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接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把抽象(Abstraction)与行为实现(Implementation)分离开来,从而可以保持各部分的独立性以及应对他们的功能扩展。
桥接模式的角色和职责:
- 1.Client 调用端这是Bridge模式的调用者。
- 2.Abstraction 抽象类 维护着行为实现的引用。相当于向调用者提供API
- 3.RefinedAbstraction 抽象类的子类。
- 4.Implementor 行为实现类接口
- 5.ConcreteImplementor 行为实现
最经典的应用场景是JDBC连接
它解耦了业务与数据库通信协议这两个纬度之间的关系,所以这两个纬度之间的关系就需要一个桥
即Driver,至于DriverManager把这个关系接到哪里就是运行时的事情了。
- 微观上,从connection的创建来看,它更像一个抽象工厂模式,特定的Driver创建对应的connection。
- 宏观上,从业务代码与connection的关系来看,关键点在于一个sql怎么转化为对应的通信协议,就属于桥接。
JDBC提供两套接口
- 一个面向数据库厂商:由具体的数据库厂商完成通信等底层具体实现
- 一个面向程序开发者:提供给调用者进行高层次的数据库调用接口使用
——特点
实现了抽象和实现部分的分离
桥接模式分离了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从而极大的提供了系统的灵活性,让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独立开来,分别定义接口,这有助于系统进行分层设计,从而产生更好的结构化系统。对于系统的高层部分,只需要知道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的接口就可以了。
更好的可扩展性
由于桥接模式把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分离了,从而分别定义接口,这就使得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可以分别独立扩展,而不会相互影响,大大的提供了系统的可扩展性。
可动态的切换实现
由于桥接模式实现了抽象和实现的分离,所以在实现桥接模式时,就可以实现动态的选择和使用具体的实现。
——应用场景
如果一个系统需要在构件的抽象化角色和具体化角色之间增加更多的灵活性,避免在两个层次之间建立静态的继承联系,通过桥接模式可以使它们在抽象层建立一个关联关系。
抽象化角色和实现化角色可以以继承的方式独立扩展而互不影响,在程序运行时可以动态将一个抽象化子类的对象和一个实现化子类的对象进行组合,即系统需要对抽象化角色和实现化角色进行动态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