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与测试矛盾问题的有效解决,这促进开发与测试团队的高效协作与信任;不仅有效解决了开发被频繁打断的问题,还及时处理和修复了Bug,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保障了项目的交付周期。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此问题,将导致开发测试矛盾升级,开发效率不断降低,项目缺陷率激增,最终陷入 "低质-延期-加班"的 恶性循环,项目失控风险加剧。

1、设置免打扰时段
开发团队统一开会协商,设置免打扰时段制度,以便开发人员专注于软件编写。在此时段内,测试人员可以通过统一的反馈渠道进行问题提交和统一记录,以便在免打扰时段结束后进行集中问题反馈,当然紧急情况除外。
我们需要根据项目组统一确认的标准,为软件问题(Bug)设定优先级,例如:崩溃型问题需立即处理;高优先级问题需在2小时内处理;普通优先级问题需在当天反馈。需要根据问题优先级等级进行问题处理,避免低优先级频繁打断开发节奏。
注意事项:
紧急问题需要提前定义明确,并提前设定快速响应通道,如某位开发人员的电话;
免打扰制度需要得到全体团队成员的共同理解和商定,具体细节需获得全体团队成员的共识。

2、统一反馈规范
我们需要统一反馈规范,以减少团队间的无效沟通,提高反馈效率。
团队共同制定问题反馈模板,如模板需设有关键字:环境、复现步骤、预期结果、实际结果、附件等,以便客观、准确的反馈问题所在,提高问题解决效率。若反馈内容不符合规范,可以拒绝接受该问题。
注意事项:
反馈模板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实时调整和优化,以便更全面有效地反馈问题。
反馈问题应具体,客观,避免情绪化评论或个人攻击。

3、设固定协作时间
通过团队成员的统一协商,确定每日固定时间作为集中答疑时段,测试人员可批量提交筛选后的Bug,从而提高沟通效率,减少开发时间的碎片化。通过此措施,有助于双方联合排查和解决Bug,提高问题解决效率,减少了矛盾。
注意事项:
设定固定协作时间时,需严格守时,建议时长不超过1个小时。
需提前对问题进行筛选和过滤,以提高协作效率。

4、实施“测试左移+开发自测”双保障
为了进一步从源头上减少缺陷或Bug,需要实施“测试左移+开发自测”双保障制度,即在需求评审阶段,测试人员介入其中,明确测试点、验收标准等要求;而开发人员需要在提交代码前,进行自测以验证核心功能,从而减少Bug流入测试环节。
测试人员参与到需求评审环节,明确测试点、范围、边界条件及验收标准,并提前设计测试用例,从而有效避免因需求理解偏差而产生的Bug。开发人员在掌握测试方法的基础上,使用扫描工具进行自动问题检测。
注意事项:
测试先行非常重要,测试计划会与开发计划同步进行。
需求变更时需要及时对测试用例进行动态更新,并同步给开发。
开发提测前,需完成单元测试的覆盖率≥80%。
为了进一步提高测试效率,我们可以使用AI工具,如CoCode旗下的Co-Project智能项目管理中的自动生成测试用例、测试脚本和测试报告功能。其使用AI,自动生成每个需求多维度测试用例和测试脚本,提高测试覆盖度和全面性,保障测试质量,减轻测试人员工作量。

5、实施Bug 闭环管理
需要实施Bug闭环跟踪管理,即使用Bug管理工具(如Jira、Co-Project)记录每个Bug的实时状态,并设置超时提醒功能,以避免Bug的积压。开发人员需要每天固定时间进行Bug的集中处理,根据Bug的严重性和影响性等级进行分级响应。通过及时对Bug进行追根溯源和及时发现解决Bug,从而减少重复缺陷,保障开发的专注编程时间。.
我们需要使用成熟的过程管理工具,实现对Bug的全面跟踪和闭环管理。如可以使用CoCode旗下智能项目管理平台的测试板块,全面监控测试计划执行情况,这对Bug进行闭环管理,通过缺陷与用户故事/用户需求直接关联,快速追溯Bug需求来源,提高缺陷解决效率。

其Bug板块是针对Bug的闭环管理,从Bug的提交、修复、复测、结果跟进等方面,全面记录项目Bug的进展,以确保缺陷及时解决。
注意事项:
明确Bug分级标准,避免因个人主观性而影响分级。
每周定期统计、整理和分析Bug产生的根因,同步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