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响应时间只有300毫秒的接口,现在却慢如蜗牛,需要3秒钟才能响应——更糟糕的是,经常直接超时。
用户疯狂地刷新页面,客服工单如雪花般飞来,我的手机铃声响个不停。数据库服务器看起来已经不堪重负。
就在那一刻我恍然大悟:无论怎么扩容都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真正的罪魁祸首是什么?每个请求都在重复执行那些毫无必要的查询和计算。我需要的不是更强大的服务器——而是更智能的缓存策略。
但绝不是那种从教程里照搬的简单做法。我花了数周时间反复测试、调优,甚至故意搞坏系统,最终总结出了8个实用的缓存模式,让我的API性能飞跃提升。
- 响应时间降低了90%。
- 错误彻底消失。
- 我终于能安心睡个好觉了。
这就是拯救我应用的完整缓存攻略,希望也能帮到你。
1. 从@Cacheable注解开始
刚开始学习缓存时,我急于求成,直接跳过了基础知识——这是个大错误。
在Spring Boot中使用缓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Cacheable
注解。只需选择一个方法,加上注解,Spring就会自动帮你处理结果缓存。
遇到的问题:
频繁执行昂贵的数据库查询来获取商品详情。
解决方案:
@Cacheable("products")
public Product getProductById(Long id) {
return productRepository.findById(id).orElseThrow();
}
效果:
相同商品ID的后续请求会立即返回缓存结果,无需再次查询数据库。
流程图:
Request --> [Cache?] --> Repository --> DB
| |
[Hit] [Mi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