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 摘要与背景
随着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计算机网络》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不仅承担着传授专业知识的任务,还应肩负起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专业人才的重任。鉴于此,《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与价值观的碰撞**: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深,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但同时也伴随着价值观的冲突。西方社会对中国等东方国家的崛起持有复杂的态度,这种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产生了影响。
2. **价值观教育的缺失**:长期以来,高校的价值观教育主要依赖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而未能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计算机网络》作为一门基础核心课程,需要承担起价值观教育的责任。
####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改革思路
1. **挖掘思政元素,重构教学内容**
- **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挖掘**:通过对知识点的历史背景、技术发展、社会应用等方面的深入探讨,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一种社会责任。例如,可以介绍中国在网络技术领域的成就及其对国家发展的贡献。
- **专业课程内容拓展**:利用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经典案例、人物故事等,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例如,讲述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先驱者们是如何克服困难推动科技进步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创新精神。
- **实验课中的思政元素挖掘**:在实验教学中融入合作精神、责任意识等内容,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及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
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
- **问题式讲解法**: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通过提出具体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并结合思政内容进行讨论。
- **案例教学法**: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如网络安全问题、信息泄露事件等,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了解技术背后的社会伦理问题。
- **任务驱动教学法**:设置具体的任务或项目,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并思考其社会意义。例如,设计一个模拟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的小型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 **项目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如校园网优化、社区网络安全宣传等,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旨在通过挖掘专业知识背后的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的有机融合,从而培养出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这一改革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将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支撑。