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今天跟大伙儿聊聊产品经理的职业规划,别把这事儿想太复杂,咱们用大白话掰扯清楚~
先说说职业规划最容易踩的坑
好多人刚入行就犯俩错,得先避开:
第一个坑:觉得规划定了就不能改
真不是这样!职业规划又不是刻在石头上的,得根据自己的想法变、时代变、环境变来调整。就像奥美那个创始人,一会儿做调研,一会儿当厨子,后来又干销售,照样成大事。关键是多了解自己,也看看外面的环境,随时复盘调整就行。
第二个坑:把规划当成精确到天的操作手册
哪有那么准的事儿啊?规划更像个大方向,比如 “我想往电商方向走”,而不是 “下个月必须学会某功能”。产品规划都没法精确到半年后,何况职业呢?重点是盯好最近 3 个月该干啥,定期看看方向对不对就成。
选对方向,比瞎努力重要 100 倍
想清楚往哪走,得从这几个维度琢磨:
1. 先选个好赛道
选赛道就看俩事儿:规模大不大和增速快不快。
- 规模大的行业,公司多、机会多,哪怕行业有点波动,也不容易失业,比如现在的电商。
- 增速快的行业(年增长 40% 以上),早进去可能跟着飞,比如新能源汽车。
优先选那种 “规模又大、增速又快” 的,避开又小又慢的。给大家推荐几个靠谱的:
电商赛道:2021 年线上渗透率还在以 10% 的速度涨,比整个零售市场跑得都快。里面玩法也多,有阿里、京东这种老玩家,有拼多多这种新势力,还有抖音、快手搞的兴趣电商、信任电商,甚至跨境电商还符合国家战略,机会超多。
新能源赛道:2022 年销量预计涨 40% 以上,政策也给力。等新能源汽车普及到一定程度,智能硬件的新场景肯定爆发,比如车里的智能交互啥的,提前布局准没错。
企业服务赛道:现在都在搞产业数字化,to B 的机会来了。不过这行对产品经理要求高,得懂业务、会搭架构,不是随便就能干的。
有个赛道目前可以先观望 ——元宇宙。现在 VR 设备卖得最好的 Quest2 也就 1000 万台,跟当年 iPhone4 爆发时的 5500 万台差远了,Steam 平台里 VR 内容占比还不到 6%。估计得等渗透率超过 10% 才算真爆发,现在进去容易被割韭菜。
2. 选 B 端还是 C 端?
这俩差别可大了,得按自己的特点选:
B 端:服务企业的,比如给公司做管理系统。这里面 “客户”(掏钱的)和 “用户”(用系统的)可能不是同一拨人,核心是帮企业降本增效。做 B 端得懂业务、会搭架构、能推动项目,成就感来自把复杂问题捋顺了,逻辑越严谨越爽。
C 端:直接面对咱们这种普通用户,比如抖音、微信。用户就是客户,需求五花八门,今天想要这功能,明天又变了。做 C 端得有同理心,能琢磨用户心思,还得有想象力,成就感来自产品用的人多、解决了大家的问题,比如看着自己做的功能被百万用户点赞,那叫一个开心。
不知道自己适合啥?教个小方法:
- 写下工作以来最有成就感的 10 件事,每件打 1-10 分
- 按 B 端(逻辑严谨、解决复杂问题)和 C 端(用户多、影响大)分类
- 算总分,差 15 分以上就有明显倾向,差不多就说明两边都行,慢慢试
3. 做通用型还是领域型产品经理?
通用型:啥行业都能插一脚,比如做营销增长、客户管理系统的。优点是需求大,想转行容易;缺点是竞争激烈,容易被替代,毕竟你会的别人也会。
领域型:扎根一个行业,比如在线教育、医疗信息化、机场智慧化。优点是懂行,有门槛,在行业里待久了,竞争力比跨行业的强(比如 3 年医疗产品经理,可能比 5 年换了 3 个行业的还吃香);缺点是换行业难,万一行业不行了(比如前两年的教培),影响就大。
最后定个小目标
别光想方向,得有具体目标。收入高低基本跟着职级走,所以得想清楚:
- 我要往哪个产品方向走(比如电商 C 端)
- 我想 3 年内升到什么职级(比如大厂 P6)
把这俩明确了,后面才知道该学啥、该做啥项目。
其实职业规划就像导航,方向对了,偶尔绕点路也不怕,关键是别停着不动。按自己的特点选赛道、选方向,定个小目标,慢慢调整,肯定能走顺~ 下次再跟大家聊怎么具体提升能力,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