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技术债务成本超支,能够显著减少项目预算超支,提高交付速度和降低项目故障率,保持项目的市场竞争力。如果没有降低技术债务,往往导致预算持续超支,交付周期延长和客户满意度降低,不利于项目的长期发展。
因此及时有效地降低技术债务非常重要,以下是常见的五大实施措施:

1、使用指标进行跟踪
我们需要利用工程指标进行全面衡量和跟踪技术债务的具体情况,以确保团队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这样做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
我们可以使用看板工具(如Jira、Co-Project)按照模块、类型、紧急度等分类技术债务,并标注预计的修复成本与收益,包括债务ID、描述、周期、影响、修复耗时、业务价值等关键指标。同时,我们需要定期更新技术债务的现状和关联成本数据,如每月因技术债务而额外支出的运维费用。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可视化导致 “债务焦虑”,需同步标注修复优先级。
数据来源需真实,可以从监控工具自动抓取,而非人工填报。

2、自动化测试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出错风险并快速识别代码缺陷,我们需要采用自动化测试。自动化测试是减少或消除技术负债的有效手段之一,它显著减少了代码问题,避免了手动测试的繁琐,提高了测试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节省了宝贵的开发时间。同时,自动化测试在减少缺陷修复成本与返工时间的同时,还有效地阻止了新债务的产生。
需要优先为核心业务逻辑、高频修改模块添加单元测试,其覆盖率需大于70%;而关键用户流程需实现端到端的自动化测试。在每次提交代码时,系统自动运行测试套件,失败后则阻塞合并。
注意事项:
需避免一味追求100%测试覆盖率而忽略测试的有效性。
需要注意维护测试代码本身也是成本,需定期清理"脆弱测试"以节约成本。
为了进一步提高测试效率,我们可以使用AI工具,如CoCode旗下的Co-Project智能项目管理中的自动生成测试用例、测试脚本和测试报告功能。其使用AI,自动生成每个需求多维度测试用例、测试脚本和测试报告,提高测试覆盖度和全面性,保障测试质量,减轻测试人员工作量。

3、定期模块化重构
我们可以施行定期模块化重构,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重构是对代码库进行更改而不改变其外部行为,通过改变有问题的代码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可读性和效率。
代码重构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我们需要持谨慎态度,进行小步迭代,以避免因大规模重写而导致预算失控。首先,我们可以利用代码分析工具定位高复杂度、高频修改的模块,通过适配器模式隔离老旧组件,并逐步替换其内部实现。同时,我们可以根据成本超支的严重程度来拆分重构模块,并按照优先级分阶段进行,以避免一次性重构导致业务中断。
注意事项:
每次重构范围不超过2周工作量,确保业务功能持续交付。
重构期间需保持旧模块维护团队与新模块开发团队独立,防止资源冲突
每阶段设定 “债务偿还率” KPI,坚持可持续的定期重构策略。

4、定期代码审查
定期代码审查有助于团队从长远角度处理技术债务,通过持续的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问题,从而提升代码质量。
此外,在需求评审阶段,我们需要增加技术债务风险评估环节,利用Checklist进行检查,例如:新功能是否采用了临时方案(如硬编码配置)?是否引入了未来可能过时的技术栈(如某些低代码平台)?对于高风险债务,我们需要强制实施技术偿还计划。
注意事项:
评审团需包含架构师、测试负责人,避免纯开发视角导致债务低估。
允许 “战略性债务”(如快速抢占市场的临时方案),但必须明确偿还时间节点
其实我们可以使用AI工具,提高评审质量。如使用CoCode评审分析工具,使用AI通过缺陷移除率评估评审效果,尽早发现所有缺陷,降低返工成本和时间,节省17-20%的开发成本。工具能在几分钟内,快速计算出项目缺陷的移除率。如果移除率超过70%,说明评审质量较高,通过。如果移除率低于70%,说明评审质量不过关,需要修改评审缺陷。修改后的评审缺陷再进行工具测试,直至移除率超过70%。

5、建立代码最佳实践
组织需建立一份编码标准文档,其中包括开发人员的最佳实践。开发团队遵循编码标准和最佳实践,有利于减少技术债务,提高代码质量。新功能需要实现至少70%的测试覆盖率。
另外需将最佳实践植入CI流水线,使质量管控从人工审查转为自动化质检,从源头阻断债务新增。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约束(允许合理例外),测试重有效性而非覆盖率数字
任务跟踪需防范范围蔓延,文档随代码更新需防范失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