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为高校工会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不仅促使工会工作方式的创新,还对工会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工会组织通过搭载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实现了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这不仅拓展了工会工作的空间,丰富了工作形式,还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具体而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传递效率化,决策科学化,为工会与员工之间提供了有效的沟通平台,解决了传统工会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电子化的工作流程也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专业性,为工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信息基础。
然而,互联网+工会工作模式的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工会特色不够明确。在适应市场经济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工会工作管理模式,但目前这一过程缺乏明确的创新氛围。工会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上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工作模式缺乏科学性和效率。需要进一步深化对互联网思维的认识。当前,部分工会干部对互联网思维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系统的认识,导致在实践中出现被动应付、反应不及时等问题,影响了工会工作的整体效果。此外,对新媒体和网络舆情的畏惧态度也反映出对互联网思维的误解和缺乏理性研判的能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企业工会需以互联网+建设为起点,通过全方位的自我建设,提供更高效、便捷、贴心的服务。这要求工会能够利用互联网的个人化、差别化、透明化特点,找到互联网与工会工作的结合点,开辟服务人员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工会还应建立服务平台、新媒体矩阵、大数据中心,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共同推进的新工作格局。在互联网成为职工学习、工作和生活新空间的背景下,工会组织应顺势而为,将职工聚集的地方变成工会工作的新领域,真正做到哪里有职工,哪里就有工会组织的参与。
互联网时代为高校工会工作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复杂局面。高校工会应积极响应时代要求,通过创新实践,加强自身建设,实现工作模式的转型与升级,以满足新时代职工的多元化需求,切实提高工会工作的效能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