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测试范围失控?4大策略精准破局

        数据显示,45%的回归失败源于测试用例选择不合理,如过度追求全量测试导致时间不足,或遗漏关键关联模块‌,这极易导致软件质量下降,延长项目的交付周期,增加返工成本。

        如果能够及时解决此问题,有助于提升软件质量,减少返工;缩短交付周期,节省资源,保障项目顺利推进,提升用户满意度。

因此,及时解决回归测试范围选择失当问题,常见的4大策略如下:        

回归测试范围失控?4大策略精准破局
回归测试范围失控?4大策略精准破局

        1、基于风险的优先级划分

        因回归测试资源有限,为避免测试范围选择失当,需优先覆盖风险最大和影响最大的区域。因此我们需基于风险进行优先级划分,这是回归测试范围选择的首要依据。

        一般风险要素主要有:变更点、依赖关系、复杂度、历史缺陷、业务关键性、使用频率等因素。我们首先对风险要素进行识别、量化、评估(高、中、低),可以使用风险矩阵进行评估 。

        在明确了各功能和模块的风险等级后,我们需将大部分测试资源,如时间、人力、自动化等,集中在高风险等级区域。

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

           2、围绕变更和影响进行精准分析

        回归测试的核心在于围绕变更及其影响展开,我们可以通过精细化的变更影响分析来调整测试范围。

        首先通过版本控制工具,精确查看本次提交修改变化的文件、函数及代码行等。明确本次开发工作对应的具体需求或用户故事,理解修改的意图和功能边界。

        我们需要全方位地分析影响范围,主要从代码依赖分析、接口影响分析、数据流分析、功能关联分析等角度进行。

        我们将可视化变更点及其直接、间接影响范围,绘制为影响图,作为回归测试范围的核心依据。即        回归测试必须覆盖被直接修改的功能或模块以及所有被识别出的、可能受到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功能或模块。

变更和影响分析
变更和影响分析

        3、自动化测试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自动化测试的不同层次优势,构建高效的回归测试网。

        我们可以建立分层的自动化测试金字塔:大量底层单元测试(覆盖核心逻辑和本次修改点)、丰富的API或集成测试(覆盖关键接口和集成点)、适量的UI端到端测试(验证核心业务流程和关键路径)。

        另外,我们也可以为自动化测试用例添加标签,如关联的功能模块/需求ID、关联的代码文件/包等。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可以使用AI工具,如CoCode旗下的Co-Project智能项目管理中的自动生成测试用例、测试脚本和测试报告功能。其使用AI,自动生成每个需求多维度测试用例和测试脚本,提高测试覆盖度和全面性,保障测试质量,减轻测试人员工作量。而通过创建报告按钮,可以自动生成任意时间段的测试报告。

CoCode自动生成测试用例和测试脚本
CoCode自动生成测试用例和测试脚本

        4、建立动态反馈和闭环优化机制

        回归测试范围的合理性需通过“持续迭代”优化,需建立反馈机制将经验沉淀为标准化流程:

        建立缺陷根因分析机制,对后期发现的缺陷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引起缺陷的代码及其所属的功能模块,并反思回归测试的覆盖范围问题。

        更新影响分析模块,将复盘结果纳入变更影响分析库。如记录 “模块 A 变更时,90% 的缺陷出现在模块 B 的接口”,下次 A 变更时自动将 B 接口纳入范围。

        在内部定义规则时,需要基于历史数据制定明确的范围判定标准,例如:对于核心功能变更,测试范围应包括变更模块、所有依赖模块以及过去3次内出现缺陷的关联模块。

缺陷根因分析机制
缺陷根因分析机制

        通过以上策略,从多角度解决回归测试范围失当问题,最终实现 “用合理资源覆盖核心风险” 的目标。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