认个错,或许还来得及。你总不能一边是“厉害了,我的国”,一边长期在WTO中享受发展中国家的待遇吧?以中国人的勤劳和“天生的生意人“(丹麦人对我说的) 的特质,在世界体系下玩公平的游戏,中国也会拥有一番天地的。关键是需要隐忍相当长的时间后,再想怎么去“带”别人。因为选择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为敌,没了先进的科学与技术,就什么都沒有了。所以还是这句话,千万别再别了司徒雷登。

现在很多反美的媒体里面都宣传着一个荒唐的观点,那就是美国是依靠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的横财,美国是通过强权对全世界的剥削而致富的,这是不值得一驳的谬论。美国早在1890年就是全球首富,被迫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卷入世界事务,变成世界领袖是成为首富半个世纪以后的事情,并且美国因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去法国诺曼底海滩边延绵的美军墓地看看,我去过那充满血腥的奥马哈海滩。我们知道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提出过让美国更多参与世界事务的十四条和平原则,但是那曾在美国遭遇过反对的声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罗斯福多次让英国首相邱吉尔失望,因为罗斯福不愿意将美国置于世界的纠纷中,是日本人激怒了美国。美国国父教导美国的是孤立主义的理念,因为美国自己是个新移民国家,管不上那么多事;加之上帝保佑美国,几大洋天然将美国与世界强权完全隔离,自己也可以混得好。

中国应该欢迎美国继续在东亚地区的存在,而不是去挑战美国的领袖地位,美国在东亚的承诺对二战以后东亚的稳定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看到美国在东亚破坏了中国的经济建设吗?看见美国军舰阻止中国商船的通行吗?这些都没有。既然中国在相对平稳的东亚海域发展了这么多年,这和平还是美国纳税人买单的,你为何在航母都沒成军时要单方面去改变现状呢?邓小平是多么拥有智慧的政治家,韬光养晦仍然应该是中国国策。
  

贴主:Weiggg于2025_05_23 6:00:49编辑
贴主:Weiggg于2025_05_23 6:05:34编辑

            

喜欢Weiggg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举报反馈] [ Weiggg的个人频道 ] [-->>参与评论回复] [用户前期主贴]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返回特约评论首页]

Weiggg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主帖帖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